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力文 《河北教育》2005,(11):11-12
传统"爱"文化中蕴含的问题 中国有句俗语,"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句俗语所蕴含的文化十分丰富,它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关系定位.父母传统的"爱"文化中,"血缘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父母爱是对子女无条件的给予,中国父母讲奉献,父母可以为了子女牺牲自我;爱又不是施舍,父母随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施与或收回他们的爱,他们是爱的主宰.  相似文献   

2.
赵忠心 《班主任》2011,(9):25-26
爱子女是人的天性,也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爱,才会去教育;只有子女切身体验到父母之爱,才乐于接受教育,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然而,爱子女是有讲究的,不是怎样爱都有积极作用。韩非子说过:"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同时又说:"皆见爱未必治也。"这意思是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其他任何人的爱都不能比拟的。虽然父  相似文献   

3.
在汉代,子女"告"父母的"告"字有两种含义,一为告发,二为诉讼。法律允许子女告发父母所犯的严重危害皇权统治和社会公共秩序等罪行,针对父母对子女的人身、财产侵害,禁止子女行使诉权。  相似文献   

4.
锐话题     
"中国式父母"最爱管子女"闲事"自古以来,中国的父母都堪称世上最操心的父母。从孩子出生、求学、就业,到成家立业,他们都会替孩子付出难以计数的辛劳。现在,更多的中国父母还参与到孩子交友、穿着打扮、饮食起居、下一代教育等问题的细枝末节之中,并要求子女一定听从安排。而这些为子女"呕心沥血",包办一切的父母被网友们称呼为"中国式父母"。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中国式父母"最喜欢干涉子女的事是"谈恋爱结婚"  相似文献   

5.
由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分析 如今,我国农民工的子女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漂泊子女"和"留守子女"."漂泊子女"是指子女跟随父母打工,子随父迁,经常变动居住地点和学校,具有住所和受教育的不稳定性."留守子女"指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子女被托付给在农村的祖辈或其他亲戚抚养,由父母支付其子女生活和教育费用,具有住所和受教育的相对稳定性.但无论是"漂泊子女"还是"留守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这也许是现代家庭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我替他们说出。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在为子女的教育而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疲于奔命,"爱"往往成了控制子女的理由……剖析父母的这种心态,除了人的天性之爱,还有对后代的责任感,以及父母的自私心和虚荣心。父母想让孩子完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CGSS2008年的数据,分析父母的政治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子女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是官员的"官二代"大学毕业生收入只比非"官二代"大学毕业生高2个百分点,且不显著。但是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能力的控制且加入父母官员和高校等级的交互项后发现,同是来自等级较高的大学的"官二代"大学毕业生收入高出非"官二代"大学毕业生收入12.65个百分点,对于高校等级低的大学毕业生,官员的子女收入则略低于非官员的子女收入。说明父母的官员身份对大学毕业生子女收入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本研究还发现,父母的政治资本显著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单位选择,父母是官员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公有制单位的机会是非"官二代"大学毕业生的1.417倍,父母是党员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公有制单位工作的机会是父母为非党员的大学毕业生的1.453倍,父母利用政治资本对其大学毕业生子女工作选择的影响是影响子女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善意的父母给子女铺就的道路太过平坦时,父母就剥夺了子女赢取自尊的机会,这也让孩子们在塑造性格的过程中欠缺了战胜这些挫折的经历。对孩子们而言,只有战胜这些挫折才能拥有真正的、持久的自信。"这是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切身的成长体验。  相似文献   

