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文化底蕴的欠缺发出了连续的追问:我们将走向何方? 窃以为,当今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都应该有一个面对时代的文化生成过程,建立属于自己的自由王国,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储备.如果我们不能深刻体认21世纪乃至未来的人类文化特征,我们终其一生,都将陷于"教书匠"的泥淖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2.
谈今天教师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传递和传播人类知识文明的重任。所以,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还要有精深广博的科学知识、构建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今天的教师,这一点尤为重要。一、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因为,随着人类知识的日新月异,知识总量越大,知识增长速度越…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趣味性不可忽视。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意味着真情与个性的消逝,文学与文化的流失,想象与创造的衰退,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滑坡。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就将语文教师推入尴尬的境地。我以为与其说学生不喜欢语文,还不如说不喜欢语文教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条件下语教师应有怎样的育人观、教学观、知识结构,语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前小学语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着学知识和化知识、教育理论、研究能力方面的缺陷,师资培训存在着培训基地、教育内容方面的“盲区”,只有在高师院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小学语教育研究,才能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中新课改后,语文学科共有五本必修课本、六本《语文读本》,还有若干选修内容,知识面广,难度大。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减负的前提下,要完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今语文学科的内容是开放性的,学生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呢?首先,我们要一改以前对每一篇课文都掰碎泡烂喂给学生的填鸭式教  相似文献   

7.
从"精神生态"的视角谈教师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学校要想求得发展,首先必须是教师的进步与成长,这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在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知识结构的完善上,最重要的还应该是从教师“精神生态”的视角去考虑,去激发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让他们有一种自我成长和发展意识,这样他们对当前的教育问题才可能有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切肤之痛,也才可能从旧的观念中突围出来,从而自觉地投身到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那么,如何从“精神生态”的视角来激发教师成长,这应该是学校管理者要做出的思考。近年来,我校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相似文献   

8.
一对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都作过研究。我国的林崇德教授等人的观点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他们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研究,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教师知识作为教师认知活动的一个基础,从其功能出发,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结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①一、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传统上,教师的学科知识一直被放在首位。亚里士多德曾说,惟有知者才能教。确实,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要“授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如何提高二十一世纪高校教师的思维素质。高校教师的作用是激励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育以追求知识为最高目标,往往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应是未知领域的探索者。为适应高教事业的发展,教师的思维方式必须转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应当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不能将所受知识赋予绝对真理的色彩,而应在开拓未知领域中积累新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知识是思维的结晶,高校教育中传授知识和引导思维并重,教师必须既掌握“教材序”,又掌握“探索序”。任何探索,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已知和未知的矛盾统一体,教师既懂“已知”,又熟悉“未知”,才能将学生引向学科前沿。如何选准引发问题的生长点,要求教师既有学科知识又有“问题逻辑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技巧。科学知识是在一系列谬误中实现的。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是排除错觉,误解的过程,教师要告诉学生的“何道可以得是”,又要告诉学生“何道将以成非”,必须研究谬误。  相似文献   

10.
人格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是教师魅力的核心。“人格”在拉丁文中最早被翻译为“面具”,即表演的自我,大庭广众面前自我的呈现。“魅力”一词的产生是20世纪以后的事。“魅力”在英语中相应的词是attraction,意思是“吸引、诱惑和被人喜闻乐见”。在《现代汉语字典》中被解释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从以上东西方对“人格”“魅力”相同或不同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育使命有清醒的认识,要有为师为范的正直的人格力…  相似文献   

11.
浅谈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整与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办学模式的变化,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师任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我们新一代教师面临着严竣的考验。调整与补充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水平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成人,由于对象的特殊性,对成人教育教师的要求更高.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知识结构包括:渊博的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普通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成人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实践性的知识素质.  相似文献   

13.
14.
15.
新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世界范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与教育的竞争,而语文学科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凸现它的基础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又怎样才能肩负起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重任?我心中勾画出理想的语文教师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谈实习指导教师的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大踏步迈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高度,根据当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全新的战略眼光审视教师角色,原有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形象已大大改变。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变。在新课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那么21世纪的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呢?一、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师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者和落实…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德”和“才”两个方面。“德”是指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是指精通自己的专业,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现就语文教师“才”方面的素质作初步探讨。首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语言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深厚的文学素养,同时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丰富。心理学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特征第一是教学方法好,第二是知识渊博。可以认为,语文教师只有具备扎实丰富的知识,才能有条件谈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教法的选择、语文课堂的组织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中,不仅要有完备…  相似文献   

19.
新型教师素质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新世纪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教师文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和重要精神支柱之一,在传统教师文化环境下的教师们犹如被困“围城”,却无力挣脱。开放型教师文化的构建为教师冲破封闭的教师文化的捆绑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本文探讨了构建开放型教师文化的途径,其核心是教师合作意识的形成,搭建的平台为学校组织层面的制度保障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