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楚周 《班主任》2014,(3):14-16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叶朗语)。美育旨在唤醒学生对美的感受,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的行动走向"自觉"。然而,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美育"往往是缺位的——或者被"德育"替代,或者被纯粹的艺术教育替代。因此,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美育实践与心得。  相似文献   

2.
教育担负着对人进行启蒙、育化、养成的根本性任务。而美育,取其狭义,是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审美教育。美育的最根本任务,便是塑造人的美。它的主要培养目标,是美化人的素质,培养人的精神人格。美育与语文教育在教育这个大系统中虽然属于不同分...  相似文献   

3.
信欣  李怡 《职业教育研究》2014,(11):131-134
界定并分析了美育及艺术教育的概念和关系,得出艺术教育是美育下位的概念且属于形式美育范畴的结论。在分析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艺术教育要发挥基础性作用、发挥形式美育作用以及发挥形式美育向实质美育过渡的促进作用三个方面探讨了艺术教育美育作用的发挥途径。  相似文献   

4.
洪宝书同志的《析人的素质结构和“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载本刊今年第1期)认为,美育的内涵和外延、美育的任务和目的都从属于德智体三育,美育是包容在德智体三育之中的,因此美育不是实体概念,而是属性概念,它仅仅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和形式。我认为这些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美育从理论上说 ,从属于美学 ;从实践上说 ,又从属于教育。在教育学上对美育的概念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 ,又称是“艺术教育”,也就是通过艺术理论的学习和文艺作品的鉴赏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评价能力的教育。广义的美育 ,既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 ,它是指在正确的审美观的指导下 ,通过审美活动实践 ,培养提高人们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与创造能力 ,并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 ,使情感得到净化 ,情操得到陶冶 ,精神得到升华的教育。本文所论及的是广义的美育。一、美育的特性和表征审美教育既不同于科学知…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综合实践教育同属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系统.长期以来,在各级教育实践中,德育一直倍受重视,也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美育属于教育学范畴.教育,不能没有美育。恩格斯在谈到普通学校教育时,曾具体地提到美育:“关于美学方面的教育”。①美学涉及到美学理论和艺术。因此实施美育的主要任务应是:讲授美学知识和理论;进行适量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欣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美感教育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结合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一种大美育观,是无产阶级美育观,它所倡导的美育,不仅看到了美育与人的本性的关系,而且看到了美育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它重视历史和社会生活对人的美育作用,重视生产劳动在美感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美感教育的人民性问题,它既是美感的教育,也是综合性的教育。实践越来越证明,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依然具有真理性、现实感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曾 军 :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您对此有专门研究 ,请您谈谈审美教育有哪些基本要求 ,它在素质教育中起什么作用 ?彭立勋 :美育 ,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通过文学艺术以及其他各种审美对象 (自然美、社会美 )对人的影响 ,以唤起美感的方式对人进行一种特殊的教育 ,以达到陶情淑性、美化人生的目的。美育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概括起来讲 ,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观念是指对事物美丑的看法 ,即在面对自然、社会以及文学艺术诸种审美对象时 ,审美主体对何者为美、何者为丑的认识和判断。它基本上属于认识的范…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学中的美属于科学美,它不象艺术美那样外显,而是深沉地隐蔽在教学之中。那么,如何发现和运用物理教学中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这需要精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因素并和教学艺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美的独特品质,使其在学习活动中能“感觉”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美育都很早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西方,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十分重视美育。到了18世纪末,席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在中国,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到了20世纪,蔡元培在北大和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产生了巨大影响。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1)美育的目标和功能不仅仅是增加受教育者的知识(美学知识和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受教育者去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一、美育的目的、意义和特点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既不能从属于德育 ,更不能等同于一般以科学理论、知识为教学内容的智育。它通过展现形象体系供受教育者直观把握 ,而不是通过传达概念体系要求受教育者进行抽象思维 ;它通过情感体验作出对美丑的应答和自由取舍 ,而不是通过理性认识去服从客观必然与普遍规律。因此美育是在学生对审美对象的鉴赏过程中 ,通过学生的形象感知和情感活动 ,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以审美感受、情感体验、想象创造为核心的审美能力。虽然美育始终表现为一种感性活动 ,并且…  相似文献   

13.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荚、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在学校体育中尤其存在一个美育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把文学、美术、音乐等认作学校美育的主要学科,而忽视学校体育中的美育教育。大家对体育往往只重视它在增强体质方面的作用,而忽略它在美育的教育方面的意义。实际上学校体育的美育教育,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而且有其独特的教育效果,体育本身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14.
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美育属于情感教育的范畴.美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积极情感.主要是一种愉悦身心、和谐自然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校美育工作表现出严重的功利化倾向,将美育等同于审美教育、美育从属于德育与智育的认识与实践在中小学中广泛存在。文章在反思当前学校美育工作的基础上,探究美育之应然,进而确立正确的美育观,并寻求其达成的路径,以指导学校美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当前美育中人格培养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美育从属于德育,忽视了美育在塑造人的方面的独特功能;一是认为美学是艺术教育,是传统艺术知识和培训艺术技巧,使美育片面化。  相似文献   

17.
一、大学美育的地位和作用 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对美育的本质和地位有着不同的认识。其中影响较大者之一认为,美育是劳动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可以包含在德、智、体三育之内,应从属于德、智、体三育,从而否定了美育的独立地位和特殊作用。持这种认识的结果,在理论上忽视了美育的本质特征,影响了对美育的系统地、科学地研究;在实践上削弱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使美育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对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审美活动规范杨洪明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属于学科美育的范畴,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学科美育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处于初创阶段,加之我国美育理论,特别是学科美育理论研究的滞后,制约了学科美育的发展。面对各科丰厚的美育素材,教师显得茫然无措。从...  相似文献   

19.
当前美育中人格培养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美育从属于德育,忽视了美育在塑造人的方面的独特功能;一是认为美学就是艺术教育,是传授艺术知识和培训艺术技巧,使美育片面化.  相似文献   

20.
美育可以使人类趋于文明,它同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美育教育关键在于发现与创造。比如,从日常生活、教材中发现美,注意美育的潜移默化性;从各个方面创造美,使语文教育同美育结合起来,让语文教学成为一门艺术,帮助学生在美的教育中获得知识。具体说来,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掘美育的潜移默化作用。美育是人类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要把美的对象运用到对人的培养和教育方面。作为担负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