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西海以为期”是诠释《离骚》的一个难点 ,因为它涉及怎样理解诗人。本文认为 ,“西海”可能指秦国 ,但它并不损伤诗人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2.
屈原人格论     
面对当代生命价值困惑的现实 ,探讨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古代贤人的生命观念和人格价值是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原创角度分析解剖了屈原人格形成的内外因、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两位亡国之君楚怀王、楚顷襄王时代是屈原悲剧人生的历史背景 ,贵族的血统与政治责任感、文人的本质与浪漫激情是屈原人格的原动力 ,对生命的珍惜 ,留恋促使屈原选择宁死不屈的生命方式 ,也是悲剧中最感人、最令后世人深思的矛盾和融合。  相似文献   

3.
屈原理想人格浅谈叶新源,钟家莲春秋战国时期,是人格意识觉醒的时代。先秦诸于面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天下无道”的社会现实,在探索变革社会、治国安邦之策时,出于不同的阶级立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政治主张。一时间,众说纷坛,百家争鸣,热闹...  相似文献   

4.
屈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最富有个性的诗人之一。他以宏富的文辞、超绝的才情、饱满的激情创作了一系列灿烂夺目的作品,《离骚》更是他人格的集中体现。《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有各种各样的分法,我以为,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诗的前面部分是从自己的身世、品质、修养和抱负写起,回溯了自己辅佐楚怀王所进行的改革弊政的斗争及受谗言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与“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中间部分是借女劝告、陈词重华,总结历史上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阐述了举贤授能的政治主…  相似文献   

5.
屈原人格开启了中华民族的人格风范,成为几千年来沉淀在人们心中的人格美的典范。本文试从屈原经历的三个层次的内心冲突(即坚持理想与屈从世俗的冲突,去与留的冲突,生和死的冲突),揭示屈原人格的孤独性。  相似文献   

6.
王振栋 《文教资料》2008,(28):59-61
处于"历史轴心期"的战国时代,社会动荡,战乱纷争,促成了"士"阶层的产生.中国士人理性精神的觉醒,以国事为己任,直言劝谏,充当"帝王师"的角色.屈原作为士中最杰出的一位,拥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怀,但社会的黑暗,以及自身的各种因素导致了屈原崇高的悲剧,以死殉道,彰显了屈原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7.
屈原追求的人格理想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一是“内美”,二是“修能”。屈原追求的人格理想充满理性与感性的冲突 ,这使他在内在精神满足以及外在实现人生价值两个方面都毫无所获 ,从而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屈原人格理想的幻灭 ,是一个在文化转型期无所适从的敏感诗人的悲剧 ,是一个先觉者的悲剧。他处于社会、文化的转型期 ,他以理性对感性现实进行了清算 ,虽然这种清算并不彻底 ,但这种清算昭示了社会文化转型期中先觉者心理冲突的实质 ,体现了从感性向理性的提升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我们有一个习俗,每逢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包粽子吃,有些地方要划龙舟竞赛.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 上溯历史可以知道,这个习俗由来已久.宋代就有,苏轼《屈原塔》写道: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第二册《汨罗行》课后思考和练习二第1题:说说“濯缨桥”“独醒亭”这两处风景得名的由来,从中体会屈原的人格精神。《教参》作如下分析:濯缨桥,因“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得名……表现了诗人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课《汨罗行》课后思考和练习二第1题:“说说‘濯缨桥’‘独醒亭’这两处风景得名的由来,从中体会屈原的人格精神。”《教参》作如下分析:濯缨桥,因“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得名……表现了诗人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两千多年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屈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屈原人格模式不仅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迈向自我完善的人格目标,同时,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又因时代变化、自身处境及理想追求对其人格内涵不断加以修复与完善,以适应"治国安邦"和"修身"、"立命"的需要.五四时期,新文化的先驱者们在"拿来"西方自由、民主、科学之火,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质疑与颠覆的同时,对屈原人格模式进行了一次空前的解构与重组,由是,屈原人格模式开始了现代意义的放逐与回归.  相似文献   

12.
屈原悲剧人格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眼屈原作品的思想与情感,分析屈原的个性特征,从而探讨了屈原悲剧人格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屈原人格特质中蕴含着悲剧性的内核,由其悲剧人格所导引的生命意识、批判精神迥异于其他士人的理性思维。在孔子止步的地方,屈原采取了激烈的抗争、极端的自杀方式。死亡成了延续生命和摆脱臣妾意识的最高方式。庄子和屈原在批判对象、批判深度上判然有别,二人的批判精神显示了鲜明的个性色彩。和孔子、庄子等士阶层比较,屈原为先秦实践理性提供了富有鲜明楚文化和个性色彩的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屈原与荀子生存于战国道德衰微的动乱时代,但他们却能凭“道”自任自重,以修身为要务,本着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坚持理想,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守住了儒家持“道”的人格传统,这是屈、荀表现出的人格一致性,也是战国各区域文化交融并趋向统一的先兆;另一方面,因他们的社会角色和其生存的区域文化的悬殊,又导致屈、荀在能力与性格等人格层面的差异,而他们人格的多样性正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屈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他的诗赋之中,祖国的美好河山是他歌颂的对象,大自然赋予他创作的灵感,在他的笔下,山水意象成为他抒发情怀与寄托政治理想的出口,他的高洁的人格与操守通过品鉴他的诗歌,可以一一感受到.从山水意象与人格两方面解读屈原,解读他的诗赋,将是一种很独特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杨静 《安康学院学报》1996,(2):14-18,21
论述屈原悲剧的审美意义,并从屈原所处的时代和他的个性特征,生平遭遇等方面来分析这一悲剧的成因;再从屈原对后世的影响中探讨其人格美的诸多方面。同时将屈原的悲剧和人格美结合起来,作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相见时难别亦难。如果以告别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我们该如何下笔呢?在审题时,我们要心中有数。告别一题,选材与立意的范围极为宽泛。我们既可以用第一人称写我的告别,也可以用第三人  相似文献   

19.
学校要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公开课比赛,老师们又是找材料又是做课件,都忙得不亦乐乎。"你准备得怎么样了?"坐在我对面的小许老师问道,"看你一点都不着急啊。""准备得差不多了。"  相似文献   

20.
我想,颜悦出来后,也一定会像我一样,变得听话,然后好好学习,好好对待父母,以后考上好大学。我们曾以为那就是江湖,我们曾以为生活就该这样。可是,我们错了。我们的古惑仔情结下午第三节课的时候,杨乐乐传来纸条:下课后老地方会合。我扭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