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呈现出供给种类丰富但数量极少、公共产品自主性依赖、公共产品需求同质化、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的单向性、公共产品成本分摊的隐蔽性等特征.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公共产品制度根本上讲是国家推行“工业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产物,对推动当时农村经济建设,推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以及改善农民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佐民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6):85-89,100
超支欠款问题,是农村人民公社时期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受人民公社经济效益低下、民主管理的规定不能施行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超支欠款问题是人民公社体制难以避免的,反过来这个问题又不利于人民公社的经济发展。文章对超支欠款问题的概念和发生的范围、程度以及当时的治理措施进行了论述,并对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毕业在2003年,似乎什么都遭遇了,工作难找又碰上了可怕的“非典”。转眼已经过去两年,可那段日子再回味起来,还是有些心有余悸。寒假回来,京城里的气氛就有些不一样了。在火车上听说广州的白醋卖到了几百块钱一瓶,以为是天方夜谭,可回来后不久,北京的药店板兰根和白醋都抢购一空。口罩也随之紧俏起来,然后就是84消毒水。原本寻常不过的东西,都开始脱销了。到这时,我才意识到北京的天空有些异样了。从三月底开始人心惶惶,一直要到六月快结束才从“非典”的阴影笼罩中出来。那个春夏非常郁闷。因为考研失败,我无缘继续留在学校,而求职面试又…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业集体化组织的影响。在传统乡村社会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家庭”丧失了它原有的身份.开始变得可疑起来:首先,它的现实存在被历史影像遮蔽了.个体将因为其根据家庭物质条件所规定的阶级属性而获得一定的现实社会地位,同时,家庭的现实状态又会被集体按照与其历史面貌所不同的方向加以改造.其次,家庭的职能越来越趋向于单一的生产层面。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劳动能力被强调,两性之间的差别被忽略不计。再次,个体挣扎并脱离它的行为在集体的背景下合法化,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分家在“十七年”农村小说作家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1957年底至1958年初的“红专”大辩论,表面上轰轰烈烈,声势很大;但实际上,在“左”的思想影响下,辩论中采取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这非但没有正确处理好“红”与“专”的关系,反而搅乱了人们的思想,影响了真正“又红又专”人才的培养。其中的深刻教训,值得吸取。  相似文献   

6.
与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相伴随的,是农村刮起了形形色色的“共产风”。“共产风”的出现,是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政社合一”体制的必然产物;同时,传统文化中的平均主义思想,战争年代实行的军事共产主义,也对“共产风”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1958年底至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的纠“左”中,毛泽东对“共产风”作了尖锐的批评,各地也通过算旧账的方式对“共产风”作了一定的纠正。  相似文献   

7.
母亲形象是作家笔下一个弥久更新的文学话题。由于母亲形象自身的丰厚性,同时,各时期的作家赋予母亲形象以富于时代特色的文学描写,都不断丰富着这一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公共政策分析理论的政策生命周期模型,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分析"九五"时期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发展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等环节,并据此开展政策评估,提出政策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在台湾开始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掀起一场“皇民化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使一些台湾人对祖国的化产生了隔膜.还使某些台湾人产生了“皇民”心理。一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人为日本的殖民统治叫好.并借此叫嚣台独。历史的贻害,不能不使人们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
课改中的农村现象是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由于农村的特殊情况而引发的问题,诸如国家教材适应性不强,校本课程开发困难,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部分课程形同虚设,传统教法地位难撼,新教法裹足不前,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整体素质不容乐观,课改氛围营造不够,学习观念有待变革等。造成农村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农村课改资金缺乏,农村师资队伍薄弱,农村学生家教缺位等。要消除课改中的农村现象,切实有效推进农村课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二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三是构建推进新课改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这次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十五”时期的教育工作。部署“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06年的教育工作,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把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陈至立国务委员将亲临会议听取同志们的发言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教育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农村教育仍面对诸多问题,如初中生数学学困现象普遍存在。数学作为初中生重要的课程之一,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对数学学困现象进行正确的剖析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中国钢琴语言艺术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冰 《文教资料》2011,(14):99-100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民族化,就是要用钢琴这一外来乐器来体现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和音乐内涵,传达本民族的精神、意韵和风格,文章阐述了"五四"时期中国钢琴语言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三突出"是"文革"时期在总结样板戏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极"左"的文艺创作理论。它的提出和形成与江青密切相关。其主要内容是:文艺作品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是阶级斗争的需要;文艺作品要塑造高大完美的工农兵英雄形象;文艺作品不仅要描写工农兵英雄人物,而且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关于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理论强调:应围绕阶级斗争的主线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其他人物的描写和刻画,都要为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服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理论完全把文艺创作当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实际上宣传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对"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琼 《考试周刊》2011,(58):23-24
“五四”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不仅带领人们找寻自由的天堂,在思想上更有如一阵清远的春风吹进陈腐的中国大地.开创了中国文学新时代。此时诗歌翻译的风潮空前袭来——西方崭新思想的进入,引起了国人极大的兴趣。文学创作者不断追求书写内容的重构更让这股风潮如洪水之势。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陈独秀是提倡“新教育”的先驱之一。他认为:旧教育问题的核心是它不适应今天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更不适应教育科学的世界大势。主张教育应“趋重社会”、“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提出新教育的“四条方针”(现实主义、唯民主义、职业主义、兽性主义)和“三大改革”(“自动的而非被动的,启发的而非灌输的”、“世俗的而非神圣的,直观的而非幻想的”、“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这显然是切中时弊、亟需实行、而且是行之有效的。陈独秀关于旧教育“主观主义”(抹杀个性)与“形式主义”(应试教育)的批评也是很值得我们留意的。——陈独秀有关“新教育”的改革设计在北京大学“科学长”任上的实践也是本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一系列惠及“三农”的政策。这些“三农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探讨延安时期“三农”的政策,对于我们今天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们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在常用的史料中多是以“三大发明”的说法而“现身”。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的安徒生童话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之前的儿童学翻译,未能完全做到以儿童与原为本位,同完型意义上的儿童学翻译尚有一段距离。完型意义上的儿童学翻译始于“五四”,其起点与成熟的标志是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安徒生童话的意旨已经进入到个性与人道的终极价值及其相互冲突的深刻层面,恰合新化运动的启蒙需求;安徒生谛听天籁的敏感与悟性、多彩而精妙的诗性笔触与贴近童心童趣的讲述体,创造了舒展而灵性、质朴而瑰丽的审美境界,其“伟大的感动力”引起了“五四”坛的热切关注,带来了安徒生童话翻译的丰收。  相似文献   

20.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在叙述1957~1966年十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和1966~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主要建设成就时,各引用了一幅示意图,即《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和《1966~1976年主要建设成就示意图》,图示中都标有“成昆铁路”,而教材对两幅示意图中的成昆铁路都没有明确的文字说明。因此,许多学生常有疑问: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