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发展时代,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媒体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此时微博作为网络时代媒介融合的代表,它的发展给新闻传播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文章从微博的传播特点出发,重在对媒介融合下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在自媒体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微博以其平民化、互动性的传播特征风靡全球,从最普通的老百姓到娱乐界、经济界的名流,甚至国家的总统,任何一个拥有微博的人都成为了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发布者与信息接受者,微博也因此成为了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媒介中的弄潮儿。然而,作为一种信息媒介,随着微博逐渐被社会化,其原有的媒介传播特征也正在逐渐地被一些社会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经济因素所消解,微博的平民化、互动性正在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3.
探析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web2.0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起开启了互联网媒介新时代,它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和特点,为新闻传播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形成了新闻传播的新格局。本文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对国内两家主要微博主体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进行分析(其中对新浪微博采取抽样调查,对其一个月内的主要新闻事件进行追踪关注;对腾讯微博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微博在不同新闻事件中的传播角色),试图通过对两者的新闻传播模式的比对,分析不同微博主体在进行新闻传播时的异同之处,并引发对微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微博改变了传媒生态和传播方式.它不但正在成为重要的新闻源头,还以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速度,传播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观点.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美国学者谢尔·以色列将这股新生的力量命名为“微博力”.我们要正视这般力量,正如谢尔·以色列在他的著作《微博力》中所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在这个由微博推动的、正在到来的交流时代,如果我们还没能跟上它的脚步,那么就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微博独特的传播特点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对传统纸质媒体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成为新闻采集和发布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文以《安阳日报》官方微博为例,对微博在传统纸质媒体新闻应用中拓宽民生视角、增强读者互动和占领舆论主阵地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冲击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微博传播优势和双向互动交流优势。释放微博正能量,掌控微时代媒体话语权正成为传统纸质媒体步入微时代,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提高媒体公信力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6.
单晓彤  李思维 《新闻世界》2013,(11):118-119
社会化媒体当以新浪微博为代表,它的出现塑造了一个"全民皆记者"、"人人自媒体"的时代。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微博往往可以占据信息发布的制高点,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微博是一种裂变传播。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流在微博上不断的涌动、爆发,会产生副作用。微博如何趋利避害和传统媒体实现互利共生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技术的发展总会带来新的传播工具和传播方式。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打通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的微博,成为人们及时传播信息和进行沟通的新宠。本文主要就微博的新闻性进行探讨。微博发展现状微博,是建立在Web3.0基础上的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互动以及获取平台。用户  相似文献   

8.
微博的迅猛发展给当代政府传播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引导微博舆论,提高微博时代的网络执政能力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2010年,微博成为中国新媒体领域最为关注的传播现象之一①。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0年微博年度报告》,微博对网络舆论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网民爆料首选方式②。  相似文献   

9.
自2009年,新浪网成为中国第一家提供微博客服务的网站后,微博客便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原创性的优势实现爆炸式增长。微博虽微,其势不微。微博客带领国内大众传媒进入一个"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博时代。微博时代的到来既对原有的新闻舆论监督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增加了普通民众的话语权,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监督作用,同时又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就微博客对新闻舆论传播的正面、负面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面对微博的迅猛发展,如何充分结合新媒体与时代传播保持一致,成为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迫切选择。本文从国内微博的蓬勃发展、微博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和局限,以及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利用微博积极应对微博时代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传统媒体与微博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全球成为一个公共信息平台。博客、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传播的生态。博客主、微博主因新媒体提供的这一能自主传播信息的平台而拥有媒介。一个被称为"自媒体"的时代来临了。在互联网上,微博盛行,是信息传播最快的渠道之一。微博一经转发,  相似文献   

12.
李耀光 《大观周刊》2012,(12):21-21
微博作为网络传播的新兴媒介,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因任何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任何事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与流行。在微博中,信息的产生与传播几乎是在同时进行的,信息通过碎片式的转发,以点对面的进行传播,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承载者,提升了传播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这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13,(11):15-18
微力无边(2014升级版) 微博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媒介,它的传播毫无轨迹、它的速度也无可参照,它只是它自己,在人类千百年的传播历史上,它是一个刚刚诞生的异类。在本书中,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者杜子建将通过对微博最新案例的解读,从网络传播奥秘、网络影响力因素、网络社会学构成、“链式反应”的要件、网络粘性、微博的未来性等角度,对关于微博的一系列问题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14.
微博与传统媒体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其传播优势日益显现,影响力日益提高,也对传统大众媒体造成了压力。微博的出现到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哪些冲击?本文在分析微博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它对传统媒体造成的种种压力与挑战,并对二者的传播优劣势进行比较,指出微博不会成为传统媒体的终结者,但传统媒体绝对不能无视微博的存在,需积极吸纳微博的传播优势,利用微博传播平台,不断提高自身的传播能力与水平,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出奇制胜,并与不断涌现的新媒体传播载体一起,营造更为高品质的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15.
张晗 《新闻世界》2011,(4):85-86
自2006年Twitter诞生以来,微博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发展。中国也逐渐形成了一批出色的微博网站,如新浪、腾讯、网易等。至此,人们进入了一个微博时代,网络舆论传播也因此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将以唐骏学历"造假门"事件为例,对微博时代网络舆论生成特点及传播规律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雪薇 《青年记者》2016,(21):46-47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成为更加宝贵的资源,承载信息的新媒体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大数据已经融入社交媒体的生产和信息传播中,信息检索能力成为互联网时代受众必备的能力之一.微博(2014年3月新浪微博更名为微博)是大数据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开放平台之一,微博搜索是微博用户信息消费的一个重要搜索引擎.2015年12月14日,新浪微博搜索事业部发布了《2015年微博搜索白皮书》,截至2015年11月底,微博每日用户主动搜索量突破2亿次.①许多热点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发布和舆论发酵都来自微博搜索,它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对百度、谷歌、搜狗、360等传统的搜索引擎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微博对整个传媒格局已产生深刻影响,传统媒体为抢占融媒时代制高点,竞相将微博作为传统媒体一个新的营销和传播平台,扩大自身影响力。截至2012年3月21日晚24时,"@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已发布7344条微博,粉丝数量超过了500万,刚开博8个月,已成为所有在新浪微博上进行实名认证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广播媒体面临着大规模覆盖率与传播影响力不成正比、议题设置和话题召集能力弱、互动性差等问题。在微博传播时代,广播媒体的官方微博要重视并研究微博传播的规律和微博使用者的心理特点,把微博作为原有媒体品牌宣传的平台和一个新媒体来经营和管理,而不能将其视为对传统广播电台形式、内容的简单复制。广播媒体要通过名记者、名主持人在微博上的议题设置和对公共话题的参与,成为意见领袖,争夺广播媒体在微博空间的话语领导权,提升所在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互动是互联网时代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微博的产生则把这种互动更多地融入个人行为中,通过微博进行人与人的传播交流,信息更容易得到共享和传播。因此,微博这一创新媒介的网络传播形式的个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将结合微博个人的传播特点对微博广告传播的具体策略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微博时代的到来让我们见证了新闻传播的新方式,也让每一位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源并通过微博平台将自己的声音放大。它即时性的特征让新闻进入了“论秒时代”,它公共性的特征让新闻进入了“微观时代”,它高效性的特征让新闻进入“围观时代”,它多面性的特征也让新闻进入了“扑朔迷离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