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固始移民与两岸三地寻根资源之整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历史上固始移民入闽迁台,因其相同的移民集散地和移民方向,在中国移民史上成为独立的历史单元。文章从历史学出发,以唐代固始移民入闽迁台为主线,将豫闽台两岸三地寻根资源初步整合为移民资源、姓氏资源、信仰资源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通过闽台寻根反哺固始,实现两岸三地寻根资源之共享共赢。  相似文献   

2.
至今所见,中原姓氏入闽迁台之相关研究,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现三个研究视角。先是福建地方史研究中涉及的中原姓氏入闽问题,此类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等闽籍学者对福建民间家族再造中关于"闽祖光州固始"的回应。再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跨区域移民史研究,尤其是闽台学者对闽南、客家姓氏祖地及姓氏播迁的溯源研究。然后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两岸关系缓和及闽台同胞寻根活动之开展,由豫、闽、台三地学者共同推动的两岸关系视角下的中原姓氏入闽迁台研究。由福建地方史向跨区域移民史和两岸关系研究视角之转移,总体上呈现为历史向文化演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原姓氏入闽迁台作为中国移民史上一个独立的移民事件,其研究源自20世纪80年代初闽籍学者在闽方言及民俗学调查时的新发现,因其回应了台湾同胞回归祖国的期盼,而成为新发现的新学问。把中原姓氏入闽迁台史、中原入闽迁台姓氏及其后裔的家族记忆,以及家族记忆在两岸的当代认同,一并作为研究对象,纳入中原姓氏入闽迁台的研究范围,既是对中原姓氏入闽迁台相关研究30年学术史的总结,也是两岸青年在学术文化交流中发现的真实话题,两者均系亲身经历的学术实践,据此设计的研究内容,称为亲历亲见之学。被纳入研究对象的“历史、记忆与认同”,作为一种存续状态,对应于中原姓氏入闽迁台的初始状态、过渡状态和现实状态,为此选择的研究方法,称为生态史研究法;生态史视域下的海峡两岸关系史是由两岸同胞共同创造的依然活着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正>尹全海教授在2014年6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原姓氏入闽迁台之历史、记忆与认同研究"(批准号:14BZS077)。该课题通过移民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形成中原姓氏入闽迁台的完整叙述,如同"闯关东""走西口""湖广填四川"一样,成为中国移民史上重要的移民事件和独立的移民史研究单元。该课题将台湾同胞对姓氏播迁的历史叙述及其当下寻根活动纳入研究视野,不仅再现了中原姓氏入闽迁台史是怎样发生的,而且回答了发生的历史是如何保存至今的。同时,该课题从闽台地区世代相传的家谱资料中发现,互不相邻的中原区域和闽台区域相当密切的血缘和文化渊源关系,为跨区域(多区域)文化研  相似文献   

5.
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属于大区域中的核心地域文化,两者之间的亲缘性有唐代两次移民史实作依托,而且还具有以光州固始为根基的血亲认同、以二程洛学为源头的儒学传承、以语音为标志的中原唐音保留、以中原名人为原型的神祇崇拜等四个主要特征。两者的关系,在中华地域文化中具有样本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6.
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唐代固始移民与移民文化研究,于2009年10月25-27日在河南固始隆重举办。本次研讨会系中国固始根亲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与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近百位海内外专家与会。会议内容丰富,气氛热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移民史研究因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而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一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研究成果脱颖而出.但是,以往的移民史研究多侧重于全景式的研究,区域移民史的研究比较薄弱.在区域移民史的研究中,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又多集中于前期移民史的研究.以福建移民史研究为例,尽管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多偏重对中原汉族入闽的研究,而对明清及近代福建移民的研究尚显薄弱,特别是对现代福建移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林国平教授和邱季端先生联合多位闽籍知名学者,协力攻关,历经数年努力,终于写就约76万字的<福建移民史>,并由方志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突出的特色,填补了移民史研究的一项重要空白,也为这一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闽文化是以中原移民为基础,以传承中原文化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种族群文化。它所保存并流传至今的节日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元节的习俗就是其中之一。闽人早期多由河南固始迁入,固始在春秋战国时代为楚地,保存楚文化的习俗,其后相关习俗随固始移民的南迁而传入闽地。近年来,在出土文献中发现大批有关楚人祭祀内容的竹简,这里着重介绍在几座楚墓竹简中记载的人鬼的祭祀状况,让我们从中了解战国时代楚人与中元节的文化传承相关联的祭祀内容。通过研究,将使我们更好地知晓今日闽地民间习俗与古代之间的接续关系。中元节的习俗,即使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自古至今也已流传1 500年之久,它融民间祭祀与佛、道两教文化于一体,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延续,并为民众所广泛重视,这种全民共同参与的习俗节日,作为文化遗产理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陈政、陈元光率军入漳并"开漳"是唐代前期一次重要的军事移民活动,此次移民反映出唐代移民具有开放性、家族性以及移民工程系统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表明,陈氏父子开漳的移民活动既是特殊个案,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受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社会现实的影响。开漳取得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唐朝廷和陈氏父子奉行积极的开边策略和开明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0.
