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败是成功之母(中国)需要是发明之母(日本)重复是学习之母(德国)记忆是知识之母(英国)勤勉是好运之母(英国)懒惰是贫穷之母(芬兰)夜晚是深思之母(希腊)贫困是技艺之母(英国)贪婪是“恶德”之母(德国)适度是健康之母(俄罗斯)谨慎是智谋之母(德国)经历是才智之母(英国)“母”字格言集@杨保成  相似文献   

2.
失败是成功之母(中国)需要是发明之母(日本)重复是学习之母(法国)贪婪是恶德之母(法国)记忆是知识之母(英国)贫困是艺术之母(英国)  相似文献   

3.
最早的母亲节最早的母亲节是古早古早的希腊人开始的,为了荣耀(róng yào)希腊诸神之母而开始的节庆。英国的母亲节  相似文献   

4.
二、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英国新黑格尔主义之兴起,比德国早四十年。英国新黑格尔主义从一八六五年斯梯林的《黑格尔的秘密》问世到一九○三年穆尔(G·E·Moore)发表《对唯心主义的驳斥》一文,大体上也是盛行了四十年。这个时期正是德国盛行新康德主义的四十年。  相似文献   

5.
地心说—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未来说—弗勒希特海姆(美国) 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英国) 政治经济学—威·配弟(英国) 原子能物理学—居里夫妇(波兰·法国) 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德国) 板块构造学院—魏格纳(德国) 经典力学与现代光学—牛顿(英国) 遗传学—孟德尔(奥地利) 地质力学—李四光(中国) 世界语—柴门霍夫(波兰) 相对论—爱因斯坦(德国) 人口论—乌尔萨斯(英国) 基因学说—摩尔根(美国) 太阳中心说—哥白尼(波兰) 现代天体学—刻卜勒(德国)各门科学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6.
文化月历     
《中文自修》2014,(32):56
席勒(1759-1805)弗里德里希·席勒出生于德国一个贫穷市民家庭,童年时代的他就对诗歌和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席勒被认为是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代表作是《阴谋与爱情》。  相似文献   

7.
细胞学史     
1665年,制成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细胞,首次提出细胞的概念(英国胡克)。1831年,首先发现细胞核(英国罗·布朗)。1835—1839年,记载了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德国冯·摩尔)。1838—1839年,提出值物、动物均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德国施莱登、许旺)。1858年,创立细胞病理学理论(德国魏尔啸)。1861年,发现原生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创立了原生质学说(德国舒尔兹)。1875年,首次描述了细胞里的染色体(德国斯脱劳伯格)。证明受精作用是精、卵的胞核的结合(德国赫脱维奇)。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素有“议会之母”之称。早在17世纪,英国便成功地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的君主立宪制度,实现了资产阶级与王权、贵族的政治妥协。近代英国之所以选择君主立宪制度,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08,(6)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古希腊史学家)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学家)科学之父——洪保德(德国物理学家)力学之父——阿基米德(古希腊学者)引力之父——牛顿(英国物理学家)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奥地利遗传学家)声学之父——克拉尼(德国物理学家)地质学之父——勒力(英国  相似文献   

10.
车标大全     
宝马欧宝本特利(德国)(德国)(英国)场.从称鱿.鹿破 「.不一丁一‘l山亩币翻百端亩翻‘翻白福特旁蒂克劳斯莱(美国)(美国)(英国)宝时捷(德国)美洲虎 (英国) 通用(美国)....、口户曰...明....甲,....吸户钾产矛今、声.、墉毓响嘛隔杯蔽乒俩归,渊 11百犷‘下丫厂全 妈‘碑二一洒~急武沪(意大利)(美国)道奇(美国)克莱斯勒 (美国)阿斯顿·马丁 (英国)切诺斯(美国)陆虎(英国)TVR(英国)尸砰,.乒,..护...,,~~~,一 户右润币函.沪‘‘袄呈奋导慕瑞~簇桑姜禹声命稿{毯氢车标大全…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0月14日至28日,我参加国家教委电教办、中央电大组织的考察团到英国、德国考察远距离开放教育,先后考察了两所开放、远距离教育大学(英国开放大学、德国哈根大学)、三所普通大学(英国牛津、剑桥大学.德国西敏斯特大学)、两个教育行政单位(英国的国家教育就业部、德国巴戈洲教育事业部)、两个国家开放远距离教育科研单位及两个电视台,从中很受启发,也颇有感受。这里,着重把两所开放大学远距离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英国名校伊顿公学,于1440年由英王亨利六世创办。它有"绅士摇篮"之称。这所学校,名为"公学",实际上是一所私立中等学校。创校之初,亨利六世之所以将它命名为"公学",原意是想让贫穷孩子也能进入该校读书。不料王室贵族子弟纷纷入学,形成一种高贵的气氛。英王室子弟,不少曾在伊顿公学攻读。查尔斯王子便是该校毕业生,英国有17位首相、36位得过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英国最高荣誉的英勇奖章)的达官贵人,都是该校的毕业生。近年来,伊顿公学赶上世界潮流,对数理和语言科颇为重视,有颇具规模的理化实验室及现代语言室,学生必须兼读一门外文。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后到1989年结束的所谓50年"冷战",我不认为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单位,它只不过是200年棋枰上的收官阶段。英国和法国两个"精神之母"分别是在战场上把接力棒传给了打败它的"精神之子"。英国在1775到  相似文献   

