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网络在百年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转移模式.在研究分析其运营模式、组织结构及管理机制等有关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创新政府支持措施、重视培养和引进专业化人才、重视战略谋划与管理培训、营造政策环境、重视理论研究与文化建设在技术转移机构发展中作用的建议,引导技术转移机构走市场化、专业化、科学化、网络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发展迅速,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深入研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和工作的开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提出了5种模式,包括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服务机构转移模式、校企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模式、高校科研人员自办企业模式、官产学研结合模式和大学科技园模式.  相似文献   

3.
德国技术转移中心的考察和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介绍德国技术转移中心的概况和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情况。并和我国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相比较,提出有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作为高校技术转移工作最重要的承担者,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职能,对提升技术转移效率、促进科技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对我国45家高校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进行职能分析,构建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包含基础、扩展、高级3个层次的职能模型,并着重分析处于基础型、扩展型和高级型职能阶段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比重,揭示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职能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地域和组织结构形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13)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得到有效发展,在推动国家经济体制创新和科学体系改革的同时,自身也得到长足的发展进步。但是在技术转移中心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科学管理机制、对功能定位不明确、没有合理有效的技术交易信息网络作为支撑等。基于此,本文分析技术转移中心的现状和重要性,并且根据现阶段管理工作主要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的管理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魏剑 《情报科学》2012,(10):1465-1470
在过去几年,围绕技术转移中心(Technology Transfer Centre,TTC)的研究主要是关注技术转移中心作为知识服务提供者以及其与企业的关系,而较少涉及更为复杂的包含大学、政府等第三方机构在内的产学研体系。本文在围绕技术转移中心跨越产学研边界的讨论中关注了各种不同的观点,为探讨技术转移中心在产学研体系中的桥梁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同时还定义了构成技术转移中心跨界作用的活动,如:研发机会的扫描和选择,衔接关系的构建,特定领域知识的语义翻译,新知识的合作生产。最后,提出了强化技术转移中心跨界角色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技术转移中心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建飞 《科技与管理》2008,10(2):102-104
通过技术转移对技术创新支持作用的分析,论述了基于技术转移中心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提出了作为核心的技术转移中心所必须具有的职能,包括技术信息的集散地、技术交易的市场、产业孵化、推广与展示、人才培训等等,并对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美日技术转移实践及其对我国技术转移中心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转移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介绍美国、日本技术转移重要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技术转移中心的功能,对新成立的技术转移中心的运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德国修车     
《中国科技信息》2004,(7):19-19
古老的德国汽车维修业 德国有100多年的汽车史,汽车维修业与汽车制造业相伴而生,所以德国的汽车维修业也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德国汽车维修业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善、发达、规范的程度。比如,中国前几年才兴起的集整车销售、汽车维修、配件供应三位一体的“3S”模式,在德国其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内江市扎实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一、建强技术转移机构。依托市校(院)合作加快聚集创新资源,新建西北工业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大学内江产学研合作办公室、隆昌市汽车技术转移中心等3个技术转移机构,全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各技术转移的不同主体、以及获得成果的不同类型出发,把技术转移分为三类,分别是面向全体大众的基础公益类技术向公共部门转移、由政府主导的共性技术向技术转移中心转移和以技术需求方即企业为主体的专有技术向私人企业转移。并探讨了三种技术转移模式,文中重点研究了第二种也就是将技术向技术转移中心的模式,并探讨了相关的转移路径。最后本文针对技术转移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其在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成立3年来,创建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技术转移运营模式,通过"一会一展一圈"及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构建10+1技术转移合作体系,获得中国科技部肯定。文章通过对该中心成功运作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提供一种值得借鉴推广的国际技术转移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新疆中亚科技经济信息中心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技术转移中心签订的协议书,中国新疆科技成果推介会和《今日新疆》摄影展于2008年9月16日至9月22日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科技成果展览中心举行。推介会由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主办。中国新疆中亚科技经济信息中心、俄罗斯西伯利亚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技术转移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内江市四举措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一、建强技术转移机构。新建西北工业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大学内江产学研合作办公室、隆昌市汽车技术转移中心等3个技术转移机构,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增至6家。二、组织转化对接活动。深入县(市、区)及重点企业了解技术需求,推动科技成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近日,我省推荐的"新希望农产品加工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和"四川医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2017年度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新希望农产品加工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依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建立,该公司围绕肉类、奶、海鲜、蔬菜水果等各类农产品加工领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越南、孟加拉国等20多个国家建立了分公司或海外基地,跟全球40多个国家的产学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我省本土企业"走出去"的典范。"四川医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是中国和南亚国家开展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探索提出中心运行的模式和机制,对中心建设发展乃至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强大生力军,高校利用研发合作网络整合外部资源进行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已被学术界所重视。本文以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以中国136所高校为研究样本构建高校研发合作网络,并对高校网络位置、技术转移中心和技术成果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校在研发合作网络中的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对技术成果转移均具有显著地正向促进作用;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规模对上述关系具有显著倒U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切实加强云南省与俄罗斯科技创新合作,中国-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落地云南。通过研究俄罗斯科技发展概况、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管理机构与研发机构、俄罗斯国际科技合作概况以及与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情况,梳理云南省与俄罗斯科技合作概况与需求,提出进一步加强云南与俄罗斯科技合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美国、日本大学技术转移机构的发展和运行机制比较,分析大学技术转移模式之一的OTL发展的主要原因、OTL的技术转移效果,对大学专利许可机构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制度比较分析。提出促进大学技术转移成为主要国家创新政策的重点;进一步在操作层面明确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权益;在我国现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基础上,通过试点,建立一批专业的大学专利许可机构。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也是创新成果的策源地。要想以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华东理工大学于1998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2001年被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