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古至今,人们把“学习”称为“学问”。可见学习就是在“学问”的过程中发生发展的。在我们的教学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与提高,无不从“问题”开始,并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教会学生重组新旧知识、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就是围绕“问题”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再到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题”开始。因此,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师生重组旧知识,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课堂教学就是问题的教学。笔者仅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  相似文献   

4.
以高三复习课——“尿素的工业制备”为例,依托“工业合成尿素”这一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从原料的选择、合成条件的优化、相关数据的计算、环境与能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解决工业合成尿素的实际问题。在项目式教学中融合STEAM教育理念,辅助学生体会学科融合思维,建立工业流程问题的思维模型并应用模型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足见数学问题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数学教学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连结教材、教师和学生三大课堂教学要素的纽带,课堂教学活动实质上就是依据教材内容和...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中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社会实践性、个体参与性和竞争性对技工学校的基础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基础课教学重视了“封闭式”,强调特殊或常规的方法,而忽视了“开放式”;重视了从实际问题提出概念,而忽视了反过来处理实际问题;重视了基础理论,而忽视了应用能力;重视了形象、抽象思维和集中思维,而忽视了灵感、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重视了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应变能力。这些是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因此,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适应市场的发展,作为基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运用“综合法”去思考,一般来说,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个或多个问题,到底从中选取哪个问题作为新的条件,与后面的已知条件组合求出新的问题,直至最后解决问题,这是学生思维的“岔路口”;运用“分析法”去思考,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要解决一个问题时,一组或多组条件均可,要选取其中哪一组条件作为桥梁,这也是学生思维的“岔路口”。  相似文献   

9.
思维贯穿数学教学整个过程,不论是教师的思维,还是学生的思维,对课堂的“意义建构”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以“基本不等式”的教学为例,具体从“情境创设,诱发思维”“问题驱动,激活思维”“实际应用,提升思维”三方面,谈一谈基于“意义建构”的数学课堂思维的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胆质疑,启发思维。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选用适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质疑,运用“脑、手、眼、口、耳”,全“频道式”输入,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始终贯穿“启迪思维、调动参与、主体主动、求新求活”。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反之,违背教学原则,就会降低教学质量。一、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维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了解实践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知识的源泉,以便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防止书本知识和实际脱离,更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进行德育教学,学生在对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必须遵循“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客…  相似文献   

12.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有意地去做与正向思维相反方向的探索。进行逆向思维可以突破思维定势,往往能创造性地发现简捷、新颖、奇异的解决问题方法。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经过逆向思维训练的学生,思考问题比较灵活,解决疑难问题的效率比较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在分析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引导学生从反面来考虑,使学生学会动脑。  相似文献   

13.
金锋 《湖北教育》2005,(4):48-4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还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进行动手操作活动,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考化学“工艺流程”专题复习课中,运用“设计型”学习和“工程思维”的理论进行了教学设计,改变只重视知识点强化记忆的呆板印象,强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工艺流程设计的“设计型”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中体现设计型学习的思路与方法,阐释工程思维的方式和特点,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创造型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这一良好品质。我认为,中学数学教师在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求异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探究意识、应用意识的培养。一是按“问题解决”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一般不直接展示结论,而是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启发性和挑战性问题,特别是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涉及专业知识较少的实际问题作为素材。  相似文献   

16.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已经成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正确理解、掌握思维规律,并能有效地用于教学中。 一、应用“思维的问题律”,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问题律,是指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在实践中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使思维过程深化,问题的解决使思维转入下一过程的这样的必然性。”引起思维过程发生发展的原因是新知与旧知的矛盾、知识间的矛盾,客观事物间联系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矛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布疑设障,揭露矛盾,再分析解决矛盾,从而…  相似文献   

17.
顺应科学学科特点,利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实验”、“应用”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训练,是在科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良埒契合点,通过在“问题的提出”“实验设计”、“结论应用”等环节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通过结构化教学,帮助学生在分析、解决不同情境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会解决“一个问题”到会解决“一类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结构化学习历程,实现知识结构化、思维结构化和策略结构化,促使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充分彰显“结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敢想、会想,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如讲授“园蛛”时,我运用园珠标本结合挂图来设疑:“蜘蛛怎样在相隔很远的两个屋角之间或在两株相隔很远的树间架网呢?”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再到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题”开始。因此,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师生重组旧知识,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课堂教学就是问题的教学。笔者仅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