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资料(高中《数学》第二册(下)第131页例2)在一段线路中并联着3个自动控制的常开关,只要其中有一个开关能够闭合,线路就能正常工作.假定在某段时间内每个开关能够闭合的概率都是0.7,计算在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题目 已知a,b是正数,且a≠b,求证a^3+b^3〉a^2b+ab^2。(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12页例3)  相似文献   

3.
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Ⅱ)第112页例3如图1,已知曲线y=1/3x^3上一点P(2,8/3).求:(1)点P处的切线的斜率;(2)点P处的切线方程.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几何第三册 72页有这样一道例题 :如图 1 ,点O是∠EPF的平分线上的一点 ,以点O为圆心的圆和角的两边分别交于点A、B和C、D .求证 :AB =CD .证明 分别作OM ⊥AB ,ON⊥CD ,M、N为垂足 ,∴∠MPO =∠NPO ,∴OM =ON ,∴AB =CD .在这个例题中 ,如果把点P看作是运动的点 ,它与圆的位置关系就有三种 :①点P在圆外 ;②点P在圆上 ;③点P在圆内 .因此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题目 :点P与⊙O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如图 2、3、4所示 .图中PC经过圆心 ,且∠APC =∠BPC .求证 :PA =PB .分析 本题中的三种位置关系体现了运动变化的观…  相似文献   

5.
人教2003年版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Ⅱ)P11有这样一道例题:有一批数量很大的产品,其次品率是15%.对这批产品进行抽查,每次抽出1件,如果抽出次品,则抽查终止,否则继续抽查,直到抽出次品,但抽查次数最多不超过10次.求抽查次数ξ的期望(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一道课堂习题的变化来扩展大家的知识领域,培养我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数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人教2003年版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Ⅱ)p·11有这样一道例题:有一批数量很大的产品,其次品率是15%.对这批产品进行抽查,每次抽出1件,如果抽出次品,则抽查终止,否则继续抽查,直到抽出次品,但抽查次数最多不超过10次.求抽查次数ξ的期望(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教科书实验修订本<数学>第二册(上)130页例2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78页例5: 已知一曲线是与两个定点O(0,0)、A(3,0)的距离的比为1/2的点的轨迹,求此曲线的方程,并画出曲线.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高中数学第二册(上)P12例2:已知a,b,m都是正数,并且a〈b,求证a+m/b+m〉a/b。(Ⅰ)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第二册(上)(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六章(不等式)第三节(不等式的证明)中有这样一个例题:已知 a、b 是正数,且 a≠b,求证:a~3 b~3>a~2b ab~2.教科书上采用了作差变形来证明,这里不再叙述.题设中若允许 a、b 相等,则 a~3 b~3≥a~2b ab~2.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继续思考,由此得到了更为一般的结论:设 a、b、p、q 都大于零,求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本<数学·第二册(下A)>(人教社)第101页有一例题,原题及解答如下:  相似文献   

13.
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目前使用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中只提供了5个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其涉及面很狭小.课本知识是几代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课本例习题是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起认知结构的同化而设计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若能对一些典型的例习题进行适当的发散探究,可以让学生达到深化认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探究课题应该多样化的要求.下面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过的一个探究性教学课题:  相似文献   

14.
15.
题目求记梦厄十行 招 拓.(高中代数下册尸12,例8) 该题看似简单,内涵却极为丰富,笔者对其作了以下探讨.觅求多种证法证法1:因确 乃)2二9 2、俪<92丫砚=币 拓)“所以几十乃<了互 拓.证法2:因了互 拓一行一拒=招一拒 拓一乃=万 拒二止一一下二,一一下二>0乃十拓 所以拒 乃<万 拓 证法3:因乃 拓>丫厄 拒, 一1,1 石-二二一二二<下止一. 丫7 丫6了3 了2 分母有理化得厅一拓<万一拒, 进而巧 拒<万十拓, ~、J~万一乃拓 拒,二 证法4:因卜乡2崔二望二望丢<1. 一’一”一拓一拒行 万一‘’ 所以乃一招<拓一拒,故乃 涯<万 拓, 注:本解法也可通过构造双…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解题中经常遇到思维受阻、中途放弃的情况,教师师在教学中适时巧妙点拨。能让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本文叙述了教学实践中的两个经典案例,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于忠明 《中学理科》2004,(10):42-42
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一节中 ,课本给出了一个重要的例题 :OA→,OB→不共线 ,AP→=tAB→,(t∈R) ,用OA→、OB→来表示OP→.我们很容易得到OP→=(1 -t)OA→ tOB→.在这个题目中指出了A ,B ,P三点必定共线 ,且OA→,OB→,OP→中任一向量必可以用其它两向量表示 ,且这两向量的系数和为 1 .我们利用这重要的结论可迅速解决平面向量的表示问题 .例 1 如图△ABC中 ,AM→=13 AB→,AN→=14 AC→,BN交CM于点E .若AB→=a→,AC→=b→,试用a→,b→表示AE→.解 :因为M ,C ,E共线 ,由例题可知 :AE→=m(13 a→) (1 -m)b→①………同…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数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上)第132页例4为"已知Sn是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S3,S9,S6成等差数列,求证a2,a8,a5成等差数列."  相似文献   

19.
在选修第二册(上)有这样一道例题,题目虽然简单,但采用不同的方法却反映出了解决这类题目的不同的思想和方法.下面来看此例题.  相似文献   

20.
1 问题的提出高中《代数》(必修 )下册第 70页例 3:平面内有n条直线两两相交 ,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 ,任何三条不共点 ,证明交点的个数 f(n) =12 n(n- 1) .在教学中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此题并不难 ,但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这个结论是如何知道的呢 ?可见学生更感兴趣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发现结论 .因此 ,这道例题的不足是明显的 ,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使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在此无法实施 ,故笔者建议将原题改为 :平面内的n条直线最多有多少个交点 ?怎样引导学生解决这个带有探索性的问题呢 ?2 试探—猜想—论证当我们在研究一个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