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句读之妙     
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聘了一位先生教太子读书,可太子贪玩,不好好学习。先生也不客气,用铁戒尺打太子的手心。朱元璋知道后,十分震怒,不分青红皂白,将先生打入大牢。后经皇后开导,朱元璋才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欠妥,于是叫儿子向先生赔礼,又重新启用了先生。对此,先生写了一首诗,以谢皇恩。诗曰: 明主明否明 贤后贤否贤 朱元璋一读: 明主明?否明。 贤后贤?否贤。 于是龙颜立刻大怒,欲再降罪于先生。皇后急忙阻之,说:“待先生自念之。” 于是,先生念了起来…… 朱元璋听罢,顿时转怒为喜。先…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贫农家中,幼时读书不多建国后,处理国家事务,深感不便于是决心要为儿子请博学之士教诲,以保明朝天下。一年,朱元璋在浙江下察民情,巧遇一位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性情却十分耿直的老秀才,便派人请老秀才入宫教书,封为太子太傅。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位乡村小学的青年民办教师,我认为目前自然教学普遍存在教师对学生放手不放心。“不放心”就是指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能力,没有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以《电磁铁》一课的教学为例。有的教师先作示范操作,后让学  相似文献   

4.
一、对朱璋的种种指责,是恰当的吗?朱元璋是一位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这二者之间有一个转化的过程.有些人就是抓住这一事实,说朱元璋“蜕化变质”,以致贬低了他在历史上所起的重大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怀着对革命的胜利阶级的无比崇敬心情,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强调要站稳无产阶级立场.有些同志确实是从这种朴素的阶级感情出发,用对待现代革命的方法去评价历史人物,自然就会产生朱元璋“蜕化变质”的看法.特别是朱元璋由贫苦农民出身,遭受过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  相似文献   

5.
左敏 《成才之路》2013,(33):27-27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一节课40分钟的限制,很多教师顾虑重重:放手让学生思考不放心,放手让学生解题不放心,放手让学生讨论不放心……于是就出现了课堂上“包办式”“填鸭式”“注入式”的满堂灌,这种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动手参与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心灵杂草     
一位智者门下有很多满腹经纶的弟子,他看到弟子们即将成才,心中自是高兴,但他感到自己来日不多,对弟子还有些不放心,于是把他们召集来,在露天设坛讲了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7.
《高中数理化》2009,(1):39-39
一位在美的留学生,想要考国际驾照。在考试时因为过于紧张,看到地上标线是向左转,仍然不放心地问考官:“turn left?”考官答:“right”。于是他立刻向右转。很抱歉他只有下次再来。  相似文献   

8.
按学区就近入学,一条胡同就决定你必须上哪所学校,由于校际间教学质量差异较大,加之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于是:由就近入学”而引发出种种怪现象: 李某是位教师,他对本地段小学教学质量不甚满意,一心要把儿子跨地段送进一所名牌小学,而进那所小学据说得交1000元的“借读费”。当李某正为学费攒得差不多暗暗放心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一位智者门下有很多满腹经纶的弟子,他看到弟子们即将成才,心中自是高兴,但他感到自己来日无多,对弟子还有些不放心,于是把他们召过来,露天设坛讲了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10.
一位智门下有很多满腹经纶的弟子.他看到弟子们即将成才,心中自是高兴,但他感到自己来日无多,对弟子还有些不放心,于是把他们召过来,露天设坛讲了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曾是一位“叛乱”领袖——他从红巾军的一个小军事头目发展成为以长江中下游为根据地的北方红巾军中无人敢与争锋的实力人物。刘基对朱元璋“真命天子”形象的“塑造”,从根本上说,即在各个层面掩盖或割断朱元璋与红巾军的联系。这是一个儒生的态度,同时也显示出谋略家的远见卓识。本文旨在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观照刘基及其相关诗文。  相似文献   

