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图形和背景     
沈娇 《考试周刊》2011,(14):31-32
图形—背景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不但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而且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本文从图形—背景论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图形背景这一认知结构在语言空间结构和时间事件结构中的现实化,以拓宽这一理论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试论图形--背景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将图形——背景理论与语境相结合,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讨论了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语言学意义;图形——背景理论在大学教学中是如何现实操作的。介绍了图形——背景理论的心理认知基础,并力图挖掘该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写作教学方面的联系,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图形-背景理论最早来源于心理学,后来被用于认知语言学来研究语言。图形/背景原则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原则。了解图形-背景理论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大作用,比如在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另外,对外语学习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图形—背景理论在英语倒装句焦点凸显功能分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的角度出发,重新分析了英语倒装句的焦点功能,认为英语倒装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说话人将正常语序结构“图形—背景”转化为“背景—图形”,形成句末焦点,达到了最佳凸显效果,引起听者对图形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阐释不同的语言现象。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分别从简单句和复合句两个方面并结合实例分析,探讨了图形—背景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认知中的突显观对翻译过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来主要用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图形,背景的特性,反映了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所遵循的规律。由于认知思维模式,观察和描述事件时间角度的不同,影响到图形背景的选择和图形背景的位置顺序。本文着重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为视角,探讨翻译的过程,力图通过这个视角对翻译的过程有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图形/背景理论在句法分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来主要用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图形/背景的特性,反映了语言在时间及空间上所遵循的规律。文章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图形/背景分离原则如何通过英语简单旬和复合句来体现语言的空间结构和时间事件结构。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认知观。本文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词汇和语法的练习要遵循人际交往的认知规律,图形背景理论对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Talmy图形背景理论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娟  李安华 《文教资料》2008,4(18):48-50
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后被Tamly等认知语言学家引入语言研究,用于解释一些语法和语言现象,对我们的研究有极大的启迪.本文简单介绍Talmy对于图形背景理论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英语动词短语省略结构常出现在并列句、附加疑问句或简单句中。从图形—背景理论研究视角出发,结合上述三个句式层面深究英语动词短语省略结构衍生的认知成因。研究发现,英语动词短语省略结构的概念化过程既与认知主体建构双层图形—背景联结,又与认知主体的心理因素息息相关,只是于涓微之处略有差异。依托图形—背景理论不仅有利于查究英语动词短语省略结构的认知理据,更能彰显该理论强大的语言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1.
图形与背景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图形即所要描写的对象,是注意的焦点部分;背景是环境,是为突出图形而衬托的部分。笔者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存现构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图形—背景理论下两种语言的相似点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的角度出发,重新分析了英语倒装句的焦点功能,认为英语倒装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说话人将正常语序结构"图形-背景"转化为"背景-图形,形成句末焦点,达到最佳凸显效果,引起听者对图形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史一鸿 《海外英语》2013,(3X):106-107
翻译教学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始终,翻译教学的指导原则可以从不同的语言研究领域找到理论依据;图形—背景理论来源于人类的心理学研究,它以人类的感知规律为依据,描述了认知倾向在人类语言中的体现,这对于解释语言现象、指导翻译教学有着实际的、可操作的意义。此文在介绍图形—背景理论的基础上就如何将这一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大学翻译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图形背景理论与儿童早期语言习得相结合,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讨论了儿童在早期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是怎样潜意识地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周围的语言声音环境进行有目的的选择的,即听觉输入是如何组织的。这是一个目标刺激与主观定势相统一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各种语篇中艺术性较高的一种,杜甫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其诗意蕴深邃。以往对杜甫诗歌的分析大多是用文学、史学、美学或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意象的情感功能,而很少有学者运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来分析杜甫诗歌意象的认知功能。本文尝试将图形—背景理论这一认知语义学的重要理论运用于杜甫诗歌作品的分析中,并依据图形—背景分离原则解读杜甫诗歌的意境、意义建构的过程及认知机制,以传达诗人独特的感知。  相似文献   

16.
姚月齐 《英语广场》2023,(13):46-49
图形—背景理论将人们感知焦点视为图形,将焦点以外的部分视作背景。本文以该理论为基础,对因英语词汇中因为同音词、谐音词或者一词多义现象而产生的双关语进行分析,从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个方面对双关语的认知过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以该理论为基点,从修饰关系不明、否定范围不明、从句关系不明和省略等方面分析英语结构歧义的生成原因,说明英语结构歧义是不同的认知主体将同一句子的不同成分作为了图形突显的结果。该结论不仅丰富了结构歧义的研究范围,而且拓宽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8.
图形-背景理论是一种认知观,1915年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首先提出,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知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再后来被认知语言学家用来研究语言结构的意义.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同时也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确定“背景“和“目标“是主客观结合的结果,但最终以主观为准.本文从图形-背景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对英语分裂句(it-clefts)进行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汉语空间语言结构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从图形-背景理论出发,在对汉语空间语言结构“在……上/下/中(里)”的分析基础上,探讨了汉语空间语言的认知基础及其组织原则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梅欢 《考试周刊》2013,(32):22-25
图形背景理论最早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Talmy首先将其引入语言学,用于研究语言结构,并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的一项普遍认知原则。报纸新闻的及时性、多样性等特征要求其标题清晰明了地展现全文的主题和相关内容,并抓住读者的注意。本文从句法角度将其划分短语类报纸新闻标题、陈述句类报纸新闻标题和疑问句类报纸新闻标题三类,考查分析图形背景理论在各类主要报纸新闻标题中的体现,发现各类新闻报纸标题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图形背景理论达到凸显效果,同时加强人们对报纸新闻标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