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是一部女性成长小说,它以身份认同问题贯穿全篇,在寻找“父亲”的道路上实现着对自我的寻找和对生存意义、生命价值的叩问。这种寻找自我是建立在解构菲勒斯中心主义和建构女性话语中心的基础上的,颠覆了一直以来女性作为男性眼中的“他者”的命运,勇敢地提出“我是谁”的问题,其意义在于女性对主体性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
郑兰 《培训与研究》2010,(10):11-14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关注。女性和自然恰巧也是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主题,是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两个焦点。小说从反人类中心主义,反男性中心主义,文明和自然、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构建等三个方面反映了作者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的生态女性主义要素写作及其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梅娘的小说表现出显著的女性意识,这种意识突出表现为对知识女性命运的关怀,以及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通过对女儿们、妻子们悲剧命运的展示表达了作家对深受男权制文化压抑的女性的深切同情;作家肯定女性本能的欲望,勇于展示女性的身体之美,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敢于对那些伤害了自己的男性实施报复,相反的是,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显得可怜可恶,这都表现出作者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姿态。  相似文献   

4.
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来解读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中的三个女性形象,从其不同的命运发展历程透视出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特点,即:作者是站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立场来看待女性,以男性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和塑造女性,男性作家张恨水的女性观受到了男权文化的影响和束缚。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作品关注黑人女性及自然的命运,本文试用生态女性主义分析小说《紫色》,体现在父权社会下黑人女性与自然同时受到了男性的压迫,批判二元论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呼吁建立一个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和新时期的女作家由于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小说的主题指向便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女强人策略”作为新时期的女性主义小说主题指向之一,比“五四”时期更大胆、更深刻地表现了知识女性在事业与婚姻家庭关系中所处的两难处境和复杂的感情世界。本文通过对两个时期作家作品的比较、感悟,揭示出女性独立的意识和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使女性向以家庭为手段、贤妻良母的女性价值所隐含的男性中心主义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7.
《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该小说的一大特点是性别化叙事的运用。本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分析解读小说主人公悦子的第一人称回忆叙事。叙事者悦子通过性别化的叙事声音对女性叙事权威进行建构,借用叙述视角转换再现包括自己在内的边缘女性群体的生存现状。小说批判了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男性中心主义、白人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同时也体现了同属边缘的少数族裔作家石黑一雄融入西方文坛中心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井媛  王敏 《海外英语》2012,(14):176-177
丹麦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诠释了生态女性主义者所积极倡导的生态与人生智慧。小说直接或间接地批判了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所存在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告诫人们只有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两性关系,才能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陈染是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私人生活>体现出明显的女性主义特征,本文旨在分析此小说的特色所在.从内容方面,它表现了女性意识的成长过程,既有对性的欲望化追求又有对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颠覆.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是一个具有女性意识和生态意识的伟大英国女作家.文章以二元对立为切入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她的小说《幸存者回忆录》,分析小说中父权制思想下的女性与男性形象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下的环境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类精神生态问题,以期给读者新的解读视角,从而丰富莱辛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典型女性形象分析,深刻揭示当时妇女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  相似文献   

12.
翻译的过程中,"异"与"同"矛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异同之间,体现的是翻译的方方面面。对翻译中"异"与"同"矛盾之辩证关系进行论述,分析文化视阈下对"异"的思考。当前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各国间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译者应把握时机,正确对待"异"与"同"的矛盾关系,积极发挥创造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路遥小说中的不同婚恋类型、女性形象、两性间权力关系的分析,文章认为路遥小说中“菲勒斯”意识是一种“乡下人”的“菲勒斯”意识。它与传统文化、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作家的创伤性婚恋经验相关,因此表现出其具体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剧坛诗人"的王仁杰是一个有着独特个性和艺术追求的剧作家,他的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女性形象的塑造。对于女性题材的关注,对于女性命运的人文关怀,成为王仁杰剧作的一大特色,也引来中国戏曲对于封建意识笼罩下女性问题的深刻思考。文章通过其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其女性题材戏剧作品的创作特色与艺术风格进行深入分析,以挖掘其戏曲艺术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三分之一,与女性爱情、婚姻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弃妇诗"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展示不合理的夫权制度下妇女被欺凌的悲剧命运和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6.
李隽轶 《海外英语》2012,(3):194-195
Social conventions sometimes are regarded as valuable treasure in some culture. But it can also lead to human tragedy. The Arti cle here tried to look into the social and religious conventions behind the human tragedy in Richard Jefferies’ short story "the Acorn Gath erer" and how those conventions and people’s belief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ndmother and her grandson in the short story. 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underlying causes to the traged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outside pressure, the inner factors and the problem of the society. It attempted to explain how the social pressure influenced the attitude and action of the grandmother, how her inner belief com pelled herself to maltreat the boy and how the social convention and religious belief made the society seemingly pitiless and indifferent. It is also indicated that social and religious conventions still have a lasting effect on how people think and act in today’s world.  相似文献   

17.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研究董仲舒历史哲学最为重要的文献。但是,此文篇首以刘歆《世经》的五德相生顺序排列五帝,篇中的"四法说"与董仲舒对策及其他有关董仲舒的文献相矛盾,篇末的"圣人预言说"出自纬书。这些都说明此文不可能出自董仲舒之手,而是两汉之季的公羊后学发挥公羊先师董仲舒的"春秋改制说",综合在此之前流行的"三统论"、"五德终始论"、"文质论"等历史哲学理论混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1984》这部作品主要是围绕男主人公的经历和心理变化来写的,但是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描写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她们的描写,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书中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条件、精神状态等,同时也能通过男主人公对于她们的不同态度,看出主人公内心真正追寻的目标,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9.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推行"大陆政策",期间新造了政治地理名词--"满蒙"。诸多日本女性作家旅行、旅居"满蒙"并以纤细笔触创作了众多相关文学作品。一些作品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丑化中国,渲染"五族协和",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在文艺领域的渗透。同时亦有作品对战争及殖民具有清醒的认识,批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呈现中国人的善良与大爱,并表达了对日本民众战争认知及日本历史教育的忧虑。女性作家战争记忆中的"满蒙"叙事,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日本人的战争认识与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对于高职生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构建相对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结合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实际状况,高职院校应建立立体化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具有“三维一体”的理念体系、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从未来展望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还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