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戚裴诺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4):51-55,81
通过对唐山皮影戏的源流和现状进行考察,指出目前唐山皮影戏正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状况,经探明原因,提出了唐山皮影戏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价值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存在价值是建立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的;马克思的实践观揭示了人的存在价值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科学定位,培育特色;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道路,保证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南坠子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最初源于河南,广泛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北京、天津等地,在上述地区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早在两宋时期,便有了河南坠子的雏形,最终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并演变为多种流派,但是,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百花齐放,曲艺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受众少,作品形式缺乏创新,导致这一曲艺表现形式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本文就河南坠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做出了分析,并对河南坠子未来的发展走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信阳民歌是河南文化中罕见的融"豫韵楚风"于一体的珍宝.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孕育了这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发展历程、艺术特征、歌曲中折射出的时代特点及传承方法等方面进行探析和研究,有利于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信阳民歌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高校社科学报取得了骄人成绩,"学报垃圾论"未免言过其实.但是,高校社科学报的生存现状确实令人担忧:整体水平较低,评价机制不利,缺乏个性和特色,市场竞争力较弱,创新性不够.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充分发挥包括主编在内的期刊编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现有学术评价机制;立足于本校学科优势、学校地缘优势或历史传统;期刊切忌泛综合化,面面俱到;建立稳定而且高质量的作者队伍;协调各方关系,真正做到举全校之力来办好学报.  相似文献   

7.
李阳  夏成木 《宜宾学院学报》2009,9(6):100-101,120
通过对陕西红拳的调查发现,制约红拳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保守的封建思想、重视程度不够、训练手段陈旧、科技意识淡薄、红拳内部缺少交流.但红拳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应性等先天优势,对此,处理好继承与发展、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之间的关系,加大政府投资和宣传力度、继续打造陕西红拳这一品牌,走产业化道路,是红拳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信阳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对信阳的生态资源优势和现阶段的旅游服务业发展进行分析,提出在发展理念、营销模式、优势资源和服务产品方面进行创新发展,以实现信阳的旅游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进入信息和知识时代,创新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了图书馆创新的必要性、永恒性和具体措施,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生存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资讯传播的全球化已成必然趋势。中国传媒业面临更多发展机会,同时也将承受更大的市场压力。如何提升中国媒体市场竞争力,为政府和传媒业人士高度关注。加入W TO以后,中国的电视产业将更加市场化与国际化,面对国际传媒巨头的涌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视台又该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把握商机、创造利润和价值?本文提出:只有加强研究开发,创新节目的形态,强化营销,树立电视品牌,才能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1.
湖南影戏形成时间略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湖南在明以后逐渐成了一个戏剧大省,目前学者对其境内大部分剧种的历史源流都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但对曾盛行于湖南城乡之影戏的历史源流的认识,却是相当模糊。如其形成时间,或日起于光绪二十二年,或日是明万历年间,或干脆说“不见记载”。万历之说因证据不足而不可信,光绪二十二年说又晚于实际情况。由于没有确切材料,我们以为湖南影戏形成时间的上限暂难拟订,但其下限不会晚于1855年。  相似文献   

12.
"影戏"是早期中国电影的核心观念。长期以来,人们都简单地用"电影即戏剧"来阐释"影戏"观念。本文在细致梳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认为中国早期电影观念有一个发展过程,从最初认为"影戏是由扮演的戏剧而摄成的影片",到后来强调"电影剧是电影术与戏剧的结合",强调"影剧是一种独立的艺术",电影家的认识在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3.
罗山皮影在没有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是一种民间自生自长的民俗文化形式。作为民俗文化的罗山皮影在世代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这种机制是由虔诚的信仰基础、技艺的传承方式、民众的听戏习惯、同质的乡土环境等因素构成并互动,罗山皮影正是凭借这种历史机制而持续不断地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4.
皮影艺术历史悠久,民间关于其起源说法不一,据考证皮影在宋代就已经非常完善和盛行了。陇东皮影属秦晋影戏,是中国皮影的重要一支。清代中叶,陕西东路皮影传入陇东,经几百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改革和创新,陇东皮影的发展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与观念,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性的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5.
衡阳一带是湖南影戏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古代如此,现在亦然。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原衡山县的影戏之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在今天湖南影戏、中国传统影戏整体衰微的大环境里,该地的影戏仍是兴盛、繁荣的。衡山影戏之所以能如此,是因其仍立足传统,坚持演出服务于满足广大俗民之信仰需求,如演出"观音戏"、"接祖戏"等,故其仍能较为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集造型艺术与舞台表演为一体的皮影戏在渭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以独特的表演方式和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吸引着无数艺术家的关注,并深植于民众心中,它所形成的艺术模型和舞台唱腔已经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7.
陇东皮影精湛的表演技巧、高亢优美的唱腔,都有赖于雕刻精细、造型优美、着色丰富的影件作品来展现,看似简单的影件,制作工艺却十分繁杂,制作一件影件至少需要七、八道工序才能完成,皮影艺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结合地域特征、民俗风情积极创新,通过精选皮料、构思图谱、精于雕刻、用心绘色,制作出生动传神、精美绝伦的影件作品.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东路皮影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东路皮影戏经历了起源、发展、成熟、繁荣、兴盛到衰败的历程,有着独特的演唱艺术特色和雕刻工艺特色,它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从对皮影艺术的文化特征出发,梳理陕西皮影在皮影规格、人物雕刻描绘、采用音乐以及唱腔上的区别,进而分析陕西皮影艺术在文化层面的现状和局面.  相似文献   

20.
华县老腔皮影能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它有其固有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传承的封闭性;艺术表现的张扬性;音乐风格的自律性以及演出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同时独特的板腔体剧种在全国民间戏剧中也是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