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常常借助艺术形象反映社会,揭示生活的本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之称的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以其独特的手法,幽默的笔调塑造了畸形社会中畸形人的形象阿Q,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统治阶级摧残人性的罪恶本质。而被称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中颇为重要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大海,贯穿《老人与海》整部作品的重要意象,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而这部作品中人与大海的新型关系使得海明威在西方海文学中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分析《老人与海》中的海的意象,从而达到更深刻的认识和解读西方海洋文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罪感文化是西方基督教社会的精神基底,对西方人的心理及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影响。罪感文化的产生和基督教的原罪说联系密切,是原罪说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化范式。《失乐园》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渡边淳一的一部小说,作品内容动人,思想深刻。试从西方罪感文化的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探讨和揭示作品中的罪感视域。  相似文献   

4.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中,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分别运用"死"与"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体现剧中的爱情主题。在如此迥异的表现方式背后,隐含的是中西方对于生死的不同观点———"乐生"与"乐死";而以"两希传统"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背景和儒家占主导的中国文化背景正是中西生死观差异的来源。此外,两部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分别赋予了这两部作品"彰显人文精神"以及"反封建"的独特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植根于不同文化的迥异的生死观念及其折射出的历史现实,成就了两部作品抒写爱情又超越爱情的深刻。  相似文献   

5.
以王小帅、霍建起和贾樟柯等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用厚重的成绩证明了自己在中国影坛的地位。他们的作品不约而同地讲述了城乡的二元对立和城市引力下心灵的失重。这种对城市与乡村关系的集体关注,使他们的作品具有了社会地理学的文化意蕴。他们在消费时代的全球化语境里,坚决地树立起批判的姿态。深刻体察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焦虑,努力寻找最妥帖、最顺畅的电影语言来叙述中国,改变着中国影坛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被公认为他的成名作。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对人的自然本性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文章通过分析作品中莫瑞尔夫妇,保罗和米莉安,以及保罗和克拉拉之间的情感纠葛,认为正是现代西方文明导致了他们之间两性关系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伦理与王安忆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的文学写作普遍宣泄感官刺激,德性品质匮乏。出于对人的负罪意识匮乏的深层忧虑,王安忆吸收了西方基督教文化中有益的部分,在文本中通过唤醒国民的负罪意识,提出建立负罪感这样一种最低的伦理底线,来确保社会伦理的构筑与维系。其具有深刻的伦理意义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刘云春 《都江学刊》2000,12(3):24-26
十九世纪的西方人本义哲学家,不同于古典人本主义对资产阶级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普遍带有明显的悲观失望和颓废的色彩。虽然他们歪曲了产生社会弊病的根源,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许多弊病作了不烽深刻揭露。  相似文献   

9.
英格博格·巴赫曼是奥地利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是战后德语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二十世纪德语文坛具有重要地位。巴赫曼的作品表现出非常深刻的时代主题,对西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达到了值得关注的思想高度,研究巴赫曼的作品有益于认识二战以来西方社会的思想走向以及社会心理;巴赫曼作品的诗性意识及其表现形式具有新的审美意味和借鉴价值,可以丰富我国的学术研究;通过对巴赫曼作品的介绍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德语文学,对于加强外国文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清代的李渔与法国的狄德罗是名的戏剧家和理论家,他们都崇尚“真实”、“自然”的戏剧作品,强调戏剧作品要描绘出真实、自然的场景,写出真实的情节、细节和人物。因此,二的真实观有相同相似之处。但同中有异,李渔的“说人情物理”与狄德罗的“摹仿自然”含意不同;对真实性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对待戏剧的“虚”与“实”,艺术想象和加工的认识和看法上也有差异。他们的戏剧理论分别打上了东西方戏剧理论传统的深深烙印,有着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性特点。对他们的戏剧真实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他们戏剧理论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作品,也是一部南方家庭小说。它描述康普生夫妇几个子女所受的家庭教育状况,展现了美国南方旧的家庭传统对孩童身心的戕害,深刻揭示出封建制度的腐朽与没落。福柯认为家庭在西方规训社会中是规训权力运作的机构,父母通过各种规训技术来控制儿童,而凝视机制贯穿于规训权力的整个运作之中。文章通过解析昆丁、凯蒂、杰生、班吉以及小昆丁的家庭生活,深入探究他们如何在父母的规训权力凝视下,沦为南方旧传统道德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2.
严歌苓作品中的底层形象可以根据其作品主题大致分为两类,移民生活中的底层人物和国内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浪潮的见证者。他们都是生活贫苦的人,作者通过对他们生活境况的描写以及人性心理的描摹,展现出这些边缘人物生活的窘迫,人性的本真或扭曲,体现出作者深受中国传统和海外移民的双重影响,力图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冲突中对最具矛盾深刻性的身份及情感认同问题予以真实展现与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3.
英语文学作品体现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想,展示了西方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点,具有很高的文化思想价值。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主要以翻译为主要渠道,通过这种手段,让西方作品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示给读者,让更多的读者对作品的内涵与作者的表达理念相符。这就要求,翻译者对于作品的编著背景和地方文化要有所了解,能够深刻地认识作品蕴含的文学价值,让译文与原文在最大限度上保持相似,用最合理贴切的语句最大程度上表达出作品的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和主体思想,将语言的差异性减少,有效处理英语文学的言内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荒诞”指不合情理、毫无意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表现“荒诞”方面成就斐然,卡夫卡、萨特、贝克特等是这一文学潮流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作品在表现人的绝望和孤独、理想的虚无、存在的荒谬等方面,具有深刻而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荒诞派文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人的精神出现危机而反思“存在”的结果,它具有批判、揭露、救赎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明是一种力量——评《生死朗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死朗读》是德国战后最有影响的一部作品,它的问世无异于给日渐低迷的西方文坛注入了兴奋剂,引起了极大反响。它的轰动不亚于《少年维特之烦恼》,它的深刻又令人想起《浮士德》。本文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对小说的深刻内涵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挖掘:文明是一种力量,它能敦促和警醒人类反思历史、拒绝罪恶、完善人性,以其高扬的理性去追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西方文化的涌进,猛烈地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生活,造成几千年未有之历史巨变,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形态也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但多年来近代文化史的研究,主要关注上层精英思想、意识形态和制度,而处于社会下层的民众是怎样生息、活动的,他们有什么样的思想感受,文化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上层和下层又是怎样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这些方面则很少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茅盾和老舍都是现代文学巨匠,他们以不朽的作品达到了对现实生活真实的反映和深刻的批判;但他们反映社会人生的角度,以及对文学的认识,理解却迥然不同,本文从文学创作冲动的触发、题材选择、人物描写等方面比较了他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荒诞"指不合情理、毫无意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表现"荒诞"方面成就斐然,卡夫卡、萨特、贝克特等是这一文学潮流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作品在表现人的绝望和孤独、理想的虚无、存在的荒谬等方面,具有深刻而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荒诞派文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人的精神出现危机而反思"存在"的结果,它具有批判、揭露、救赎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接受美学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当代西方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的方法论。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茨坦斯学派的五位美学家提出“接受理论”的美学基本原理,代表人物是尧斯和伊寒尔,其核心理论:学作品是为读阅读而创作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不能由作品自身实现。他们视“作——作品”为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对辛弃疾的影响是多面深刻的,从个性思想到精神品格,从作品风格到兴趣爱好,从生活情趣到心理倾向,辛弃疾无不打上了陶渊明的烙印。但辛弃疾在接受陶渊明的同时又用自己的个性心灵丰富和发展了陶渊明。而陶渊明之所以能影响辛弃疚,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的个人遭遇是极其相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