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意识教育 ,是现代法治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多元的结构性要素 ,包括独立的主体意识、积极的护法意识、正确的权利主张意识、自觉的义务履行意识、公平合理的价值观念与现代的国家主权意识等多方面内容。由法律知识传授深入到法律价值熏陶、变单纯的守法教育为全面的公民意识教育 ,塑造新一代国民 ,对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转型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法治价值,是构成法治社会的要件。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公民意识的重要作用。为此,就要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公民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的自我认知,包括平等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公共意识、法律意识、监督意识等内容。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执政的基本方略,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公民意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法治、推进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当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等方式,提高全社会的公民意识,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公民社会的内涵、特征、存在的必要性等方面阐述了公民意识教育的概念、公民意识教育能为公民社会的构建提供意识层的基础和能力层的保障、公民意识教育理应成为公民社会的奠基性教育等观点。  相似文献   

5.
主体意识是在法治状态下公民对自身权利和地位的自觉意识。它是在商品经济阶段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而不断扩充自身的内涵。由此形成的主体意识诸因素(公民、权利、责任、政治参与、法律等意识)反过来对法律建设产生特别的铺垫作用,是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观念要素。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对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公民意识既是公民个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思想基础和公民社会建设的客观诉求。  相似文献   

7.
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加强法治意识教育、培育法治精神。一方面,公民意识的核心要素就是协调权利与责任的法治意识,另一方面,这也是对现阶段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公民意识不仅是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也是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其结构由“公民思想体系”与“公民心理”两个层次构成,内容包括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宪政意识、责任意识、纳税人意识等。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理论的思想基础和人文基础。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当前应建立以公民意识培养为立足点的大学德育体系,创建公民意识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社会现代化的内动力和先决条件,而个人现代性是个人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表征出来的特征属性,是人的现代化的结晶。个人现代性的主要表征概括为:主体意识,开放意识,参与意识,法治、协商意识,自由、竞争意识以及鲜明的个人效能感。个人现代性相对于现代公民意识教育而言应该具有时间先在性,然而个人现代性相对现代公民意识教育而言又不具备逻辑先在性,每个人不是生来就具有现代性,其需要教育的唤醒和启蒙。个人现代性与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应该共同走向一条互动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试论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提倡人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呼唤现代化的政治文明的实现.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没有达到发达的程度,加上对公民意识的片面理解,很容易造成我国公民意识的缺失.所以,我们要对现有的政治教育进行改革,使之向现代化的公民教育转变.而教育体系的完备又是公民教育转变的必备条件,与之相适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恰当的实现途径都是我们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法治国家的全面进步,法治社会的整体发展,良好、完备的制度建设是必要的基础措施,然而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却是不可忽略的推助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现阶段的公民意识仍处于启蒙阶段,这对法治进程产生了不小的阻力。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公民意识以及其对法治的诸多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法治精神的合理内核努力塑造、推动公民意识的提高和成熟。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是影响公民个体是否积极实现公民身份角色担当的晴雨表,全体公民普遍的公民意识有利于民主体制的健全,有利于法治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宪法的实现。文章通过对我国公民意识现状的审视,提出要实现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在遵循宪法精神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如此,人权、民主、法治这些人类政治文明成果才能获得永恒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主体意识教育。培育公民自主、自立、自强、自信的心理意识,克服凡事靠等、靠要的依附意识,剔除落后的臣民意识、草民意识,并使公民获得与此相关的知识结构。公民主体意识的确立,意味着人生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独立人格的真正确立。在社会生活中,公民能够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进而树立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公民意识"。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按照培养合格优秀公民的目的,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承载的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培养的理论,以适合学生思想形成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条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的养成,是公民对自我角色、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也是与民主政治、法治精神、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理性追求和价值精神。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中,人治社会传统、法制不健全、公民意识教育落后、公民社会发展缓慢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公民的权利意识淡薄、责任意识淡化、法律意识缺失、参与意识较差等,给公民意识培育带来不良影响。为此,应通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构公平有序的公民社会、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等方式,加强公民意识建设,推动政治民主化、社会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一提法包含着丰富的法律价值信息,一语道破实现我国法治价值目标的核心基点,也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民主法治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前提性基本要求;自由平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层次的实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阮方顺 《华章》2007,(12):134-134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获得了自觉的自我意识,以社会主义国家主人公的身份主动参与社会事务,享受权利并乐于承担义务的意识.公民教育是为培养具有公民意识、公民知识、公民能力、公民行为,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好公民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实践性、塑造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首先要加强公民文化教育,其次要培养大学生公民主体意识,再次要增进和加强大学生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迈向公民社会的步伐也在加快。公民社会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应的民主建制,而且还要不断培育该机制运作所必需的公民意识。在公民社会中,公民意识是其最主要的标志。作为公民社会的特质,公民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同的方式,在当代中国,主要是通过公民教育来引导疏通。就公民教育来讲,又有很多内容,其中包含的公民意识培育是公民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乔治 《考试周刊》2011,(89):237-238
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理念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民意识的缺失和不足成为制约法治化建设的因素之一。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是法治国家制度的人文基础。体现为宪政意识、主人翁意识,核心体现为纳税人意识。公民意识的培养应当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加强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现代意义的公民教育就是灌输、倡导、普及人们原本没有的公民意识,并使之内化为一种内在的自觉的观念。促使人们养成对自身主体身份的正确认识,从而塑造公民的政治态度,使之能准确地把握自己同国家、社会以及他人之间的关系,自觉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公民意识是一系列的具体观念、意识的集合。其中主要包括:独立平等意识、权利和权力意识、义务观(责任感)、法治观念、参与意识、理性精神。在我国现阶段,面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塑造其公民人格,并使其成为合格的公民。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加强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