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两个班上课,教法完全一样,却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前一个班是普通班,课堂气氛热热闹闹,课后评价是“这节课充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后一个班是实验班,教学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学生学得毫不费力,但始终兴致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课后评价是“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一个班,同样教学,效果也会有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对于生活总有独特的感悟。在课堂活动中,有与众不同表现的学生,必然有其内部的原因。教师若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活动细节,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必定能生成新的课堂教育资源,在有针对性地展开个别教育的同时,也会因势利导地对其他学生产生教育作用,得到同受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他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而不是结果的获取.在开展校本研究中,我们真切地体验到:课堂,应该是为学而教的.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构促进学生需要的课堂,才会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才是真正具有发展性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情,找准教学的起点,加强学生的言语实践,确保课堂上学生能够大面积地参与学习活动的环节和时间,并进一步细化学习过程,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化、迁移.这是从培养学生自学的角度来构建阅读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阅读方法的优化掌握、阅读技能的有序形成、语言运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3.
"因材施教"的故事,最早见于《论语·为政》中"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指针对学习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个定义看,学生是教育的自变量,一切教育活动、教育结果都因为学生的改变而改变。我们现在提倡的"以学生为本""个性发展"都是在"因材施教"的教育观点下展开的。但是,"因材施教"就等于"因生施教"吗?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教育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教师、教材、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每一个因素的变化,我们都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对"因材施教"这一概念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4.
徐宜秋 《生活教育》2012,(23):20-21
近日,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在微博上发表观点,建议"错龄入学",称"鉴于男女儿童智力发育速度不同,男童普遍晚于女童两年左右,同性学童之间也有智力发育差异,建议女童可在6~7岁入学,男童可在7~8岁入学。""男孩危机"再一次受到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写作是中学阶段最富有个性特质的教学活动,但我们发现,初中生写作千人一面的现象十分普遍。要让学生的作文富有创造性、具有鲜明的个性,因"生"施教显得非常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探索谈几点看法。1.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定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研究学生当下能做什么,下一步还能做什么,并能清楚学生与你要达成的目标之间还有多大的差距。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很多教师只管自己教的标尺而不管学生  相似文献   

6.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来看,应用型学科专业因具有学以致用的特点,其人才培养更多地嵌入在与社会多元的联系与合作生态中。其中,学科专业生态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产业生态结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驱动力,两者以职业、企业、行业生态为中介体要素,形成五业一体的链式生态结构。高校应以五业一体生态结构特征因业施教,从学科逻辑转向社会需求逻辑、构建产教学研协同力、深化以能力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大学因"才"施教有着强烈的时代适切性和紧迫性。文章首先辨析因"材"施教与因"才"施教,正本清源,还原孔子创立的因"才"施教教育思想。然后,从大学教育的本质出发,引出大学教育因"才"施教的必要性。最后,从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因"才"施教。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对"90后"毕业生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提出对"95后"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路径选择,以期为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提供理论帮助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9.
一、课文类别不同,教法有异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类别不同,教学方法也应不同。就拿讲读课文来说吧,顾名思义,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读两个方面。教学这类课文就是通过教师的讲,教学生学会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读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上已不再仅仅强调教师"怎样教",更强调学生"怎样学",即开始从学生的角度探讨教与学的方式。而儿童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发展特征,我们的集体授课式教学应建立在这个"才"的依据之上。从事多年的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后,我摸索出了一些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47):162-163
新常态下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拖延现象,有必要深层次剖析大学生"拖延症"产生的原因。本文主要是从宏观环境、家庭环境、压力、任务本身的性质与特征、奖惩大小与奖惩及时程度的外在原因和以人格、完美主义者、自我效能感的内在原因这两部分剖析原因,分析现状。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存在着高歧义容忍度与低歧义容忍度、冲动型与沉思型、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整体型与序列型、外向型与内向型的不同。教师应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各种学习风格学生的外语水平都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的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许多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其中有一点,我们的职业教育还没有能够很好地做到把"人(学生)"放在眼中、把"人的需要"牢记心中。且看英国的"工作室学校"——第一,因"材"施教。"工作室学校"规模较小,这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应有重视的基础。反观我们的职业教育,正在经历着从规模发展走向质量发展的转变,这是一个可喜的、重要的转变,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必然之路。但是可能没有一个校长有胆量说,我们只抓质量,不追求招生数量。问题出在哪?不全在校长主要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以大学一年级新生为受众,开设于第一学期的全校性基础课程。个性化倾向与趋同性意识共存、自我认识不清晰与自我期望值过高共存是他们从高中到大学的心理过渡期的突出表现。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深挖问题根源,结合教学内容,在理论讲授过程中,为学生排忧解惑,切实贯彻因“才”施教教学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授课对象的现实需求,也是该课程应该而且能够完成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5.
李学人 《教育》2008,(2):51-51
2007年12月20日在《工人日报》上撰文: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时至今日,因材施教仍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致遵循的教育原则。可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些学校却置教育公平于不顾,巧立名目,大行因“财”施教。  相似文献   

16.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当我们用千篇一律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用考试成绩这个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时,这一理念就往往变了味,走了样。于是就有了“优等生”和“问题”学生,或“尖子生”和“差生”的等级之分。诚然,我们不否认学生间的差距,但要正视学生间的差距;我们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一句话,落实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天公雨露无私意,分别高低世为何?”(郑燮《兰》)峭壁垂兰,玉姿葳蕤,清香馥郁,惹人留连,令人称羡。而山下幽兰,虽然也是碧蕊婀娜,可很少有人为之驻足,投去…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稀世珍宝明代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看到这则消息,很是欣喜,因为这核舟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的晚年力作。特别是因为著名学者魏学氵伊文章《核舟记》的出名,更使之身价倍增。直到现在,不少人一提起《核舟记》,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几句:“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区区一个小桃核,细致入微地雕刻了精妙绝伦的小舟及栩栩如生的人物,着实令人叹为观止。而我之所以特别喜欢它,倒不仅仅是因为其雕功细腻精到,更主要…  相似文献   

18.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然而,由于心理活动课开展的时间较短,尚未建立起科学的课程体系,教师不知道学生已经学过什么或学习的程度如何,这极易导致不同年级间辅导主题的"撞车",所以经常听到学生说"这个我们已经上过了"。同时,主题的重复也导致了活动形式的单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95后"大学生特点出发,归纳并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类型及影响因素,明确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必须性,并针对相关问题的预判、防范及解决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以为高校后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95后新生的入学,教学有了很大改变。95后学生在个性、思维、认知观等方面都存在与众不同的特色,如何提高他们学习韩国语的兴趣,自然成为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