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系统耦合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指标赋权,引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评价模型,利用相关历史数据,对中国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各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各省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不稳定,存在较大差异;多数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略高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水平总体较好,但仍有待提升,离优质协调还有较大差距,并且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呈现从东至西递减现象。  相似文献   

2.
基于离差最大化和Ward系统聚类的四川城镇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叶青  何跃 《软科学》2010,24(6):71-73,84
对2007年四川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先是采用离差最大化方法求出四川省各地区城镇化的综合评价值和排名,然后采用Ward系统聚类的方法对四川省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分类评价.实证结果得出了四川各地区在城镇化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不足,结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四川省各地区加快城镇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镇化质量评价问题,采用粗糙集理论的属性重要性原理和属性约简来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而建立对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等综合评价结果进行集成的集成评价模型,并通过安徽省16个地市城镇化水平评价案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其评价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从六个方面选取了21个指标,利用基于Yaahp软件的层次分析法,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黑龙江省12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算,最终得到了12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排名并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实证分析发现,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5.
任成 《科技与管理》2014,16(6):18-22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综合评价江西省二者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江西省新型工业化水平整体上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西北部城市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两大子系统内部差异探寻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失调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魏敏  胡振华 《科研管理》2019,40(11):67-84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借助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度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前者明显快于后者,两系统时间性协调存在不均衡性;从结构功能看,两系统相互作用不明显,整体功能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从动态趋势看,两系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各市协调发展度存在不均衡性,东部城市远高于中西部城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4个方面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会宁县2009-2018年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得出结论:会宁县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整体质量水平相对较低;会宁县社会城镇化质量水平相对最高,且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会宁县经济城镇化质量次之,但发展速度相对最高;会宁县人口城镇化及空间城镇化质量水平相对较低且发展水平相当,增长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8.
基于系统论与协同学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引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度水平计算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情况进行实证。结果显示:在时间维度上协调性不同向,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明显较高,而产业结构演变综合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导致两者发展轨迹出现明显逆向演变现象;在速度维度上协调性不同步,两系统增长速度之间相关性不够强,在演变速度上没有实现协同发展;在结构功能上互动性不够强,两系统发展比较缓慢,整体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相互作用不明显,协调发展度偏低;在演变趋势上可持续性不明显,两者协调发展呈现较好势头,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但其协调状态演变趋势可持续性不明显;各市协调发展存在不均衡性,呈现从东向西递减态势。  相似文献   

9.
魏敏  胡振华 《科研管理》2006,40(11):67-84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借助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度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前者明显快于后者,两系统时间性协调存在不均衡性;从结构功能看,两系统相互作用不明显,整体功能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从动态趋势看,两系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各市协调发展度存在不均衡性,东部城市远高于中西部城市。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交互胁迫模型对2002年~2016年间呼包鄂榆城市群4个城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关系进行测度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2年~2016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发展改变波动较为突出;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系统二者之间有着交互胁迫的关系,且演变轨迹符合双指数曲线。  相似文献   

11.
构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得出2001-2011年兵团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得分,再根据计算出的城镇化系统和产业结构系统综合得分基础上,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兵团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协调发展等级连续提升,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城乡统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仍然比较低,可分为以郑州为首,其他城市群次之的三种类型,并针对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结果,提出了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对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DEA模型,对黑龙江省2000-2014年农户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评价农户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农户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较为波动,但平均水平较高,规模无效率是导致综合效率无效的主要原因;且与制度变迁、医疗卫生水平正相关,与城镇化水平和交通运输水平负相关,其中制度变迁、城镇化水平对农户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影响程度较深。  相似文献   

14.
运用熵值综合评价法和耦合法,着眼于研究2002-2011年西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水平。根据研究数据分析显示:总体上,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度较低,城镇化发展较为超前,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城镇化与信息化的耦合度、协调发展度呈区域不平衡现象,工业发展好、城市规模大的城市,其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度较好,而工业发展较为薄弱、城市规模小的城市,其协调发展度较差;城镇化与信息化的耦合度、协调发展度呈收敛趋势。文章就此提出政策建议,认为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工业、推进大中型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分别从宜昌经济、社会、人口、生态共4个维度,构建包含16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宜昌市2013-201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评价研究,并提出优化宜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国斌  王达 《情报科学》2020,38(1):132-139
【目的/意义】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对于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社 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及融合度 模型,基于2013-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指标数据,对全国整体、四大板块地区以及各省市的“两 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论】2013-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度无论是全国层面,四 大板块层面还是各省市层面,均呈现出增加趋势,融合度越高“,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17.
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对甘肃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构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2000—2012年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进行计算,并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其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近10年来,甘肃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处于失调状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经济迅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宜居性备受社会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宜居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安徽省城市宜居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城市宜居水平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安徽省16个城市宜居性排名,然后提出经济发展对宜居城市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突发事件数量呈上升趋势,为增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城镇化发展,构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创新能力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得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创新能力模糊灰色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运用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创新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创新能力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完整产业链条的搭建,同时需要较高城镇化水平的产业园区作为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然而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是我国高新区发展的普遍弊端,旨在建立适用于高新区的产城融合度评价体系。基于高新区产城融合的互动机制与影响因素,结合城市子系统理论,引入产城融合分离系数,以56家国家级高新区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建立了高新区产城融合度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并用熵值法为各类评价指标赋权重,最终取得各高新区的综合得分和排名。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国家高新区存在城镇化滞后,城市功能缺位,以及其他社会事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