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际教育援助是国际间援助方对受援方在教育领域所提供的贷款、无偿赠款及专业技术资源的一种援助形式。根据其资金来源,国际教育援助可划分为多边教育援助、双边教育援助和非政府组织教育援助。国际教育援助改善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条件,促进了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对世界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际教育援助也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更加重视援助的效果、援助的协调和援助的软件建设,更多地采取部门援助、计划援助,更加强调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国际教育援助在近百年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其基本内涵,与此同时,不同援助主体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实践模式。作为国际教育援助事业的重要主体,英国、美国和日本三国在援助理念、援助目的、政策工具和援助方式四个方面表现各不相同,形成了强调经验传输的日本模式,强调战略工具价值的美国模式,以及强调领导协作的英国模式。通过对英、美、日三国国际教育援助实践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援助国的援助理念是受国家利益与文化传统的共同作用而确立的;三国的援助目标在教育领域内各有侧重,但在援助地域上重叠程度较高;不同援助国的政策工具因受到政治体制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稳定性,但援助的责任与效率的提升是三国共同的追求;国际教育援助方式较为集中,但具体表现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国际教育援助是日本软实力战略的重要实施手段。"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前,日本的国际教育援助旨在加强与亚洲受害国的教育文化交流,改变"侵略国"、"经济动物"等负面的国家形象;90年代之后,日本的国际教育援助服务于政治大国战略。在非洲,日本通过举办非洲发展国际会议,输出了新的援助理念,国际教育援助为其联合国外交做出了贡献。在亚洲,日本为扩大其政治影响力,选择了蒙古、越南、泰国等"战略性国家"进行援助。教育援助因其直接与受援国人民的福祉相关,在为日本与这些"战略性国家"建立良好关系,提高日本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变革是国际教育援助的本质属性,30年来国际教育援助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10年,国际教育援助在变革的内容、路径、重点、机制和方法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以2000年来我国西部国际教育援助项目为佐证,对这一时期的援助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反思,认为"关注质量、变革重心下沉学校层面、以学校制度变革为中心、系统干预"是国际基础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援助项目的经验对我国当下的基础教育变革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彭文平 《教育科学》2012,28(3):74-79
国际教育援助是日本对外援助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援助理念来讲,日本认为教育是一项人权,援助教育可以削减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实现人类安全,接收教育援助的同时,发展中国家更应依靠自助。日本对国际教育的具体政策主要是:将基础教育主要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来看待;对于高等教育,则主要通过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且援助的重点从专业技术转向管理。最后,日本国际教育援助的区域重心已向非洲转移。  相似文献   

6.
在提高对外援助效果这一国际潮流的推动下,各捐赠国越来越关注援助的有效性问题,并积极完善本国的教育援助评价制度,以实现对援助项目的有效监测和评估。经过一元化改革后的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扩大了评价对象和目的,导入了成果主义,完善了外部第三方评价,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的内外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战后美国公民教育的嬗变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后,美国公民教育经历了高度的意识形态化后,逐步走向了科学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研究其发展的原因,给我们的启示是:公民教育必须与国家政治发展相一致,要加强理论研究和科学有效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国际教育援助的对象群体往往是经济上处于弱势的贫困群体。因此援助规划是否能够直接作用于受助对象,满足贫困群体的实际需求是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关心的焦点问题。基础教育援助作为国际教育援助的一部分,是其他层次、类型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基础教育不仅被纳入到发展援助的整体战略框架之中,而且援助界通过建立相关协调机制来共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教育发展。较之传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实用主义援助倾向,基础教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领域,其原因在于基础教育援助与教育扶贫的人文理性认识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二战后对外援助成为涉及东西关系、南北问题的重要国际关系课题。对外援助实践的机制化、规范化为国际援助潮流的形成奠定了制度基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国际机构成为了主导国际援助舆论的主要场所。国际援助潮流以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在东西关系的制约以及北方国家的主导下,冷战时期经历了由关注经济增长到关注收入分配、贫困消减,再到关注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过程。