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凯洛夫  相似文献   

2.
凯洛夫说过:“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在中学化学中渗透美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美育是学生全面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名人谈美育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正如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言:“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因而,审美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这里仅就《大海的歌》(六年制第六册)一课的教学,拟定出“三美”导读设计。(一)领会景色的美课文的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出海前,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色。按照由上到下(蓝天、白云→碧绿的海),由近及远(眼前的……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的空间位置描  相似文献   

6.
凯洛夫说过:"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在中学化学中渗透美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感教学,事实是喻快教育、创新教育、成功教育的具体体现。正如凯洛夫所言:“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的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创造力。”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感因素,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8.
浅淡幼师听、说、读、写训练中的美育渗透问题周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即审美教育,其本质正如凯洛夫所指出的:“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凯洛夫说:“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的现实……”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欣赏各种形态的美。美,无处不在;美,无时不有。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认识具体事物、体会思想感情为审美活动创造了广阔的环境和适宜的氛围。优化教学的外部条件使审美教育成为可能,审美教育已成为必要。其一,语言文字包孕着美。语言文字是感情和思想的表现工具。语言美表现于和气、文雅、谦逊;文字美体现在遣词造句准确、…  相似文献   

10.
情感体验的美育重在情感与体验,但目的却不在于只是培养人的情感,而是既要培养人的美感,也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人的各种官能都得到运用,才能实现情感体验的美育;既要实现教育手段、过程的美,实现教育环境、氛围的美,又要实现生活情境的美,这同时也体现着教育的精神。因此,这不同于“美育是情感教育”。以往人们对这种观点的批评在于人的情感并非完全是审美情感,而审美也并非只有情感,还有理性判断。批评这种观点是因为它将美育归结为进行情感教育,将情感作为一种教育对象而进行的教育便是美育,或许也是人们对这种观点的一种误解。情感体…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学会审美。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美与社会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的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的美的创造。”教育本质上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人情者莫先乎美。所以,审美教育是感动学生心情的佳径,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基础,是培养全面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审美心理和较高的审美能力,才能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是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对美的感知、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其特点在于以情感活动为中介,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美育具有独特的有人功能,它是塑造良好个性的条件之一,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必雾组成部分。本文就学校实施美育教学的重要性,谈点浅显的认识。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美育的根本目的。马克思说:“入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当然,这个“塑造”过程包含着人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进程。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人的体力、…  相似文献   

13.
情感体验的美育重在情感与体验,但目的却不在于只是培养人的情感,而是既要培养人的美感,也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人的各种官能都得到运用,才能实现情感体验的美育;既要实现教育手段、过程的美,实现教育环境、氛围的美,又要实现生活情境的美,这同时也体现着教育的精神。因此,这不同于“美育是情感教育”。以往人们对这种观点的批评在于人的情感并非完全是审美情感,而审美也并非只有情感,还有理性判断。批评这种观点是因为它将美育归结为进行情感教育,将情感作为一种教育对象而进行的教育便是美育,或许也是人们对这种观点的一种误解。情感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桥梁,使人们能体验生活中的美,它本身包含在生活的各个情景之中。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正如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言“: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的显示,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因而,美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培养内容。《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洋槐开花的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五月槐乡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不枝不蔓,相得益彰,使“花美人更美”这一主…  相似文献   

15.
<正>著名教育学家凯洛夫说:"大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美的创造力。"这表明美育并非单纯的艺术课程,美育的培养不完全是艺术课程的责任。如果学生在美育中有缺陷,文化课教师难辞其咎。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美育"的思想,无论哪门学科、哪门学科教师,都不仅要传播文化知识,也要用美来启迪学生智慧、打开学生心扉、指引学生道路、促进学生发展,将学生培养成能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拥有营造幸福人生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6.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它以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为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育从理论上说 ,从属于美学 ;从实践上说 ,又从属于教育。在教育学上对美育的概念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 ,又称是“艺术教育”,也就是通过艺术理论的学习和文艺作品的鉴赏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评价能力的教育。广义的美育 ,既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 ,它是指在正确的审美观的指导下 ,通过审美活动实践 ,培养提高人们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与创造能力 ,并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 ,使情感得到净化 ,情操得到陶冶 ,精神得到升华的教育。本文所论及的是广义的美育。一、美育的特性和表征审美教育既不同于科学知…  相似文献   

18.
李德明 《现代语文》2006,(8):105-106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我们知道,美育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陶冶人的情操,点燃人的理想之光;美育可以锻炼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帮助青少年发展智力;美育可以使人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唐宋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美的矿藏,这为语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在学的历史长河中领略美的情趣、感知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美育的性质是情感教育,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美育的功用在于“怡情养性”。正是美育具有这种独特的性能,所以美育在整个普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文学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学教育,是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对美的感知、鉴赏能力及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其特点在于以情感活动为中介,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它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它是塑造良好个性的条件之一,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自古以来,中外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美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孔子曾说:“兴于法,立于礼,成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