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亚当·斯密以人性论为基础,以功利论为"心照不宣的前提",以"经济人"为逻辑纽带,以"经济自由主义"为主基调,以"看不见的手"为核心命题,比较系统地阐明了他的自由主义经济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3.
"亚当·斯密问题"实际上是两个学派即历史学派和边际效用学派围绕着斯密的经济学理论的争论和对立.它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解读,并试着结合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斯密对经济与伦理的关系的把握中,梳理出解决斯密问题的伦理学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卞彬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4):75-78
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是现实赋予的重要课题。为了从理论上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我们必须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区别开,把社会财富生产与价值财富生产区别开,把价值源泉同生产要素重要区别开,把价值创造同收入分配区别开,把决定价值的依据同生产要素分配依据区别开。只有这样,才能为推动和充实劳动价值理论提供研究框架,寻找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和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6.
亚当·斯密不仅仅是经济学家和道德哲学家,而且也具有史学家的内涵。他在致力于探索经济理论和道德实践的同时,亦彰显出关于史学本身的独到见解和对史学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对此,欧美学者已经从斯密的历史观、斯密关于史学的理解和历史研究法三个不同层面对其思想中的史学意蕴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探讨,这无疑为我们重新认识亚当·斯密并进一步研究其思想中所蕴含的史学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维平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6):18-21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到现在,一百多年已经过去了,世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的任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需要发展,更需要创新。改革开放的新实践要求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要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同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8.
9.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论争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学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8-1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狭义)分为四个步骤完成,首先把一个寒带的商品分割为两个部分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然后把一个完整的劳动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第三步把以被分割两部分的劳动和商品,建立起一种定向的对应关系,即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第四步把劳动生产力并入具体劳动范畴。其理论分析的宗旨在于说明商品价值的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第四步把劳动生产力并入具体劳动范畴,其理 相似文献
10.
姬生凯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4):32-35
同为经济学家以及伦理学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认为“同情”是人类天赋人性的基础.在“利己”与“利他”两者博弈的过程中提出同情产生的两种方式,并以“公正的旁观者”作为“利己”与“利他”两者之间的调解.他的人性论观点启示我们在看待教师专业伦理时要从教师个体的利益出发进而上升到社会道德层面,且教师深层次的伦理关照来源于对教育对象情绪和情境的观察.相应地,教师要以“公正旁观”的视角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1.
刘建强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6):36-38
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下经济关系、劳动过程的变化,要求人们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有益劳动”的论点是对劳动内涵与外延的深化和拓展;“保护合法收入包括非劳动收入”的论断是对劳动价值的具体肯定和收入分配方针的丰富。 相似文献
12.
易培强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3):54-55,74
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锰进的条件下,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日益成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当代社会的经济活动已纪或正在由过去的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向以智力劳动为主,这种劳动具有比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大得多的创造价值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价值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劳动价值理论从方法论、理论发展、理论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新认识。指出要深入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谛,防止曲解和断章取义;要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实际,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包括劳动的主体性、劳动范畴的广泛性、劳动形式的多样性、劳动价值计算的复杂性、劳动价值决定的国际性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4.
涂方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7):129-130
本文从亚当斯密的同情理论出发,阐述了道德的起源——同情心的产生过程和成为一个公正旁观者的必要条件,强调了制度保障对于激发社会同情心的必要性,并指出在激发社会同情心和进行道德建设中制度设定的方向、依据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卢莹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Z1):138-140
亚当.斯密对“公正的旁观者”的讨论贯穿于《道德情操论》的始终。如同他经济学理论中“看不见的手”的一样,“公正的旁观者”是其伦理学理论的一个具有奠基性质的核心概念。本文拟对其进行论述,并试图探究其对高校德育工作中大学生自我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是以分析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为依据的。当今整个世界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和外延,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同时,我们又一定要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坚决排除各种形形色色的非科学价值论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曹文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5(1):7-10
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不仅是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回顾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发展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提出了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几点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白暴力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2):48-50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不能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是合理的,就否定剥削。生产要素所有权是价值分配的决定因素,用价值分配来否定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对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退化。 相似文献
19.
白书祥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11):25-27
服务劳动并非都是生产劳动。对服务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应作具体分析。服务劳动创造价值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为深化对服务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解 ,必须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正确认识流通领域的纯粹商品买卖、第三产业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形式、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产生腐败的重要根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邹柏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3)
生产劳动理论是亚当·斯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理论界的传统看法,认为斯密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两个标准是相互矛盾的.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斯密是在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从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来考察生产劳动问题.他提出的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两个标准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二者是统一的而不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