后冷战时期,国际援助潮流一方面强化和扩展了结构调整的内涵,出现政治化倾向,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对20世纪70年代贫困消减、伙伴关系等援助主题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国际与比较教育领域中,官方发展援助(ODA)是一个新的概念.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宣言》及相关文件中曾明确提出,要通过提供官方发展援助等国际资金,弥补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经费的不足,以增加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可能性.本文从历史角度研究了官方发展援助的起源和发展;从资金投入、管理机构、援助领域和援助渠道四个方面探究了官方发展援助事业的实质;从60多年各国和各国际组织的实践初步归纳了官方发展援助实施的要求与分歧;从机构组织、资源保障和策略调整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参与官方发展援助事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颁布数年,国际教育援助中的南北援助模式和南南合作模式仍然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现代化理论视域下,裂痕产生的原因是传统和新兴援助国的现代化逻辑不同。西方学者不断生产“普世性”的现代化理论为国际教育援助体系的西方主导权背书造势,构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现代化逻辑。然而,本体论上文明社会遮掩的资本逻辑;认识论上全球教育共识的虚假想象;方法论上技术官僚主义的精心算计暴露了西方现代化逻辑的非正义性。对此,中国式现代化逻辑较之西方有所超越,包括驾驭教育资本,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全球教育共识;深化全球教育治理,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南南合作的典型,这种超越也进而启示弥合两种援助模式之间的裂痕,需要国际教育援助的世界现代化逻辑在理论上突破更为隐蔽的西方中心主义,在实践上通过更加公平正义的国际教育援助体系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在讨论非营利组织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进行援助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论文对2006年中国五个省(自治区)的263个县级地方的社会捐资总额占教育总支出的比重等因素对初中升学率等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实证分析了非营利组织教育援助的有效性问题(效果).定量分析表明,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捐资总额占总教育总支出的比重等因素对初中升学率等有着较为显著的正面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援助现状的理解,特别是为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具有经验证据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际社会对非洲教育援助出现从项目援助模式到部门援助模式的发展态势,实践中仍存在受援国参与不足和援助有条件限制等问题.中国作为新兴援助国,在对非洲教育援助的理念和实践方面开创了一条特色化道路,包括:因地制宜,关注实效;以平等合作为前提,帮助非洲国家进行能力建设;追求共同利益,不附加条件.这些都为国际社会对非教育援助提供了经验,继续探索、持续改进是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6.
17.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1年至2020年的教育援助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全球教育援助的格局变化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在规模上,全球双边教育援助先下降再增长,多边教育援助稳定上升,非官方教育援助快速增长。在结构上,中低收入国家受援份额最大,低收入国家受援份额上下波动,中高收入国家受援份额明显增多;基础教育受援份额先增后减,高等教育受援份额持续增多,职业教育基本保持原有水平;项目援助是最主要的援助形式,奖学金支持先减后增,部门预算、专家与技术支持逐年减少。全球教育援助正面临筹资机制不健全、资金配置不合理、援助有效性难保障、受援国教育治理薄弱和全球不确定性日益突出等挑战。全球教育援助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援助导向凸显共同利益;援助重点转向提质增效;人道主义教育援助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政策经历了从拒绝到接受再到积极争取的演变过程,形成了较稳定的方针政策、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为我国新时期的救灾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育援助的输出国,英国致力于帮扶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改善落后的教育现状,在基础设施建设、物资供应、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目前,英国的教育援助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五年规划期,援助的方向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加大了对女童教育的资助力度,提升了教育援助经费的成效,强化了援助合作的管理方式.本研究从英国教育援助的发展入手,分析了教育援助的成效与问题,并从援助质量、国际合作、政策调整和女童教育等方面,总结了英国教育援助的发展趋势和动向.  相似文献   

20.
陈琴  徐辉 《比较教育研究》2022,(6):38-47+74
印度作为世界援助体系中的新兴援助国,经历了从受援国到援助国的角色转变,形成了以伙伴发展关系管理局为顶层协调管理机构、以政府主导的多元教育援助项目为主体、以特定区域为对象的教育援助空间、以多样化教育援助方式为特点的对外教育援助体系。印度通过加强教育合作,提升了对周边区域的政治影响力;通过加大教育交流,传播了印度本国语言和文化;通过建设教育枢纽,提升了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吸引力。印度对外教育援助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了教育援助角色的国际认可与受援国对其合法性的认可,但也面临对外教育援助缺乏整体设计、长远规划、持续动力和援助层次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