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策略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通常我们所说的“放”与“收”,指的就是教学策略问题。所谓“放”,说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放开眼睛去看,放开手脚去做,放开头脑去想,放开嘴巴去说。所谓“收”,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目标开展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
“放”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讨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放”的技巧、水平,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是,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营造宽松民主学习氛围,他们只“放”不“收”,步入“放”的误区——“放”之不当,有“放”无“收”。结果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没了主见,教学也失去了主次,不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要上好思想政治这门课,教师除了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外,还必须在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上下功夫,处理好政治课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达到导与讲的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所谓“放”是指一种科学、合理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生能自己学懂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意味着让学生在摸索中自己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放”呢?1.“放”之有“的”“放”首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结合所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放,而不是放手不管,任其自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成竹在胸,在课前就要…  相似文献   

4.
新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放"与"收"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考查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率的高低,在倡导实施学生主体性学习的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放"与"收",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5.
(二)关于放与收的方法所谓放与收的方法,是指根据不同时期和阶段,不同内容和对象所采取的不同的放收办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1、分段分期放收:这种方法,是将放与收有计划地分成阶段和时期,逐步放逐步收(用A代表放,B  相似文献   

6.
邓睿 《广东教育》2012,(2):39-40
注重学生互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开放性教学要求教师“会放善收”。但“放不开、收不好”是普遍存在的教学困惑。本文以《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探索为例,通过对课例中概念建构部分教学的反思与重构,探讨在常态课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中的“放”与“收”。  相似文献   

7.
<正>教师在数学开放性教学中要善于积淀"放"与"收"的智慧,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觉能动思维。本文从驾驭教材是"放"的基础、开放性学习是"放"的保障和学以致用是"放"的前提三个层面做简单的阐述,并就有效地"放"和有效地"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何军 《四川教育》2008,(5):37-37
在历史课堂中,“放”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收”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集中与提升。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然而,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使之有机结合,常常成为开放式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突出教学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物理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它不应该把学生变成戴着枷锁跳舞的奴隶,而要把他们变成在思维的海洋里自在遨游的健将和天使,让他们在遨游中体会物理的规律、定理、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收放自如,该收则收,该放则放。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展开“放与收”的设计,即选好一节课中的“大问题”,把科学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然后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相关信息“收上来”。一次“放”和“收”的过程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环节。“放”是“教学资源生成”的过程,“收”是师生互动、回应反馈、促进“教学过程生成”的过程,“放”是为了“收”得更有针对性,“收”是在“放”的基础上的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宋奇奇 《河北教育》2007,(10):25-26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活”,“活”的课堂生机无限,学生爱学,乐学,教学效率高质量也高。那么应怎样才能构建真正“活”的小学英语课堂呢?教师不妨好好把握教学中的“收”与“放”。“放”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改变或拓展,从而维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防止教学气氛沉闷。“收”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回归,从而使学生始终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有“放”必有“收”,  相似文献   

12.
尚建民  吕库 《河北教育》2005,(24):38-38
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课堂气氛往往是非常活跃。当学生议论纷纷,“七嘴八舌”与教师的预定目标背道而驰时,教师是“放”,还是“收”,是我们目前阅读教学中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正2006年,我推出了《木笛》一课。《木笛》的教学我力求层层叩击文本,在学生、教师、文本的多向互动对话中,在"泣"和"诉"两个层面上铺设"幽幽笛声如泣如诉,荧荧烛光告慰亡灵"的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一、留白——疏密相映,天地自宽留白是相对于急收而言的。急收是指表达者因  相似文献   

14.
姚学 《四川教育》2008,(5):40-41
在课堂教学中,放的实质就是把问题放下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育地参与探究。所以教师问题的预设将赢接影响放的质量和收的效果。问题过小,过于简单,无处可放;问题过大,过偏、学生无力可放,不但达不到放的效果,还有可能会与老师的要求和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5.
何黎明 《学前教育》2014,(12):15-17
教研活动中存在着“收”和“放”不均衡现象。“收”得过紧,容易出现教研主持人或者个别教师的“一言堂”;过于“放”,典型的就是“你说,我说,大家说”,教研容易停留在“交流”层面,缺少深度思考。那么,在教研活动中,如何把握“放”的艺术,引导教师真实参与,让教师经历过程,自主建构相应概念呢?  相似文献   

16.
吴必煌 《上海教育》2007,(5A):59-60
户外体验性教育活动的组织,是一个“放”与“收”的艺术。与“总——分——总”的活动过程相对应,在户外体验性教育活动中存在“放”与“收”的矛盾。这是校外素质教育活动中的必然存在的矛盾,是由体验性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决定的。与课堂教育不同,在校外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一个大空间中组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的一部分时间,教师必须让学生脱离自己去活动,必须给学生以活动的决策权。这就是教学的“放”。但教师又必须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活动上而不是分了心或干脆无所事事;不出安全事故;准时集合,按时完成任务等。这就是教学的“收”。“放”与“收”的矛盾,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东方绿舟的定向越野,拓展培训,野外扎营,智慧大道等课程中都存在。把握“放”与“收”的尺度,是一种教学艺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陈力 《教学与管理》2005,(11):46-48
新课程全面铺开后,笔者听了不少的调研课.在听课中发现有两种倾向值得我们思考.一种是对新教材的教学设计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不敢放手,学生的主动学习得不到有效落实,成了"穿新鞋走老路";另一种则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一味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而缺乏有效的启发、引导措施,只有"放"没有"收",学生的认知结构支离破碎,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成了"穿新鞋走弯路".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启--放--收"的"导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孔晔 《文教资料》2013,(7):33-34
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一直具有不容小觑的地位。如今,作文教学已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现象依旧屡见不鲜,在作文教学中"收"还是"放"的问题一直困扰许多教师。本文从这一问题切入,从内涵、意义、做法等方面讲讲作文教学中的"收"与"放"。  相似文献   

19.
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放能收,但放和收要讲究策略.有策略地放和收是课堂控制能力的一种表现,能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于作文课,往往是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教学大纲对写作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来构思作文教学的设想。其总的思路是:先放后收再提高求精。“放”与“不放”是相对的,说“放”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在放的同时加强指导。我们主要是放文题,不命题;放内容,不限制写什么内容;放篇幅,不限长短。指导学生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事、物,重点解决无内容可写的问题,同时,也培养其写作兴趣。“收”是对“放”而言的,是在放的基础上,对学生写作训练提出一定的要求,即对写的内容和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