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说理写作教学的重难点。美国的辩论式教学法可为我们提供借鉴:辩论题目自主设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论情境真实具象,帮助学生立足现实、深入思考;转换立场进行辩论反思,实现思维能力进阶,从而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使说理写作更加全面理性。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阶段组织好辩论活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 综合能力。通过辩论提高了学生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倾听的 能力;合作的能力;通过辩论还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及思维方 法;还可以拓宽视野,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一场辩论,提 高学生对某一方面知识的认知广度和深度,以及思维的敏 捷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改的深入,辩论被广泛地搬进了课堂,针对某个问题,同学们分成两组,就这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唇枪舌剑似的辩论。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搜集资料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思维纵横拓展能力。这就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动态的、有机的、闪烁着学生智慧之光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语课堂上,适当采用"辩论",不仅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更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辩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内容来看,课堂辩论有一定的主题,是让学生在对课堂教学某一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后,进行辩论碰撞思维火花的一种形式。从形式来看,辩论属于一种师生、生生互动,而且还是多元的互动。从作用来看,辩论主要是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率。鉴于此,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辩论"的语用  相似文献   

5.
辩论式教学指的是将辩论引入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及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hristopher G.Dugdale认为:如果没有课堂辩论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将课堂辩论引入英语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从交际策略的角度出发,分析交际策略对辩论的意义,提出加强交际策略教学,进行课堂辩论,以此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处处有辩论,而有些辩论有时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激化矛盾,造成伤害,增加社会的不和谐。要使辩论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良好效果,辩论者要理解并遵守辩论的规则,掌握辩论的方法,具备理性思维和辩论的能力。基于规则的辩论具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作用。学校虽广泛开展辩论活动,但因教师不予积极引导,缺乏指导策略,而使辩论停留于粗杂的水平,无益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为了提高未来公民参与有效辩论的能力,增强公民参政议政的良效,学校教育必须重新认识辩论的意义,加强对辩论的积极引导和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引起他们的交际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流的热情。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把辩论引向课堂,进行“辩论式”学习,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所谓“辩论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摆脱思维的僵化、呆滞,克服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8.
课堂辩论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在一种愉快同时又具有竞争和挑战的氛围中,挖掘自身潜能,使探究更加深入,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成果。而通过营造辩论条件、激发辩论精神、培养辩论能力和方法、引导辩论过程、把握辩论要务等,可以充分发挥课堂辩论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辩论式教学指的是将辩论引入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及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hristopher G.Dugdale认为:如果没有课堂辩论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将课堂辩论引入英语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从交际策略的角度出发,分析交际策略对辩论的意义,提出加强交际策略教学,进行课堂辩论,以此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建议。一、交际策略的含义及其分类(一)交际策略的定义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ies)的概…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辩论的能力.”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开放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现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应变性,是学生在用语言反映思维的活动过程中,优化思维的创造性品质.课堂上在精彩的辩论中,学生潜力得到挖掘,学生思维得到启迪,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辩论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辩论过程是观点与观点、知识与知识在语言上的交锋,在思维上的撞击。这种交锋既能引起学生的独立思考,又能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能在动态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鉴于此,组织好课堂辩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该如何组织辩论呢?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语文教学,因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学,教师应巧设疑点,引导学生对模糊的问题展开辩论,师生互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拓广阔的活动空间。围绕辩论的问题,从不同侧面和不  相似文献   

13.
吴志兴 《英语教师》2023,(24):96-99
简述思辨能力的内涵及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分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实例,提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路径,即转变教师认知,重视思辨培养;设计问题链,引发学生思辨;在合作、讨论和辩论中激发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4.
辩论教学具有游戏性和可学性,其目标是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比较实验组班级和控制组班级的数据,本研究证实辩论游戏可以改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学术观点的包容性,给予学生挑战常识的机会,引导学生理性地表达,并重新认识自我,因此辩论游戏课堂体验受到学生欢迎。而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至关重要,只有传授学生“思维的弹性边界”才能使辩论游戏教学策略产生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成熟感,思维敏捷,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评价和见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巧妙开展课堂辩论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迁移、信息搜集处理等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创造教育是培养创造精神,增长创造才干,训练创造性思维,激发创造热情,开展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教育,也就是开发每个人或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的教育。创造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能力,而创造思维能力则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因此,以提高创造思维能力为中心目标的创造思维训练在创造教育的诸多形式中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创造性思维训练更为有效呢?实践证明,在辩论中训练创造性思维最为可行,最有实效。一、在辩论中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1.创造思维与辩论的统一性。创造思维与辩论在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表达、倾听及应对能力。"辩论可以刺激学生思考,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将"辩论"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在营造课堂氛围的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辩论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并引领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辩论,为语文教学生色。  相似文献   

18.
孙爱明 《教学月刊》2006,(10):21-22
所谓“辩论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以培养提高学生思辨、表达、审美能力为目的,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围绕特定的论题辨疑问难,各抒己见,让学生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66):191-192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2016版)明确提出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指标,具体包括:能够识别各种科学问题、各种技术问题,能够调动思维进行理性思考,参与讨论和辩论等。而在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能够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及思维途径,以便有针对性的教学,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要求语文教学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辩论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辩论活动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调味剂,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方式;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辩论活动既要解决辩论问题,更要兼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激发;同时,教师对辩论活动要适时掌控,既不能控得太紧,也不能放得过松,要借辩论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广泛搜集整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