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回归生活的目的——为了学生发展教学回归生活,就是要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回归生活,就是要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时下的思品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局限于书本的世界,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同避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纯而又纯”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内容无法与周围生活世界自然地沟通起来.教学未能真正从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导致思品课单调乏味,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效益低下。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思品教学必须回归青少年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那么如何使思品教学回归生活呢?  相似文献   

3.
关于当前课程设计中几种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认为,在现代教学中,育人是课程设计之本,课程设计应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作为核心,以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充分、自由地发展为已任,帮助他们建构独立的主体人格,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为此,现代教学的课程设计必须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以及现时生活与未来生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政治教学应唤醒学生的生活品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学政治教学,大多关注科学世界,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则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样的课堂教学,消磨了学生的生活品味,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政治教学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才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才能真正学会生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5.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改变目前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的窘迫境地.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课堂“生机盎然”.从而创造出“生态”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马丽静 《考试周刊》2010,(9):163-164
现在的一些思品与社会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耿静静 《现代语文》2013,(4):136-137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要推进语文教学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将语文的外延等同于日常生活。这里的"生活世界"指向生活的"意义"层而非生活的"事实"层,指向学生的内心生活而非学生的外在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内心生活化,只有深入学生生活与其心灵的碰撞,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本文仅从作  相似文献   

8.
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必须具体落实到对生活在世界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关照,才能彰显"生活世界"之所以存在并超越现状的魅力."生活方式"是生活在"生活世界"中的人的生存形式和内容,是对"生活世界"话语的关注性超越.可以把学生在一定空间中展现出的流动的"生活方式"分为认知方式、理解方式、体验方式、行为方式、话语方式和交往方式,从而在对学生独特的"生活方式"加以考察的基础上要求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方式".如果说"回归"是从教育不注重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走向学生的本真存在,那么"超越"不但是对教育"回归"本身的超越、学生本真存在的超越,更是一代新人对成人所代表的现世的超越、是基于回归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在达成成人和学生的"视界融合"的同时对人类生活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一些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对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儿童自主实践,从而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开展教学,让物理走进生活、融入生活。生活是物理知识的来源。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处理简单的生活问题。让物理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将生活渗透于物理教学中,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物理教学的返璞归真。一、生活化物理问题的课堂导入在物理课堂的导入环节引用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激发学  相似文献   

11.
<正>乡土地理材料是初中地理教学必然涉及的内容,乡土地理能帮助学生认识本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存在于学生生活中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一、创设乡土情境,回归生活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新课改理念也倡导地理教学应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创设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个人认为,要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益,必须实现学生作文回归生活,重建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如何全面、高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13.
汤艳 《文教资料》2008,(7):137-139
品德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品德,这是道德教育的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教学返朴归真,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4.
课程教学向现实生活复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的基本内容总是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因此,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锻造其时代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课程教学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所谓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其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陶冶。由是,本文提出从教学素材、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建构生活性教学体系,让课程教学复归生活。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的理论改革,已经把教育教学融入到儿童的生活领域中,数学课程作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应该探求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揭示数学的本义。根据生活的涵义、儿童生活的特点,回归生活的数学教学要把封闭式的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学,让儿童从“书本世界”或“学科世界”中解脱出来,让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并以学生和学生生活为背景形成理念,研究策略,促进学习与生活的整合,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并创设情境,打开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通道,知行统一,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语文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被纳入学生的生活中,语文就有了生命的灵动。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自然也应该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氛围中成为生活的富有者,成为会生活的人,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无处不在的魅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生活、返璞归真,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教学回归生活的目的:为了学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迅速推进的背景下,教学回归生活的价值诉求日益彰显,生活教学的实践依据不断拓宽.为此,教学改革和研究必须在理论层面上回答教学回归生活与学生发展两者的本质内涵及其联系,进而阐释教学回归生活的终极目的--为了学生的发展,并探究回归生活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激励学生要在体验中生活,生活中体验,并且在生活体验中发展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中实现体验学习的策略可以归纳为"生活—教学—生活"循环中的不同体验。教师要将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数学必须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