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理论研究,系统地描述了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组织结构、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阶段特征和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多拍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诊断的理论与方法和比赛双方运动员制胜因素的分析方法。为揭示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客观规律提供了一个理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持拍隔网对抗性项群竞赛规则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英  王建平 《体育学刊》2007,14(8):114-117
研究了持拍隔网对抗性项群竞赛规则的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客体、中介和环境角度审视本项群竞赛规则发展的共性特征。指出:本项群竞赛规则将继续保持对发球的限制;增加比赛的观赏性从而提升比赛的商业价值是本项群竞赛规则变化的主要原因和追求;保持判罚结果的相对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是本项群竞赛规则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本项群竞赛规则的变化紧紧围绕主体——运动员、客体——球、中介——球拍、环境——比赛场馆展开,并通过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分制、赛制改革来达到控制比赛时间、鼓励积极进攻和防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依据流畅状态量表及体育科学常用量表中的相关量表,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对问卷数据统计处理及验证分析,确立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最佳心理状态纬度结构,包括控制感、任务挑战性与个人能力的平衡、动作与意识的融合、注意集中于当前任务、明确的目标、自我认知及情绪性7个因素。结果表明,注意集中于当前任务、控制感、情绪性等因素具有较大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竞赛规则的发展阶段、演进主线、对项目所采用的监控手段等在演进过程中所表现的项群化特征及竞赛规则发展的个性化特点的研究提出持拍隔网对抗项类项目竞赛规则的发展具有项群共通性与项目特殊性并存的特点,并对由此引发的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竞赛规则间的预见性及竞赛规则的前瞻导向性等继发性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技战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的形式特征,探讨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的技术体系及技术特征、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的战术模型及战术特征,论述比赛规则对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的影响。表现为:降低发球的威胁性(包括速度、旋转、隐蔽性)、减小球飞行的速度(旋转)、缩短比赛持续时间与器材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揭示第11届全运会各代表队在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中获得奖牌和金牌的排名情况,并结合区域分布进行分析表明:1)羽毛球项目,东南部、沿海城市具有突出优势,江苏占据绝对优势;2)乒乓球项目,南北部实力相当,东部占据强势,北京占据绝对优势;3)网球项目,南北方实力相当,东、中、西部均有奖牌分布,以东部为主,且形成了以天津、江苏、上海为主要奖牌"高产地带"的三足鼎立局势。  相似文献   

7.
康喜来  刘洁 《辽宁体育科技》2013,35(1):21-23,29
运用文献综述、观察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隔网持拍类运动的项目特征和能量代谢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提出营养补充建议,旨在为隔网持拍项目运动员训练、竞赛及恢复过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乒、羽、网)训练学特征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项群训练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探讨并细化了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训练过程的理论框架,进一步总结了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训练过程的共性特征,阐释了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运动训练过程的个性差异及年度训练过程组织实施的特点,提炼了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训练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与本文相关的国内外资料,了解持拍隔网对抗群的分群依据,总结了该类群在项目起源初期到后续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种系核心要素。在新的视角下对持拍隔网对抗类群技能习得规律进行了阐述,同时借鉴牛顿机械还原理论,探索出适合该类群的技能习得规律,总结了该类群在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组织教材时的注意事项,提出了适合该类群的教学方法。建议在乒、羽、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动项目的游戏本性,使学生在简单的攻防游戏过程中去习得技术动作;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在组织教材时技术动作最好以整体的、优化组合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15,(8):717-719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在校学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上课实验,对乒乓球和羽毛球的动作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国球的各项技术训练方法及战术体系来促进网球运动技术的学习,只有充分发挥运动技能正迁移作用的同时才能使体育运动的能力和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为教学训练提高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下,竞技武术套路在创编、演练、裁判评判标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其他表现难美的项目一样,武术竞赛中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有关赛前心理训练及比赛期心理调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教练员在训练和竞赛中对运动员的教学、指导训练等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最佳比赛心理状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的外环境和身心综合状态的内环境下,竞技心理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状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和源于实践的经验都说明:优秀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的最佳竞技心理状态是可以被挖掘的,即潜能是被"逼"出来的。那么,如何有效培养优秀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的最佳心理状态呢?一、为何要"逼"出比赛最佳心理状态一般来讲,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等重大比赛的社会关注、重要他人期望及自我重视程度都非同寻常。赛前,运动员将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和跟队观察的方法,对摔跤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并以山东省掉跤队的赛前训练安排作为切入点,针对影响摔跤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各项训练学因素,如训练时间、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与手段、负荷节奏安排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竞技水平的女子散打运动员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进行心理学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国家队运动员在意志力、认知特质焦虑和成就目标方面同省队队员存在差异。结果表明,运动员个性心理是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越发表现良好。建议教练员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加以对心理训练的内容,以完善运动员心理素质,更好的发挥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运动员在散手比赛和训练中必须具备的心理学基础即距离感、时间感、运动知觉、注意与反应。用新的观点分析了其在散手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特殊心理训练手段,从而为目前的高水平散手比赛提供心理学上的训练信息。  相似文献   

16.
董传升 《体育科研》2007,28(5):15-17
通过对北京奥运观战旅游品牌的概念、内涵的阐述,分析了北京奥运会观战旅游品牌营销主体与基本策略,并提出北京奥运会观战旅游品牌开发操作策略制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搜集、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对延长优秀运动员竞技运动训练年限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影响优秀运动员训练年限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社会学因素、训练学因素、管理学因素),并提出有关建议,旨在为延长优秀运动员竞技运动训练年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竞技体育也是一种对象化活动,当这种对象化的结果阻碍了主体自身的发展时,异化现象就出现了。竞技体育是主体(人)从事竞技运动(对象化活动)的一种活动,而在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过度的竞争、商业操纵和政治追求形成了一种足以扭曲竞技体育本质的异己力量,这一异己力量越来越远离原本参加竞技体育的本质目的,而更多的搀杂了其他的、非竞技的目的,使竞技体育中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造成了竞技体育的异化。针对现代竞技体育的异化现象,首先,我们要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竞技体育的异化现象。其次,就是针对竞技体育异化产生的社会根源采取相应措施。最后,大力倡导人文精神,改善竞技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竞技运动异化的特点、规律及对策进了研究.结果表明:竞技运动异化具有必然性、长期性、功利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竞技运动异化的规律随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竞技运动异化程度随人的"物化"意识的加强而加强.建议对待竞技运动异化问题要树立唯物主义辩证观,并用宣传教育、相关条例和具体措施应对竞技运动异化.  相似文献   

20.
竞技体育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颜天民 《体育科学》2000,20(1):26-28
竞技体育的价值表现为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竞技体育的价值具有主体性、客观性、多维性和一元性、社会性、时效性等特点。研究竞技体育的价值对于指导竞技体育的实践活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