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篆书复兴是清代书法的一个特色。篆书复兴既有书法艺术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2.
莫友芝的学术研究、诗文写作与他的书法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赏析莫友芝的篆书作品,可以窥见莫友芝的书法取法、治学态度、学术素养及其富于金石之气和诗书情韵的审美情趣,体现出集学者、诗人、艺术家为一体的莫友芝在篆书创作中独特的书法气韵。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书法艺术的殿堂里,人们熟知真、草、隶、篆这几大书体,从表面的顺序来看,篆书似乎排到了最后的位置。学习书法者,也多是先学楷(真)、草、隶,而后攻写篆书,并且攻写篆书者比较起来为数很少。对于篆书在书法艺术领域里所处的位置,我们应该有一个公正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党怀英是金代书法史上篆书的领军人物,但目前存世作品寥寥,本文试从文献记载中整理出党氏书法的基本面貌,以便对其艺术成就乃至金代书体发展中篆书的承传做出判断,在肯定党怀英的创造性的同时,对于金代篆书给予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女书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的发展与传播意义重大。文章主张从中国传统书法篆书中借鉴,用艺术化来发展女书书法的审美功能。分别从章法、结构、用笔、点画形质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并简要地阐述借鉴的内容,进一步表明了借鉴的可行性,希望女书书法成为书法艺术的另一朵奇葩而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6.
宋代篆书陷入窘境,既有其自身的原因,又有其深刻的政治因素和文化背景.功用而言,篆书书写繁杂而又难于迎合宋人心态;政治上,宋罢以书取士,使善篆之人失去了直接入仕的机会,书者对书法观念发生变化;文化上,宋人所具有的气象远不及唐人,尤其是南宋,缺乏进取创新的精神;篆书长期讲求中锋用笔于篆书发展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7.
吴昌硕是一位诗书画印全能型的艺术大师,尤以篆书最为“名世绝品”。特殊的社会背景、个人经历和性格特征铸就了他特殊的艺术品格。他几十年“强抱”《石鼓》,不拘成法,弃形取神,独树一帜,使《石鼓文》书法走入了空前绝后的境地,成为吴昌硕艺术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特质。在当今书画艺术蓬勃发展之际,有必要对吴昌硕篆书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或许能得到某些启示,对我们进一步探讨艺术审美追求和发展方向将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代篆书创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时帖学派书法向衰落,碑学派继之兴起,一时间写篆者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因书家自身才能、审美取向,在金石学、小学方面的修养以及对书法创作理解的差异性,大致可分为两大阵营:一派以王澍、钱坫、孙星衍、洪亮吉、罗振玉为代表,长于金石考据,在古文字研究方面修养深厚;另一派将其他书体笔法羼入篆法,将才情、审美观念注入到字里行间,于前人的基础上另辟一新境界,以邓石如、赵之谦、杨沂孙、吴大Cheng、吴昌硕为其杰出代表。前者有首倡之功,后者有革新发展之力,二者各有所重,共同构成了清代篆书创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9.
秦王朝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字"政策,确立了秦代官方的标准篆书,对先秦古文字作了系统的规范化整理,为后世汉字的演进奠定了基础。作为"书同文字"书写典范的秦篆刻石书法,线条圆劲,结构规整,将书写性与装饰性的结合达到极致。相比秦篆刻石,秦诏版和出土秦篆墨迹在书写上轻松自在,线条多化曲为直,结构上因字敷形。秦王朝灭亡后,秦篆仍然流传不息,尤其是体现在印章艺术上,而清代篆书复兴,秦篆体书法创作出现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7,(11):94-100
篆书在清代的复兴,论者多关注金石学、考据学与文字学对篆书兴盛的推波助澜,少有提及篆刻创新对篆书复兴的客观作用。篆书艺术创新高潮出现在清中晚期,篆刻家们的篆刻创新是功不可没的,篆书的印化处理极大地促进了篆书的风格创新。作为"印从书出,书从印入"的成功实践者邓石如的篆书,其创新之路无疑是篆刻创新促进篆书艺术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大篆的线条     
早期大篆线条拓展的三个阶段。玺、陶、瓦的大篆线条。历代大篆书法家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当代大篆作者的线条语病。  相似文献   

12.
汉代篆书的成果因隶书的巨大成就而没有得到书家充分的肯定,汉代篆书名碑亦不能代表这一时期石刻书法的全貌。汉画像石题记作为刻石文字体例之一,率然纯真、风格多样,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当时书体的风貌及各种书体演进之轨迹。本文从汉画像石题记中搜集到的小篆与杂体篆来进一步阐述汉代篆书的发展以及汉代篆书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电子印章与传统印章相比具有简单、快捷、低成本等很多优点。但是如果电子印章没有保存在安全的环境之中,它被窃取的可能性将会比传统印章大得多。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提出了安全电子印章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浙南摩崖石刻的整体考察和研析,结合碑派风格摩崖和代表书家,探究清至民国中期碑学形成的基因及其发展历程状况:清初人士为了避触文网,渐开金石学气候及碑学序幕之一角。从嘉庆开始,金石学大盛而致碑学兴、帖学衰。以阮元为核心的金石书法家对浙南摩崖石刻碑派书法之大兴做出了开山贡献,他们的躬行实践印证了清代碑派书法首先是从秦汉篆隶书体的复兴开始的普遍观点。而道光、咸丰直至清末,浙南无一段草书摩崖的现象,则是“篆隶振兴,草法澌灭”的最好注脚。民国初、中期碑帖结合、章草复兴为书史亮点,其体现在浙南摩崖石刻中的独特价值和带给我们的启迪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保干气密封在干燥、洁净的环境中运行,必须尽量避免一切可能的污染。经过大量干气密封污染案例的分析,发现介质气、密封气、轴承润滑油及排放口污染是几种常见的干气密封污染形式。分析了干气密封气带液引起的污染问题,提出了解决干气密封中带液的问题及其改进办法,解决了干气密封带液导致的泄漏,从而提高干气密封的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封印,指官府封闭印信,停办公事。清代,封印期延长至一月,封开印日期由不固定到相对固定,封印与封宝同时进行,封开印仪式规范化,与封印相关的行政规定也不断完善。封印制度的完善,体现了清廷对官印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唐鸡西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号机组高中压缸端部及隔板汽封使用引进美国布莱登汽封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布莱登汽封与迷宫式高低齿汽封结构、特点进行对比,对布莱登可调汽封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价及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三位“尚意”书家的性格为出发点,分析三位书家各自性格在其书法作品中的反映,进而总结“尚意”书风的特点,并简单介绍这种审美取向在书法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传播学视角来看,印章是中国古代广告媒介重要的形式之一。印章从最初的陶器加固功能,逐渐融入各种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成为一种权力或示信的象征,同时也具有了广告媒介的性质。从中国古代印章广告的起源、发展、演变人手研究,可见其具有突出政治色彩、彰显诚信价值、浓缩艺术美感、追求蕴涵哲理等特质。中国古代印章广告,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往复轴磁性液体密封所存在的问题,从实验中探析了往复轴在不同速度和不同行程时磁性液体的流动状态,研究了往复轴磁性液体密封耐压能力和往复轴运动速度及位移的关系,并得出了密封失效的原因,提出了新型往复轴磁性流体密封结构的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