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自社会主义来到人世间就一直困扰着社会主义者的重要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作出了自己的科学的回答,并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国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究竟如何建设、发展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新课题.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之上的,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却发生在经济文化都比较…  相似文献   

2.
列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与研究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列宁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入手,确认列宁的探索就是在俄国寻求一条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列宁的探索在理论上、实践上以及方法论上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当然继承者。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其发展进程中必然显现出若干阶段来。我们党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确认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科学论断,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再认识的一次升华。与此相联系,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一个从初步实现阶段到高度发展阶段的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和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主要源于实践根据。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之间,有两方面的关系值得研究。第一,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为我们在更大的历史跨度中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5.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超越历史发展的已有阶段的可能性的探索,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在我们对这个历史阶段超越的可能性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理论视野上和研究方法上的误区,要走出这些误区,首先需要做的是完整而全面地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文献的全面考察,对上述理论和方法上的误区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正确地理解“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论述。因为当时既没有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又没有可资作出科学预见的必要条件。但马、恩提供了科学分析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方法。这就是:把任何社会都应理解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历史过程。首先,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即逐步深化的过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 15 0多年的发展 ,这是一个理论思维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也是一个客观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走进新的世纪 ,只要我们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我们的国家就大有希望 ,社会主义的事业就大有前途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晚年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晚年设想包含着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很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为东方落后国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途径──非资本主义道路。东方社会的诸多民族通过非资本主义道路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已有70多年的历史,从理论上反思马克思晚年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得失成败的内在关系,是时代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探析,阐明历史环境是选择社会发展道路的必要条件,从而把握这一思想实质,立足本国现实,寻找本民族的特殊道路和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途径,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国外不少论著着力阐述“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说它是“许多经济和社会落后的前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发展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过这种道路的可能性。列宁发展了依靠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国家支持的从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想”。我国有的专著也写道:“列宁捍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并以“新结论和新原理来丰富这个理论”。有的还说“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越过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我认为,这些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它的提出不仅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一 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有一个初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的思想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最初,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应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消灭私有财产,但还有私有财产影响的社会;第二阶段,是消灭了私有财产及影响,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社会。后来,他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在共产主义制度完全确立之前要经过四个阶段:(一)反对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逐渐将目光投向了俄国、中国和印度等东方国家,尤其是对东方村社(农业公社)进行研究,创作出一系列重要著作,形成"东方村社"思想,揭示东方社会的独特之处。马克思强调东方国家可能会走出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研究"东方村社"思想不仅能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信心,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设想了两种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情况,但只针对第二种情况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当代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这样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理论的一个空白。邓小平同志第一次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这一典型东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以及正在进行着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恰恰证明了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正确性。但是应该看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变革。这是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个全面的社会转型过程,因此,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是异常繁重复杂的,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说,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只是迈向共产主义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社会现代化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发展过程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这一过程。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一是兵工洋务时期 ,二是政经西化时期 ,三是权威危机时期 ,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确立和探索时期 ,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我国在这 15 0多年的现代化过程中 ,几经探索 ,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 ,并最终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如何呢?过渡时期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变为后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里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交往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演变过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明确阐发交往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论述了交往理论;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资本这一物化的、普遍的交往形式进行了典型分析;在晚年笔记和通信中,马克思运用交往思想来分析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丰富和发展了交往思想。马克思交往思想在当代的突出价值在于为我们辩证地、全面地把握现代社会发展动因提供了一个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 精神文明的建设对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提出了新的要求。马克思关于自我意识的理论,是马克思在改造旧哲学、创建新哲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自我意识的论述,对我们今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自我意识理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成功地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相连接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和实际运动的一个伟大创举;提出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任务,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更加广阔、更加深刻的基础上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如何防止被损害、被复辟的问题,这是继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提出如何防止由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这一历史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思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辩证地看待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普遍性和主观选择性、特殊性,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历经资本主义步入社会主义的同时,承认条件允许的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步入社会主义。我国选择了第二条步入社会主义的路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历经曲折后,经由改革开放与经济市场的转型,走上了一条符合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切都可以从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中获得解释,也在实践上丰富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