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开展乡土地理教育的意义 “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载体”是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它要求教师在选择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时,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以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改革理念,从而使乡土地理教学真正成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探究情境。基于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多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建华 《考试周刊》2009,(43):170-170
“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开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乐春涛  王志旺 《教师》2008,(13):104-106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探讨了探究式学习在地理课堂中的实施,现以湘教版“日本”一节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悉心实践,摒弃旧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6.
《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要求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地理新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有效的课外活动可以通过实践和地理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同时促进地理课堂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一、开放式地理课程是初中地理课标的要求开放式课程是课标的要求 ,也是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多年来的地理高考试题密切联系生活、联系热点 ,综合考试考查考生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更是需要开放型的人才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如火如荼。国家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 ,其指导思想是教育要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新课程要求彻底改变旧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构…  相似文献   

8.
张松霞 《考试周刊》2009,(24):20-2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里把“德”放在首位正突出了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德育的实施情况直接影响到其他教育的落实情况。1.实施德育的必要性1.1地理学科本身的要求。初中地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课程不仅注重让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9.
自主创新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发展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学科教学关注的焦点。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一、理论依据 1.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我们地理组根据创新学习和创新教育理念,在充分落实“合作探究、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地图是地理课堂的第二语言”这一地理学科的特点,构建了初中地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地图为载体的“双体”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文华 《学周刊C版》2010,(3):108-108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12.
金素静 《教师》2008,(14):63-63
在初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推行的“科学课”,是由以前初中阶段的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整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课程。此项改革旨在超越学科界限,强调各学科领域的融合与互通,这必然对“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对“科学课”教学有效方法进行一些探讨。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质疑,运用知识迁移,这不但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集中体现的研究性学习,除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形式存在外,还必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切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地理新课标中提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那么,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用,而且会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呢?笔者认为,实施开放式教学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地理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一、开放式观念协同教学  相似文献   

15.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反映了我国教育对基础教育的核心要求。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特性,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因此,地理学科借助多学科的思维和分析方法进行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保障地理学习为主导的前提下,尝试“地理+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并以初中地理“长江”一课为例,创设语文诗词与地理学习相链接的学科融合情景,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辩证思维能力,以期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提出关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方略,并在十九大中对“立德树人”教育进行进一步完善。依据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的变化,促使教学随之进行改变。本文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提出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要融入核心素养,在全力进行地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推进的情况下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渗透。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地理教学工作对满足教育要求、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集中体现的研究性学习,除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形式存在外,还必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切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部2022年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原则,明确“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时,应积极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讨融合课程思政理念的初中地理主题式教学途径与实施策略,以供参考。1.课程思政理念及主题式教学概念和意义1.1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是将某一教学课程作为重要载体与平台,将思政学科知识与指导思想融入其中,确保学生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初中研究性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的其中一个子课题。我校作为课题组学校之一,将“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作为我校“探索学生发展性学习的教育教学途径和措施”的重要方面,我校从2000年9月起开展了在学科教学中穿插、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以音乐文化为主干,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这是音乐课改革的突破要点和课程理念,也是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时其研究内容与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初中教育在整个人生教育中至关重要。在初中教学中,地理教育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引入地理课程教育中,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与自身生活相结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增加知识理解力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亦能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以及对于地理学科学习的热情。本文从地理教育资源谈起,结合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国内外适用现状,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分析,以期对以后初中地理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