12.
一、改观念是走进新课程的前提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与教学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要确保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教育理念上进行彻底变革。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中心,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过去,我们总习惯以教材为中心。崇尚教材知识点的“拉网式”教学。现在,课程改革摈弃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文化熏陶、人文教育与综合实践。于是,很多教师就觉得心里不踏实、不放心,甚至忧心忡忡,觉得按“课改”的要求教学。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将来考试怎么办。其实教师的种种“忧心”是教师的思想陈旧所致。  相似文献   

13.
十三、明的首都明王朝的开国之君是朱元璋。在元朝末年 ,政治的腐败、官吏对百姓的压迫、民族歧视 ,加上自然灾害频繁 ,黄河多次在人口最密集的江淮地区决口 ,引起广大地区的人民起来反对元统治者。江淮地区于是出现各路起义的农民军。朱元璋是其中一支农民军的领袖 ,由淮河两岸进军到江南并以应天 (今南京 )为基地。各路农民军既与反动统治的元军进行战斗 ,同时 ,又为各自的利益而争斗。朱元璋在 13 64年和13 67年消灭了其在西面的敌手陈友谅和东面的敌手张士诚 ,统一了南方以后 ,遂派大军北上 ,于 13 68年攻陷元的都城 ,元的最后一个皇帝…  相似文献   

14.
顿读妙诗传说,明太祖朱元璋聘了一位先生教儿子读书。太子贪玩,不好好学,又经常无理取闹。先生也不客气,跟私塾先生一样体罚太子。朱元璋知道后,不分青红皂白,将先生打入牢狱。后经皇后开导,朱元璋叫儿子向先生赔礼,又起用了先生。对此,先生写了一首诗,感谢皇恩。其  相似文献   

15.
正中小学校凡到了期末,班主任老师都会给每个学生写一个品德评语。说是写品德评语,其实,是对每个学生做出德智体美方面的评价。上世纪8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一所完中,并担任班主任。或许是觉得自己曾经是学生,读过多位班主任写的品德评语;或许是觉得一些品德评语有大体模式,自己又是语文教师,写品德评语应当唾手可得。于是"奋战"了三个晚上,我就将全班近60位学生的品德评语写好了,比别的班主任老师足足提前了好几天。老校长突然检查来了。原来,他不放心我们几个刚做班主任的年轻教师写品德  相似文献   

16.
历史碎片     
朱元璋失算 据说,朱元璋心思细密,考虑重大问题时,常常绕殿徘徊,正思逆想,反复斟酌.为了保证自己打下的江山能顺利地被子孙继承,他残忍地杀害了一大批开国功臣,又废除了丞相制度.可是,当自以为一切安排都完美妥帖、天衣无缝之时,朱元璋偏偏忘记了自己的那些子孙,他们是在深宫中出生、在满身脂粉香气的女人怀里和不男不女的宦官堆儿里长大的.所以,朱元璋的如意算盘后来演变得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17.
你“不放心”再仔细重复讲解时,我从前面观察学生的状态,35个学生中有近20人开始移动目光,可能是因为讲过一遍,所以学生专注程度明显降低,出现了心不在焉的现象。因此可以说,教师不放心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18.
文章着重探讨朱元璋历史教育的相关活动:朱元璋重视历史教育的原因、进行历史教育采取的形式以及注重历史教育所产生的作用。朱元璋重视历史教育,对明初政治产生重大影响,有其积极作用;但过分注重历史教育的政治价值,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大夫叫孟孙,即孟懿子,也称仲孙何忌。他有两个儿子,到了六七岁,还不知道读书学习,于是他就给儿子请来一位教师。这位教师倒是很有学问,但不大会教育孩子,只会照本宣科,不会讲解,孩子学起来枯燥无味,一点意思都没有。孟孙就把这位教师给辞掉了,又请来第二位教师。  相似文献   

20.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未登基前就酷爱对联,故有“对联天子”的雅称。元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朱元璋当时刚想举事。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途中,他遇到了好友葛恩,于是口占下联曰:“天寒地冻,水无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