9.
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离异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所证实.相对于离异事件本身,消极的离婚叙事与不良的家庭关系对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消极的离婚叙事通过建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心理放大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内化"使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强化.不良的家庭关系增强了离婚事件的负面作用,使子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是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离婚的阴影中.如果离婚已经不可避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减少父母离异对于子女的负面影响:首先,建构温和的离婚叙事以取代消极的离婚叙事,给予家庭成员更多的理解与接纳,避免子女产生消极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而出现心理问题;其次,父母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选择和平友好的方式离婚,同时仍尽力承担作为父母对子女应尽的抚养与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正>在子女看来,父母进入"朋友圈",犹如多了一个无处不在的监督者,让自己和他人的互动交流处于被压抑、被限制的状态。无论是害怕父母担心,还是不愿意让父母知道隐私,抑或不希望父母过多地干涉私人生活,"微信拉黑父母"也有子女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利害考量。面对"微信拉黑父母",只有在尊重父母和子女各自的利益诉求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搭建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七七斋"之源流及敦煌文献中有关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敦煌文献的排比、分析,指出当时民间流行的"七七斋"有多种类型:子女为父母;父母为子女;兄弟之间;夫为妻;为僧尼等.其中父母为子女做"七七斋"的情况较为特殊;生人为自己做"七七斋",亦是颇为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诗人说,父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是的,父母慈爱的"胳膊"是子女温馨的襁褓,子女的情感反馈也应该是父母贴身的"棉袄"。遗憾的是许多年轻朋友尽管想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中国文化对中国家庭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没有哪位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说,当你面对任何一个学生的父母,只要你提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即使是陌生的两者也会产生"沟通无限"的场景,"可怜天下父母心"尽显其中。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几乎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自身品行的不完善对子女的不利影响。从事教育十多年,亲历过不少子女或成功或惨败的场景,总想重提那句在教育战线上不知说过多少遍,却仍不为许多家长所动的"警世恒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子女是父母影子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在小说中不但消解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中的"孝慈精神",而且还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展示成一种"食"与"被食"的关系:父母常是试图控制、占有子女的"食人者",子女则是软弱、无辜的"被食者"。  相似文献   

15.
正这也许是现代家庭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我替他们说出。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在为子女的教育而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疲于奔命,"爱"往往成了控制子女的理由……剖析父母的这种心态,除了人的天性之爱,还有对后代的责任感以及父母的自私心和虚荣心。父母想让孩子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夙愿,讨回自己错过的机遇,提升家庭在世俗社会中的地位,光宗耀祖,  相似文献   

16.
释“孝”     
"孝"字最早见于金文,西周语料中,"孝"的对象全为死去的先祖考妣,结合"孝"的字形,可以得出"孝"的本义是专门针对先祖考妣的祭祀,其行为主体是宗子,行为对象是先祖考妣。当这种行为的主体和对象都发生改变时,"孝"就由"祭祀"引申出"善事父母"义,成为"孝"的核心义项,并进一步引申出其他义项。"善事父母"这一行为的中心义素由"行为"变成"人"的时候,"孝"就由"善事父母"引申出"孝顺的人"。当"善事父母"中的限定义素减少,只保留了一个义素"善","善事父母"引申出"一切善德的通称"。"善事父母"最基本的要求是在物质上对父母进行赡养,因此,"善事父母"又引申出"畜养保育"义。"善事父母"的主要内涵是关于子女怎样对待健在的父母的,当父母去世后,这一行为就延续为子女如何对待过世的父母,"善事父母"又转移为"和丧事有关的一切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说,农民工子女同样应受到老师的关爱;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农民工子女也应受到老师的关爱;从教育现实状况来说,农民工子女更需要老师的关爱。一方面,由于父母忙于打工使农民工子女缺少父母细腻的爱,导致农民工子女行为、素质相对较差;另一方面,农民工子女接受的学前教育较少,家庭流动性大,教育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他们更需要班主任的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  相似文献   

18.
英国全国中小学校长协会主席克拉丽莎·威廉斯最近建议,英国政府应当向有子女的父母提供资金奖励,鼓励他们多与幼年子女相处,以避免出现父母过早将孩子送入教育机构的现象。这则新闻让笔者想到,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谈到的"皮肤饥  相似文献   

19.
情感账户     
时下,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子女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代沟"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是子女对父母严格管束的"憎恨",而另一方面,作为父母却又感到百倍的委屈:我们的良苦用心,孩子为什么不能理解呢?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阅历,不同的观念造成了我们与父母交往的障碍,而相互理解则是扫除这一障碍的最佳方式。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当携起手来,在今天变革的时代潮流中,共同走向同一结合点,即学习新技能,掌握新的知识体系,更新观念。作为子女,应学会与父母沟通,主动把自己的观点、思想告诉父母,求得他们的理解;平日里对父母多关心,多体贴,久而久之,便会做到与你父母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了。有的青年或许说,我也想和父母交朋友,但找不到共同语言怎么办?事实上,大凡父母都是疼爱子女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而作为子女本身又何尝不希望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