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及师生交流方式、教育方式的变化,促使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的几种素质用“长”“宽”“高”来概括.“长”是指思政课教师要擅长运用新媒体技术、擅长与学生沟通交流、擅长应对新情况和新变化,“宽”是指思政课教师必须眼界宽、知识面宽、胸怀宽,“高”是指思政课教师应该学术素养高、教学水平高、道德情操高.要达到这些要求,思政课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提升自己备方面的素质和教育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金 《文教资料》2014,(14):168-16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重要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和引领“基础”课教学全过程,是“基础”课课程性质和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基础”课教学体系整体性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有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从哲学的层面进行思考,可以得出以下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认知价值、导向价值和动力价值;主要向大学生传授应有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并使之转化为大学生的观念、素质和能力;灵境教学法运用于课程教学,可以使大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卞莉莉 《考试周刊》2013,(85):162-163
本文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践教学已取得的成效和不足,针对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基础”课适应性、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探索,寻找出增强“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功利化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缺乏说服力、吸引力,大学生对“基础”课普遍存在着抵触情绪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基础”课的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如果再不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为特征的传统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既注重学习成果更注重学习过程的“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将难以走出“基础”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为此,楚雄师范学院全面实施了涉及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在内的“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这种改革可以概括为“教师讲+学生动+展示检”,它以实践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升,以互动改善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冯忆 《文教资料》2020,(2):166-168
改革和创新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十分重要。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视角,在考察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不足的原因,揭示新媒体时代下推进思政课改革,对于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幸福感,改变思政课“低头族”现象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法律基础”课 ,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深化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探索不断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法律基础”课一要明确教学指导思想 ,二要突出教学重点 ,三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深化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探索不断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具肓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法律基础”课一要明确教学指导思想,二要突出教学重点,三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融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高校的公共基础课。“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和谐有序”的教学过程、“启发互动”的教学方法、“知行合一”的教学考核,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从而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思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当前“基础”课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要想切实提高“基础”课的教育效果,必须针对当前“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是“基础”课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基础”课实践教学要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引导大学生在参与实际生活中积极开展道德实践和法律实践活动为基本途径,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成效的重要性,通过大学生学习动力、教师教学理念、多元文化思潮、新媒体技术四个方面说明了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成效提升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营造互动式学习氛围、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3.
吴海文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论》,对高校“基础”课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作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有益尝试和探索,特别对“基础”课实践教学与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创新价值,非常值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一读.  相似文献   

14.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建设的新思路之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实现新方案对本课程教学要求的效果,是承担这一课程的教师面临的新任务,也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和探索的新问题。教师应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时代特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解疑释惑的理论说服力;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探索新课程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构建有特色的“基础”课教学模式,推进本课程教学理论的创新。要做到这些,必须明晰“基础”课的课程定位、特点及教学条件。  相似文献   

15.
姜友维 《职教论坛》2012,(20):28-29,32
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践中,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实际、师资实际和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用专题教学模式建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体系,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真正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疑难问题,使该门课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旨在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达到知行统一。文章结合“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就遵循的原则、运行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已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大力推进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必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主线凸显中国梦,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采用多维教学形式和实践教学,努力探索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  相似文献   

19.
“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培养大学生思考现实问题、分析现实问题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等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的统一体,它与社会实践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基础”课实践教学中贯彻落实针对性,既要注重理解其重大意义,又应该遵循“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即贴近教材,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贯彻落实针对性,是确保“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能使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引导大学生独立面对大学生活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和提高“基础”课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