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当前学界呼吁的教育政策研究者与教育决策者的融合产生了"智囊型"、"宣传员型"和"官员型"研究者,但由于研究者和决策者在时间要求、目标、行为方式和行为伦理上的差异,二者的融合存在着困境。具有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公共知识分子是教育政策研究者一种应然的角色选择。这类研究者利用自己的学术成果和公共舆论从学术和政治实践两个层面推动学术进步、谋求现实政策的改进,同时与决策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叶晖  吴洪涛 《高教论坛》2007,(3):149-151
大学教师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特质?本文在考查传统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对大学教师与公共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并从公共知识分子的视角阐述了大学教师的精神特质,以求更为全面的展示大学教师的精神特质,意在呼吁重塑大学教师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共知识分子"论泛起于20世纪90年代."独立"是它的本质特征,"批判"是它的外部表征,做公众的"意见领袖"是它的根本要求.在对待知识分子与党的关系、与人民大众的关系上,"公共知识分子"同广大知识分子的立场是根本对立的.在当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欲掌握"话语霸权"、成为独立的"意见领袖"的"最热切希望"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无论怎样的社会,它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牛虻”,来冲击麻木的思想,启发人们的思路,对僵硬的常规发起挑战。而什么是社会的牛虻?美国的一位联邦法官波斯纳在他的《公共知识分子:衰落研究》一书中告诉我们,公共知识分子就是社会的牛虻。他的看法是,公共知识分子要像苏格拉底那样对现状发问,公开提出令人窘迫的问题,对抗正统和教条。  相似文献   

5.
张萍 《文教资料》2006,(11):205-206
在媒体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目光落在弱势群体身上,调查中国农民的生存状况,关爱残障、艾滋病患者与孤幼,协力令社会的落差变得均衡;他们对国际霸权说不,对股市黑幕说不,以个人的力量撼动一场于社会有益的改革,成为公众良知的灯塔;他们默默无闻,却抱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态度,专注于日常工作中的新意与作为。他们以他们的知识、责任和敢言在媒体上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新闻舆论监督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既生活在教育场域内,又生活在教育场域外,既是专业知识分子,又扮演公共知识分子角色。因而,作为社会代表者,教师具备四个特定的社会角色:作为教育圈内知识分子的角色是教育学者;作为教育圈内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是教育改革家;作为教育圈外知识分子的角色是教育经纪人;作为教育圈外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是社会批判者。  相似文献   

7.
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潮.准确把握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实质和影响,无论对于青年的健康成长还是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应从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核心内涵、现实影响、规避消极影响的对策等几个维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我注意到,许多学校的教学楼上端都横亘着这样一行大字“知识改变命运,环境改善生活。”这就等于说,“功利”二字,正相当体面地书写在教育旗帜上,使“必要的乌托邦”当真成了乌托邦。久而久之.我心里竞萌生出一个疑问:老师,您是知识分子吗?  相似文献   

9.
真正的知识分子的本质是公共性,他们是生存于公共空间,敢于对公众事务直陈利弊,关心广大文化受众爱憎的人。大学以其诱人的职位、丰厚的薪酬和高尚的社会地位,吸附了越来越多优秀而独立的公共知识分子。公共空间中的知识分子进入大学后,不得不放弃其元话语,服膺于大学的规则。当大学越来越重要的时候,真正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0.
在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体成为公共知识分子亮相、论政、立言的一片有力阵地。传媒也充分认识到,这些在各自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能在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角色期望、角色领悟、角色实践三个阶段,公共知识分子在舆论监督中充当民众的意见领袖,同时成为媒体引导舆论的知识后盾。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子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是衡量知识分子真义的内在尺度。大学与知识分子有着不解之缘。知识分子是大学精神的践履者、体现者和承载者;大学的起源与知识分子的精神诉求密切相关,大学是知识分子的社区,也是知识分子成长的摇篮。知识分子精神与大学精神具有内在的共通性与契合性,集中表现为自由、独立与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师与知识分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分子并不是以知识为其判断的惟一标准,而是以他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否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批判精神为根本特征。并非一切从事大学教育事业的教师都天然具备知识分子的资格。强调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角色的扮演,不仅是现代社会呼唤反思型教师、思想型和研究型教师的必然前提,更是对中国现代教育精神追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师既以专业知识分子的身份活跃于教育专业场域内,又在社会的公共场域中扮演着公共知识分子角色,两种角色并非绝然分开,而是相互交织的。因而,大学教师面临着社会角色定位的困境,无论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或社会进步的层面,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必须重新建构与正确定位:"专业"的知识分子是大学教师角色建构的起点,"专业性"与"公共性"的碰撞是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专业性"与"公共性"的融合是大学教师角色重塑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期是美国知识界的一个转折时期。美国社会的空前繁荣使得知识分子本身的激进理想幻灭,转而认同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对师资的需求,美国体制内的决策者也向知识分子抛出了橄榄枝。推力和拉力的双重作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逐渐消逝。美国激进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在这种背景下进入大学,成为一名并不独立的大学教师。但是,米尔斯并不认同这种生活方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履行着一名独立公共知识分子的使命。米尔斯是美国最后一代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河内之行》是美国著名作家、批评家苏珊·桑塔格于1968年访问北越后写的纪实散文,该文表达了桑塔格作为一个年轻的公共知识分子在当时环境中的政治信仰,讨论了个人与公共经验之间复杂的关系,也反映了桑塔格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的政治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公共知识分子正回应微博技术的赋权,参与公共话语的表达,其微博生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隐忧.微博“共景监狱”式的开放结构,使知识分子“虚妄的公共性”更为凸显.公共知识分子应积极介入微博空间,秉持批判与道义传统,以特殊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中观和微观政治话语的表达,彰显自身的中心话语权力,相应调整话语策略,推动公民交往理性和公民社会的建构.努力消解对其“虚妄公共性”的质疑,实现自我身份和公共价值的重新认同和构建.  相似文献   

17.
在开始这篇评论前,我应该宣示一点所谓的利益关系。我是1941—1943年问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求学时认识哈罗德·拉斯基的(随后疏散到剑桥)。而在我1946年回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之后,我和他走得相当近。作为一名年仅17岁的学生,我完全为他的学识、智慧、他对学生的那种特别的慷慨和他与那些重要的强势人物的熟悉而目眩神迷。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重塑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重塑虽困难重重,但却无法回避,独立人格的文化内涵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古今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重塑始终走不出“重塑-分化-依附-再重塑”的文化怪圈,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作者认为,彻底走出文化怪圈的必经之路是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苏联政治文化谱系包括主流的苏维埃文化和非主流政治亚文化两部分,也即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的意识形态.苏联知识分子身处两种政治文化的变迁之中,在适应其群体和个体生存的公共空间中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和理想.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主流政治文化与非主流政治文化的位移,知识分子对待苏联体制的政治态度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巨变.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初,韩寒陷入一遍质疑声中,先是知名博主麦田发难,"称韩寒之所以能成为‘公共知识分子’,完全是他父亲和出版人‘人造’、‘包装’的结果",随后"打假斗士"方舟子加入质疑,把这场质疑秀推向高潮。一时间,众多名人纷纷加入论战,发表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