时下闽台地区民间信仰颇为兴盛,闽台与中原民间信仰互动频繁.闽台民间供奉的神祇中,观音、关帝、土地公等传统民间信仰是从中原经过光州固始中转传播过去的."开漳圣王"、"开闽圣王"等本身就是"光州固始"移民.郑成功、施琅等是"光州固始"移民后裔.原产福建的众多神祇与"光州固始"移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进一步加强固始与闽台民间信仰互动对固始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时空的巧合与历史的必然,使河南固始成为众多闽台人的祖根地。也正是因为时空的巧合与历史的必然,使欧潭生与豫闽台渊源关系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寻根浪潮的兴起,具有双重身份的欧潭生开始关注和探究豫闽台渊源关系,其研究成果不仅成为豫闽台渊源关系研究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成为固始成功举办"根亲文化节"的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初唐时期 ,为平定岭南地区的蛮獠之乱 ,唐王朝派遣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中原移民入闽 ,开发漳潮地区 ,这一事件意义十分深远。在稳定闽南粤东北的同时 ,经多年的播迁 ,形成独具特色的闽台文化。闽台文化根在中原 ,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3.
“根亲文化”是由根亲而发生、发展的一种追族索缘、血脉相继的文化现象。固始和闽、台关系源远流长,是闽台与中原无法割舍的重要纽带。作好“固始寻根”这篇大文章,在固始建立闽台寻根基地,挖掘“固始寻根”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价值效应,不仅对于信阳以及大别山老区建设和发展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对于加速中原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打造中原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实现两岸文化的融合与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期,福建士子学风大振,特别是入宋以来,福建更是人才辈出,这些知名学者中,有不少与三坊七巷有着不解之缘。三坊七巷历代,尤其是清中晚叶学者东渡台湾筹办书院、推广传统教育,为清代台湾书院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其中福州鳌峰书院严谨、创新的学风更是对晚清台湾各地书院教育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原汉人南迁常称始发于固始,经实地调查,固始与闽西南在族源,语言习俗诸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渊源关系,对闽、粤、台人民寻根问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裴恒涛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3):93-96,100
唐代墓志是研究唐代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唐人从人世间到幽冥界的历史印记。从出土的唐代墓志可以看出,其涉及人物众多、资料丰富且撰写水平高,展现了唐人丰富的丧葬文化、多元的思想观念和浓厚的门第观念。随着更多唐代墓志的出土及其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唐代社会的认识将会更加细化,唐史的研究空间也会因此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7.
封建末世的一曲挽歌——论《型世言》的创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型世言》自面世以来就因书中充斥的封建说教思想而为人诟病,同时,也因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独具社会价值与史学价值,备受学者推崇。《型世言》的创作思想受到晚明社会现实的影响,更体现了陆云龙、陆人龙兄弟的思想倾向,作为下层知识分子,陆氏兄弟企图以《型世言》教化人心,挽救世风,但实际上无法改变商品经济冲击下,封建礼教土崩瓦解的颓势,只能是为封建末世所作的一曲挽歌。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央政府管理台湾文献丛编"之一种的《清代福建大员巡台奏折》,共收录福州将军、福建督抚、福建水陆提督及其他官员巡台奏折471份,对准确反映台湾地方经济社会状况、全面呈现福建大员轮值巡台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补证清代台湾历史史实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阶段,也是我国古代史承上启下社会大变迁的转折点。对于唐史的研究,国内外学界一直予以高度关注,20世纪以降已具有世界性规模。作为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历史的高句丽史,在整个唐史研究中也长期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建国以来唐史研究中所涉及高句丽史事研究作一简要的归纳,阐明高句丽政权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不容置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