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杜牧的婚姻问题进行了稽考,一是杜牧在湖州“自定婚约”的真伪,二为其两次结婚的具体概况,文章认为前者纯属子虚乌有,未可据信,后者则就杜牧一生两娶的历史真实进行了勾勒,杜牧26岁时与元配裴氏结为伉俪,裴氏生三子,约于会昌三年卒于黄州,杜牧43岁时与崔氏再婚,崔氏生二子一女,大中六年杜牧卒时,崔氏尚健在。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06,(1C):79-79
唐朝会昌年间,杜牧被委任为池州刺史。上任没几天,就听说池州城内有一位名叫杏云的卖酒姑娘十分聪颖,善于联对,便想抽时间前去拜访。  相似文献   

3.
一个作家风格的形成,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研究作家风格形成的渊源是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图探讨杜牧诗文的家世渊源、文学渊源与思想渊源三个方面,进而弄清其创作过程的复杂性,更好地把握其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唐代文学家唐次被贬开州,其直接原因是为窦参所推重,并交好于窦参,受窦参贬官所累,最终遭致贬谪命运。谪居于开州期间,唐次也勤于政事,感念于民生疾苦,堪称良吏。除开勤于政事之外,唐次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唐次谪居开州期间的散文成就对唐代古文运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睦州时期,杜牧憧憬新的政治局势,流露出对李德裕的不满,轻松心境取代了原来的抑郁情思,但是,返回长安的心情越来越急切。湖州时期,杜牧对大中政治有了深刻的认识,政治热情冷却,产生了强烈的知天命意识,从诗文创作来看,浙西时期是杜牧思想最终定型时期。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十余年来,杜牧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无论在研究方法、研究角度较之以前都取得了显著的长进。杜牧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趋向所呈现的新特点,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安史之乱后,盛唐诗风不复存在,大诗人杜甫开"诗世界",即开创"宋调"先声;中唐韩愈进行诗歌解构,颠覆盛唐诗已有的艺术规范;晚唐杜牧继承杜甫、韩愈开创的新诗风,并在诗歌创作中加以实践,成为了开"宋调"的另一位大诗人.宋人严羽概括的"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宋型诗要素在他诗歌创作中已有明显的表现.其"以才学为诗"主要表现为:在诗中大量用典;在自己诗中加注;好在诗中用奇字僻词,化用经学语句.杜牧"以才学为诗"的形成.与其个性、家学、时代有着密切关系,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庞杰 《学语文》2014,(5):51-52
麻文琦在《悲剧原型研究》中说过:"悲哀是中国文化的底色。"悲哀也同样适用于中国文学。晚唐诗人杜牧的诗歌便弥漫着浓厚的悲伤情绪,这种情愫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承载:怜悯生民百姓,慨叹自己仕途,以及怀念感慨他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樊川集>中<题乌江亭>、<赤壁>、<题商山四皓庙一绝>、<题桃花夫人庙>四首咏史诗为例,探讨杜牧诗歌为人所称道的"翻案"之不足,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杜牧是晚唐时期一位十分重要的诗人,大和二年十月(公元828)至开成三年(公元838)冬是他十年幕府吏的时期,这十年的幕僚生活中,他在宣州生活的时间最长,曾经两次到达宣州。大和四年,杜牧在宣州所作的诗歌中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在描写宣州的美景中,时而表达出舒适、安逸的生活态度;开成二年,杜牧再次来到宣州,此时所作的诗歌则与前期迥然不同:其中流露出作者惧祸;苦闷抑郁之情;物是人非、时光易逝之感;远离尘世向往寺院的宁静;闲适、隐逸生活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1.
以意为主不仅是杜牧对诗文创作的具体看法,更是一种文学观,是杜牧兵家思想与兵学观念对文论的浸润,内在潜藏着杜牧的兵家思想与兵学观念,即,不把意局限于某家、某派、某思想之中,而把它作为每一次具体创作活动的前提和目标。视意为诗文创作的核心,是杜牧的创造。与庄子、王弼相比,它属于创作论范畴。与陆机、范晔相比,它强调了气的作用。与韩愈、柳宗元相比,它把意而不是道摆在了首位。许、杨慎等不能从兵家角度理解杜牧,被后人诟病,苏轼、王夫之等能由此角度理解杜牧,可算知音。  相似文献   

12.
杜牧是晚唐时期一位十分重要的诗人,大和二年十月(公元828)至开成三年(公元838)冬是他十年幕府吏的时期,这十年的幕僚生活中,他在宣州生活的时间最长,曾经两次到达宣州。大和四年,杜牧在宣州所作的诗歌中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在描写宣州的美景中,时而表达出舒适、安逸的生活态度;开成二年,杜牧再次来到宣州,此时所作的诗歌则与前期迥然不同:其中流露出作者惧祸;苦闷抑郁之情;物是人非、时光易逝之感;远离尘世向往寺院的宁静;闲适、隐逸生活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3.
收复失地、维护统一是杜牧创作边塞诗的思想基石。他的边塞诗主要反映了对边民的同情、征人思妇的相互悬念、收复失地的愿望、鼓励和颂扬将士戍边、以及失地收复的喜悦,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怜民思想,具有含思真切、气度恢宏的风格一他的边塞诗继承了其前人边塞诗创作的成就,又有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15.
杜牧的一生与浙江湖州有着很深的渊源。湖州的山水形胜、风土人情、诗文唱和、动人恋情都深融在其晚年寄情山水、外放出守的经历中,丰富了杜牧的诗歌内涵。笔者把杜牧的湖州作品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分类梳理和学术考辨,力求从新的视角把握杜牧的创作内涵与风格。  相似文献   

16.
历代四川<江安县志>和四川<兴文县志>(1994年版)所载的宋代归来州并非改柯阴县所置,地点并不在原四川江安的共乐乡和今四川兴文五星乡一带,也非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册>梓州路图所标注的在今四川古蔺县古蔺镇西南与永宁河之间,而在今古蔺县古蔺镇.  相似文献   

17.
在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诗中,女性题材诗占有一定的数量,主人公大体有宫女、妓女、思妇三类,诗中描述了这些女性的生活与心态,表现了诗人对她们的同情,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晚唐社会的时代风貌,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杜牧的诗歌包含着浓郁的怀古意识,其咏史诗最直接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怀古意识。表现为三点:一是王朝更替、世事变幻之叹;二是论述了历代宫廷政变、王朝覆灭这类重大政治事件,指出帝王将相的穷奢极欲、贤愚不分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并借此对悲剧里的"红颜祸水"表示了惋惜同情;三是针对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展开议论。此外,杜牧的感怀诗、交游诗、赠别诗亦融史于诗,大量引用史事典故加强时事论证,歌颂帝王将相、前辈英雄的功勋事迹。  相似文献   

20.
杜牧创作思想的核心就是“为文以意为主”、“诗要少加以理”。获得“意”和“理”的途径主要为继承性的学习与创造性的适变。杜牧创作思想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有为而作,针砭现实,教化社会。如果这种与现实的联系无法在当世实现,那就将创作指向未来,求知己于后世。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创作思想大体属于儒家阵营,与道家创作思想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