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课程生活化"是当前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只注重课程生活化的形式,而忽视其内涵。"课程生活化"是为了降低思维难度,激发学生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因而课程的"生活化"虽有"美丽"的外衣,却难以产生好的效果。要克服这种现象,就需要我们准确解读"课程生活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实验教师积极践行课程新理念,教学由“关闭”转向“开放”,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积极的提倡,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热烈了。但是听了一些课,我总觉得有些“不过瘾”,好像缺了些什么,细细地思索,发现现在的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忽视了数学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考,置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于不顾。那教学如何从形式走向实效,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现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师中有如下表现: 1、追求形式 忽视实效 新课程改革中提倡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联系实际,多用合作探索、开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发展:要注意激趣、愉悦,让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这无疑都是合理的导向。但一些教师做起来往往只注意了形式。比如,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课堂上就放手让学生讨论,老师既不作明确的部署,也不作及时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课程生活化”是当前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只注重课程生活化的形式,而忽视其内涵。“课程生活化”是为了降低思维难度,激发学生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因而课程的“生活化”虽有“美丽”的外衣,却难以产生好的效果。要克服这种现象,就需要我们准确解读“课程生活化”。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们解读课程生活化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确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片面强调学生的自学忽视教师的讲解;片面强调探究活动忽视双基的落实;片面强调能力训练忽视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片面强调合作交流忽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不能矫枉过正,要针对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陶峰 《考试周刊》2012,(93):74-74
在长期的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广大教师遵循新课程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对自主探究的定位产生了偏颇,局限于追求一种形式上的自主探究,尤其是在一些公开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似乎已成为一个保留环节,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经验能力,忽视讨论交流的实际效果,走入了单纯追求气氛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有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践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跟着潮流赶时髦,一味地追新等只关注形式和表面,而忽视了实效和本质。如何把关注完全放在孩子们身上,使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受益者呢?现结合自己上课、听课、调研等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实施新课程以来,数学课堂教学由以前学生被动的听转变成现在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了生活化和活动化的新特点。然而,有些教师只重视外在的课堂形式,而忽略了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致使课堂教学实效不高。如何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呢?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程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音乐教学的“指挥棒”。音乐课程评价包括学生音乐学习评价、教师音乐教学评价和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评价。当前,我们所运用的学生的学习音乐评价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2.评价结果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动态的过程性评价。3.评价形式只是教师考核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感罟和对结集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课程生活化"是当前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但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只注重课程生活化的形式,而忽视其内涵,忽视创设生活情境,因而其"生活化"虽有"美丽"外衣,却难以产生好的效果。要克服这种现象,就需要我们准确解读"课程生活化"。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们解读课程生活化的基本依据。《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方式等都有了很大改观。但部分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过于追求新课程改革的形式和表面,而忽视了实效和本质,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完成得很不理想。本文主要针对打造高效课堂应注意的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已有好几个年头,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过去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形式大有改观,课堂不再是惟“师”独尊,学生们也变得爱提问、爱交流,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闪现。但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教学方法的掌握,只关注形式和表面,往往忽视实效和本质。以至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会感到茫然与困惑,甚至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作为新理念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然而,我们在课堂…  相似文献   

13.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生活化、实时性的地理现象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物课堂提出了新要求,提倡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做到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将生物课程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生活化教学其实也是我国当前生物课程教学不断深化改革的要求,是教学事业进步的基本举措。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能够使生物知识对学生来说更加浅显易懂,帮助生物学的内容朝着生活化、自然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中掌握对比生物物种以及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使其对生物方面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因此,生物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吴回生 《湖南教育》2005,(17):28-29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受“教师为中心、课程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认识和处理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关系问题上,许多人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当服从和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如果用这种观点指导教学,就难以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进而影响课程改革的实效。本文从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出发,对适应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三高”(高参与、高对话、高评价)与“三化”(生活化、多元化、互动化)的教学方式,并就实施“三高”与“三化…  相似文献   

16.
韩燕 《考试周刊》2012,(13):37-37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新气象。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新课程、新教材在带来欣喜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追求表面形式的多样新颖,忽视了教学的目标实施;以"拓展""迁移"为由,忽略了对文本的解读;滥用多媒体手段,干扰了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7.
夏刚 《理科爱好者》2022,(4):142-144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足以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采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进行授课,可以拉近理论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这是因为教师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未能秉持生活化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秉持生活化教学理念,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科学利用生活素材,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指导学生感悟生活、深入学习,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九年级是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作用的重要阶段,九年级化学课程应该能够教给学生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和分析有关日常的生活现象。在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下,教学形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引入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九年级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对生活化知识教学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实践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已有好几个年头,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过去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形式大有改观,课堂不再是惟“师”独尊。学生们也变得爱提问、爱交流,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闪现。但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教学方法的掌握,只关注形式和表面,往往忽视实效和本质。以至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会感到茫然与困惑,甚至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云 《考试周刊》2009,(42):77-79
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课程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变化。但其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旨在评析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中的四个误区,以促进教师把握新教材,领会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