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风"、"骚"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大源头和传统一直是中国文学创作的典范。但事实上,自汉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站在"宗经"的立场上来"辨骚"。到了唐代,由于作者人生遭遇和现实政治的关系,唐代文学在创作中自觉地吸收了楚骚传统,这在唐诗创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古人关于科举制对唐诗影响的两派观点皆不全面,他们忽视了诗歌创作技巧以外的层面。科举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注人真实的情感,科举影响着他们的诗风,丰富了读书人的生活,开阔其眼界,增长其见识,还提高、巩固了文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禅宗对唐诗创作和唐诗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唐诗创作和唐诗理论的发展,并深深地渗透于唐人的人格精神之中。禅宗哲学为一部分处于失意、苦闷、Pang徨中的唐代士人坚守“独善原则”构筑了通向彼岸世界的精神家园。它潜移默化,渗透于清晰、鲜活的诗歌形象之中,构成“盛唐气象”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移花接木,给唐诗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启示,起到了以他山之石而攻玉的功用和效果。当然,宗教和艺术不仅有共同的一面,同时也有各自的特质和明确的分野:宗教的精义归结于神,而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美。  相似文献   

4.
唐诗的味道     
在唐诗中有些篇章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它们有着中国诗歌共同的特点,比如篇幅短小,平仄押韵,节奏和谐等,但凝神细思,每个熟识的面孔下面都活跃着一颗独特的心,因此,每首诗都是我们熟悉的陌生朋友。  相似文献   

5.
《唐诗鼓吹》是唐诗选集,纪昀曾予以批校。本书在内容风格上有一定特色,后人评价不一,版本较多,值得认真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格精神、生平遭遇以及文学成就三个方面阐述了屈宋以及他们创造的楚辞体对于唐代文人、唐传奇作家以及唐传奇的文艺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诗经》的歌声消歇以后,诗坛上沉寂了大约二三百年,到了战国后期,即屈原生活的时代,又活跃起来。一种逼异于《诗经》的新诗体诞生了,这就是“楚辞”。它的创始人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于唐诗沈潜很深。她的一些诗词在立意、意象、布局、句型、语汇诸方面都带有唐诗印痕。李白诗歌瑰伟奇丽的想象,纵横恣肆的笔势,杜甫诗歌跌宕起伏的结构安排,若断还连的抒情方式,在其作品里都能找到或显或隐的对应  相似文献   

9.
有唐一代诗歌中涉及到笛声的诗篇成为唐朝诗歌史上的一道奇特景观。总观这些诗作,它们的意象内容大致包括离愁别绪、伤时感事、思友念旧三种;据这些内容又从中可以找到他们的渊源。同时,这类诗既是音乐和诗歌结合的必然,也与当时的具体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文化和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但两者又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学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学的创新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文化的发展、壮大也需要文学新变的支持。文章试从这一角度 ,对文化和文学这种包蕴关系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唐诗的诗歌达到了新的高度,言说方式更圆熟,但在处理生活的宽度和深度的关系上,及诗的内在和外在音乐性等,应该有新的尝试。何夕报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人生和时代的哲理性思考,其基调是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与人生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2.
郑珍虽然是宋诗派的代表作家,但他本人却反对诗分唐宋,而且在其诗歌创作中也表现出对唐代诗人的学习,文章从对郑珍诗歌风格及内容的分析中探讨了郑诗与唐诗之渊源。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数量之多,内容之广、质量之优及作者之众,都是空前的.不仅如此,你若留意一下便会发现,在这浩瀚的唐诗汪洋中,还包含着许多世间之“最”呢,颇为有趣.  相似文献   

14.
祁国宏 《天中学刊》2015,30(1):90-96
李贺是唐人中学习并接受屈宋辞赋作品最自觉的诗人,其创作实绩也最为突出。具体可由三个层面得以佐证:唐人的楚骚评论最多最集中的是李贺;同时代及后人对唐人接受楚骚的批评意见争议最多、最集中的是李贺;唐人创作中称引屈宋并化用楚骚命辞及句法甚为密集,且其诗歌整体文学精神与楚骚最为相通的亦是李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词语的数量并不多,蕴涵的意象却相当丰富,因而诗的感情容量大,启示性强。统观中国诗歌,自然界的意象占据着显著地位,而且其意蕴不断丰富。大自然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诗歌意象的源泉,历代的诗人们总是努力地从中寻觅属于自己的新鲜活泼的意象,来构织他们的诗句,构织他们的理想或苦闷得以发泄的沟渠。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一定意义上是自然景物不断意象化的过程。唐代三百年,自然景物意象化的过程十分迅速,同时诗歌创作也达到了高峰。  相似文献   

16.
崇尚诗歌的高雅社会风尚是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唐人从君王大臣到平民庶士普遍喜欢诗歌。社会特别崇拜诗人。诗歌广泛应用于科学考试,用于社会生活各个广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杜甫和屈原都是传大的爱国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两位诗人的可比因素有许多方面:他们的时代环境和人生经历颇为相似。他们都有崇高的人生理想。他们都有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都忧国忧民,热爱祖国和家乡;都愤世嫉俗,蔑视群小;都坚持真理,坚守人生的信念。他们都具有无人能比的极大才能和难得的创新精神,都为民族创造出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生于后世的杜甫,对屈原的精神和遗产无疑有所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佛教诞生之日始,文学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到了中国的唐朝,诗歌走俏禅门,成为禅家传达佛理、表现悟境、证悟生命的“法器”。一些喜欢参禅、追踪佛性的诗人,把禅道与诗道融合起来,写出了许多“直指人心”的诗篇。这些诗充满了哲理,也散发着禅味,耐人寻味,耐人思索。  相似文献   

19.
王士稹在其诗学中虽然没有系统研究过楚辞,但在赞扬楚辞作家、探讨楚辞源流、运用楚辞尺度、推崇楚辞价值等方面皆有高见。与此同时,他在其诗歌中不时地怀念楚辞作家、引用楚辞题目、融汇楚辞字句、品评楚辞题画以及模拟楚辞咏物,表现出对楚辞的多角度、多侧面的接受,从而使其诗歌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王士禛在其诗学中虽没有系统研究过楚辞,但在赞扬楚辞作家、探讨楚辞源流、运用楚辞尺度、推崇楚辞价值等方面皆有高见.与此同时,他在其诗歌中不时地怀念楚辞作家、引用楚辞题目、融汇楚辞字句、品评楚辞题画以及模拟楚辞咏物,表现出对楚辞的多角度、多侧面的接受,从而使其诗歌达到较高的水平.可以说,他在楚辞学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