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瓣雨”栏目一直都是小朋友们发表习作的园地,这片园地能不能长出参天的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要看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一起来浇灌、一起来管理了。冯柳晨是我们的第一个“小管理员”,她为“花瓣雨”栏目做了哪些工作呢?一起来看看……日汤大家都看过《哈利·波特》吧!我觉得  相似文献   

2.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再看看“史”字吧。“史”字在《新华字典》中就解释为“历史”。大家知道吗?在纸张的发明之前,所有的历史都是靠人们口耳相传的。这“史”字不正像一个人张着大…  相似文献   

3.
习作二“新”一“真”是1999年由《萌芽》杂志社等七家单位发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提倡的。二“新”就是“新思维”“新表达”,一“真”就是“真体验”。习作干吗要提这个要求呢?先让我们看看作家胡廷楣在《情同流水》这篇文章中记的一件真事。读初中的女儿拿来习作本,说“老师要求在文章的某个地方适当地抒情”,让胡廷楣说说该怎么“抒情”。他问女儿有什么情没有呢?女儿也说不详细,于是他只好骗骗女儿也骗骗那位老师,“指点”道:“来几句排比吧!”是啊,多少人习作都这样:要写得好些,总得来点儿“抒情”,为了“情”味浓一点,便编上几句排…  相似文献   

4.
余心怡 《红蜻蜓》2022,(27):20-22
<正>同学们,如果让你给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你会向大家推荐哪里呢?什么样的地方是“好地方”呢?是赏心悦目的水乡小镇,刺激好玩的游乐场,还是让人流连忘返的书店,或者是村头的小树林……这些地方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好地方”吧。写好一篇习作,我们可以按照五个步骤展开:审题、选材、构思、拟题、修改。  相似文献   

5.
彭晓明 《湖南教育》2004,(18):28-28
习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学生“人格的物化形态”,这足以看出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每当听到“习作的真实有如生命的真实”这个话题时,我就不由想起了人体中较易缺乏的营养元素——钙、铁、锌,没有了它们,生命个体就不可能彰显出生命活力。习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曾收到一些同学的来信,说某篇习作“克隆”(或者说抄袭)了某篇习作。郑想同学的《作文拒绝“克隆”》反映的也是这个问题,所不同的是,别的同学只写了一封信,而他却写成了一篇习作。有点了不起吧?读完他的习作后,你或者会发现,他这篇习作的写法与我们写惯了的记叙文有点不一样。习作的前半部分写了他发现“克隆”的过程,后半部分却对“克隆”现象发了一通议论。确实,他写的已经不是记叙文了,而是小学阶段我们接触不太多的议论文。在这样的文体中,文章前半部分对事件的记叙,是为了给文章后半部分的议论提供事实基础,让读者们认识到,他的…  相似文献   

7.
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我认为是个爬坡的阶段。如果把片段练好,就会迈上完成整篇作文的平台。一次习作机会来了。这天,风特别大。我灵机一动,告诉同学们:咱们第二节语文课到外面“淋风”吧。这时孩子们瞪起了诧异的眼睛。我又补充到:大家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嘴尝,用身体全方位去感觉大自然中的风,然后用笔写出来。同学们带上纸和笔,欢快地跑出教室。“老师,您看电线在颤动。”“云彩飘得那么快,是不是在追风?”“老师,我快喘不上气来了。”我也有同感,在风中一边走一边说话,呼吸似乎都有点困难。我问他们:“麦苗欢迎风吗?”“欢迎!”薛旺嚷道。“…  相似文献   

8.
在桌面上养宠物是个老话题了,这类软件在网上也有很多。不过,今天我给大家“领”来的这只宠物可不一般——没错,正如软件名称所言,是只“人工智能宠物”!HOHO,有兴趣了吧?  相似文献   

9.
第十一册积累·运用六习作要求:“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来拟定。谈起“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脍炙人口的名句,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我从小就有一个疑问:越是高就离太阳越近,不是越热吗?怎么还会“不胜寒”呢?嘻,苏轼…  相似文献   

10.
铅笔是小朋友们常用的书写工具。有的铅笔上标有“H B”,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吧?那么,这里的“H”是什么意思?“B”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1.
装XP?这谁不会(话还没有说完,真鸡蛋一个接一个地飞了过来)? Sorry!大家误会了,我今天是要教大家把电脑“装”成XP,装得越像越好。怎么样?感兴趣吗?那么,我们开始吧!  相似文献   

12.
灯下,我叹气摇头地批阅着学生那些“套”声依旧、无病呻吟的习作,在我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学生“咬着笔头,皱着眉头”艰难写作的场面,我沉思着: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学生习作的激情在哪儿呢?“孩子呀!我一定要点燃起你们心中习作的激情!”我暗自琢磨着。“快来看你最喜欢的《电视散文》!”妻在一旁喊道。我走过去心不在焉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忽然一拍大腿,对!有办法了!于是,第二天我班作文教学的“配乐作文”正式开场了……“同学们,这节是习作评讲课,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段非常优美的录音。”说着,我打开了录音机。随着一段优美的音乐声,录音机里传出了我那抑扬顿挫的配乐(《回家》)朗读——《爸爸,你回来吧!》,录音结束,教室里异常地寂静,孩子们显然还陶醉于其中。“孩子们,你们知道刚才录音机中老师朗读的是谁的作品吗?”孩子们茫然地摇了摇头,“告诉你们,其实这就是你们的作品!这是老师昨晚将我们班朱登秀同学的作文进行了一些修改,然后配上音乐录制出来的。”“哇——”学生们夸张地叫了起来。“其实,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创造出这样优美的作品,从今天起,我们每周从同学们的习作中抽出两篇优美的作文,我们共同修改,然后配上音乐朗诵再录制下来,怎么样?”“好!...  相似文献   

13.
训练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  相似文献   

14.
说起总起句,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总分结构”的写法,你也一定在作文中使用过。别小看这看似人人都会用的“总分结构”,它在我们写作时其实非常有用,就连文学大家也在用哟!  相似文献   

15.
星光灿烂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评第四单元的习作,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哪些同学的习作榜上有名,成为我们今天的“作文明星”吧?生:对!师:今天的“星光榜”格外灿烂,共有35名同学(多媒体显示“星光榜”)大家一起来看榜,找到自己名字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们大家一起祝贺他们!  相似文献   

16.
没搞错吧,拆解老公公?难道要将老公公大卸八块吗?当然不是,没看见老公公加上双引号了吗?告诉你们吧,这次是要教会大家画一些简单的人物头像呢!想学吗?到我们的魔力作游戏准备准备好你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就行啦!游戏过程1.天字一号“老公公”看,就是这位啦!请大家看看这位“老公公  相似文献   

17.
●训练要求●“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  相似文献   

18.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七册教材里的一篇进行观察能力训练的习作例文。教学这篇例文,除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外,还要特别注意揭示习作范例,引导明“例”,达到用“例”,从而在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一、巧设提问——揭“例”提问是敦促学生读懂课文的一条途径。怎样提问才能达到“巧设”,把习作范例揭示出来呢?我认为这尚需根据习  相似文献   

19.
“做作文”强调学生的习作过程是一个现实的体验、思索、整理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习作过程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要“做作文”?怎么引导学生“做作文”呢?这都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林大脚的故事已经刊登了好几期了,大家一定都很关心他后来的事吧。还真让大家想着了,林大脚真的遇上了问题。是什么问题呢?说来也挺没面子的,是关于牛奶的。具体是怎么回事,大家还是看本期的故事《牛奶与“奶粉”》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