14.
一战期间,英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战时宣传活动,其中对协约国的主要战略对手德国的抨击与丑化是英国战时宣传的主要内容之一。从策略上来说,英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开展反德宣传。一是强调德国的侵略性,渲染德军对他国平民的战争暴行;二是将德皇威廉二世作为德国军国主义势力的人格化代表加以攻击,将英德之战描绘成自由与专制之战;三是否定德国知识界的学术成就,突出他们对专制权力的崇拜和军国主义倾向。从效果上看,英国的反德宣传在战争期间起到了动员国内民众、争取美国等中立国民众同情和支持的效果,但这种宣传所带来的对事实的扭曲和谎言的编织对英国战后的国家形象和国际互信机制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一年前的国际中学生水平测试(即著名的比萨测试)令人吃惊地表明:目前德国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以及崇尚“唯有读书高”的中国、韩国等东方国家,而且甚至还比不上某些亚洲、非洲和拉美的贫穷国家。自然,这丢够了自认为最最重视教育的德国人的面子,同时也无情地给德国教育体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对英国小说有很大贡献。她继承了理查逊善于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现实主义手法及菲尔丁对不合理现象的讽刺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鲜活的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乡村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画面。她发展了戏剧小说,解决了詹姆斯、狄更斯等作家无法解决的问题,创造了圆形人物,打破了西方文学史上正面人物完美无缺的传统。她的客观描述手法也是英国小说史上的首创。她对于女性小说的贡献更是前所未有的。她被誉为是莎士比亚式的世界永远知名的英国小说之母。  相似文献   

17.
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法学誉为“近代宪法之母”。同时,英国是普通法国家,普通法对整个英美法律体系影响最大的特征是程序优先原则。英国普通法程序优先原则形有独特的法律化背景,法律程序的正当性与法治也有密切的关系,程序优先原则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最早的母亲节(Mother's Day)可追溯到古希腊为纪念瑞意(Rhea, 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之母)而举行的春季庆祝活动。在公元17世纪,英国出现了一个叫做“妈妈的星期天”的节日。一般是在每年四旬斋活动(即为庆祝耶酥复活而举行的长达40天的宗教活动)的第四个星期天举行。“妈妈的星期天”其实就是专门为英国的母亲们而设立的节日。在那时,许多英国穷人都在有钱人家做仆人。因为这些穷人住的地方往往距离主人家较远,所以他们常常就住在雇主的家中。而在每年的“妈妈的星期天”这一天,主人会给他的仆人放一天假,鼓励他们回家去与自己的母亲共度节…  相似文献   

19.
黄颖琳 《大学生》2020,(2):94-96
我第一次听说德国的圣诞集市,并不是在德国,而是在英国。2017年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第一次在欧洲过圣诞节。这是欧洲最传统的节日,也是文化体验的最好时候,不少欧洲的同学强烈推荐我去圣诞集市体验西方传统文化,尝一尝圣诞美食。逛了几个不同城市的圣诞集市后,我惊讶地发现,在英国的圣诞集市上出现最多的食物不是传统的英国炸鱼薯条,而是德国烤肠和猪肘子,而且不少城市的圣诞集市挂着“德国圣诞集市(German Christmas Market)”的牌子,例如著名的伦敦Southbank的圣诞集市和爱丁堡的圣诞集市,有的甚至直接在招牌上标上德语“Christkindlmarkt”。为什么在英国的圣诞集市,不少商家却打着德国的招牌呢?这个疑问一直留在我心中,直到毕业后我去德国工作,探访了德国的圣诞集市,谜团才得以揭晓。  相似文献   

20.
从英、德职业教育之比较看我国职业教育的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英、德两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回顾教育史,英、德两国都是教育家、思想家辈出的国家。英国有洛克、斯宾塞、欧文;德国有赫尔巴特、第斯多惠、福禄倍尔等。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英国的所谓“教育家”都是“兼职”的,而德国的教育家都是“职业”的。这能否反映出英国人仅把教育视为“业余爱好”而德国人则视教育为“生命”?不过,由于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走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前列,并建立了显赫一时的“日不落”帝国,因而决定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形式教育”与“实践教育”之争,就是以英国的洛克(1632—1704)和斯宾塞(1820—1903)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