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波  王洪辉  熊歆睿 《内江科技》2011,32(11):133+142-133,142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白×井区长6、段发育一系列的深湖滑塌浊积扇岩心观察发现典型鲍马层序,同时多段的砂砾岩突变接触或砂泥混杂等突发沉积的现象都给予其滑塌浊积充分的证明浊积扇中扇亚相中发育的辫状水道微相沉积厚而孔渗好的大面积浊积岩体,与低部深湖烃源岩镶嵌接触.湖盆边缘斜坡古地貌形成单斜鼻状构造,具有良好的生、储、盖和圈闭配置组合,油气勘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特征,新场须四下亚段可划分为TX48、TX49、TX410三套砂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的粗碎屑沉积,其中砾岩、砂砾岩属超致密储层,砂岩主要为致密储层,天然气产出须裂缝沟通,砂岩为储集空间的主要提供者但不发育裂缝,而砾岩发育。因此,用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难以描述有利储集体,需细化微相。根据沉积构造、岩性组合、电性等识别标志,将其分为砾质、砂砾质以及砂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微相。通过地球物理技术的精细刻画,揭示研究区北部、中部储层沉积微相以三角洲平原砾质、砂砾质以及砂质分流河道为主,而往南以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微相为主,细化了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可为后续的储层储集性能的研究及储层评价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致密砂岩油气作为非常规油气勘探一部分,是焉耆盆地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焉耆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发育、厚度大、丰度高、成熟度适中、横向分布稳定,发育多种类型的砂体、分布范围广,储层致密,源储一体,油气保存条件好,储层先致密后成藏,有利于规模油气的聚集成藏,同时钻井油气显示丰富,已有探井试获工业油流,总体焉耆盆地八道湾组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四十里城地区是近期勘探的首选区带。  相似文献   

4.
勘探表明哈山地区油气均来自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由于构造改造强烈,地层展布、沉积环境等方面研究相对薄弱,区内风城组沉积环境研究一直受到制约,区内风城组生烃潜力不明,严重制约了该区下步勘探,亟需开展风城组环境研究,为沉积体系研究及烃源岩潜力评价奠定基础。本文研究在沉积构造、古盐度等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沉积相研究,明确了风城组沉积时期处于伸展裂陷盆地阶段,具备咸化湖的沉积背景,风城组处于原始湖盆沉积中心,发育半深湖相泥岩、云质泥岩等优质源岩,极大的提高了该区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25)
三角洲发育的成因主要在于当地地形构造所致,例如沁阳,其斜坡导致三角洲发育类型丰富。根据有关三角洲的成因研究,发现沉积体的储蓄优势越明显,其形成三角洲的地型发育越具备自身的特点。根据油气勘探研究的结果,河口相中油层最为明显,其水下分流丰富,同时主要为水层,油和水同在一层中;虽然曲流河的三角洲砂体层孔隙发育良好,但是较为薄,和辫状河对比,曲流河的三角洲更难储存油气。本文主要对大型三角洲-深水沉积盆底油气地质与成藏特征,其中对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和特征进行分析和论述,同时对三角洲盆底油气沉积和成藏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以取心井为基础,根据岩石的岩性、颜色、颗粒结构、沉积构造结合测井相标志以及粒度曲线、物性分析等分析化验资料,认为潜东南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该区碎屑物来源比较单一,主要受北部物源影响,储集条件北好南差.生烃条件南好北差;生烃凹陷北侧三角洲前缘相区内的长期继承发育古隆起、古斜坡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7.
张艳敏 《内江科技》2013,34(5):75+136
滴南凸起滴西12井区为低幅度断裂夹持的断鼻构造,该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阻油气藏属于"一砂一藏"的岩性油气藏,油气供给充足。该区主要以小型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砂坪、泥坪间互沉积为主,处于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区。储层厚度大,物性好,是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系。油气显示主要受单砂体控制,宏观上受岩性控制,微观上受储层孔喉半径控制。滴西12井东断裂两侧砂层有对接,来自生烃区的油气沿着断裂向上运移至白垩系呼图壁河组岩性圈闭成藏,沉积相和岩性是成藏的主控因素,断层起到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气源条件、储层特征、构造特征及油气输导特征研究,认识到该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该区沙湾组主要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发育较好储集层。油气输导体系起主要输导作用的为的毯砂。沙湾组油藏类型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沙湾组油藏成藏模式为外源供烃、"阶梯式"输导、耦合成藏的油气运移聚集的成藏模式,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环境和断层,沟通侏罗系毯砂和沙湾组储层的断层附近的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张培智 《内江科技》2013,34(5):42+108
东营凹陷北带天然气在中浅层以油型气为主,陈家庄凸起上有部分菌解气;盐下深层主要是油裂解气。沙四段膏盐层将该区天然气分为盐上和盐下两个含油气系统。盐上天然气主要受"温压-断裂"控制,溶解相天然气沿着断裂运移,至中浅层呈游离气相在断裂带附近形成构造气藏;盐下天然气藏主要受"温-相-势"控制,油裂解气向流体势降低的方向运移至水下冲积扇砂体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0.
依据油气成藏理论,只有生、储、盖、运、圈、保各成藏要素在时间、空间上有效配合,油气才能成藏并保存下来。宋站南地区油气成藏受源岩分布的影响源岩区内与非源岩区内油气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通过分析该区不同时期的构造特征、断裂演化特征、沉积特征、储油气岩性物性特征、油藏类型及圈闭特征,对该区源岩大量生排烃时期开启的源断裂、砂体与断裂的匹配关系以及能否形成有利的圈闭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宋站南地区中浅层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辽河盆地荣兴屯油田西北部斜坡带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具有一定增储潜力。为进一步扩大评价增储领域,对该区沙一段、东营组进行重点研究。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荣西斜坡带东营组至沙一段储层的沉积、岩性、物性及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该区沙一段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岩性以细砂岩和中粗砂岩为主,为中孔中渗储层,储层分布受沉积控制,荣66井区至荣72井区砂岩最为发育。在明确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控藏因素研究,指导了下一步的勘探评价部署。  相似文献   

12.
王鹏  戴俊生  王余泉 《内江科技》2010,31(5):116-117
饶阳凹陷为一典型的箕状断陷盆地,其中北部自东向西发育东部陡坡带,主洼槽带,中央隆起带,次洼槽带和蠢县斜坡带五个二级构造单元。依据构造单元及构造带的分类原则,并考虑构造体系和沉积体系两者演化的内在联系,将该区划分为斜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沿岸滩坝构造岩相带等四种类型构造岩相带。通过构造岩相带分析,预测该区河间大王庄地区东三段,蠢县斜坡沙一段和马西地区南部沙一段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13.
陈恩  李维锋  张宇坤 《内江科技》2010,31(4):103-103,88
在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重7井区克上组沉积微相特征及油气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百重7井区克上组为一套冲积扇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体,发育碎屑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问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微相。研究区油气分布主要受岩性和物性控制,局部被断层遮挡,储层物性和舍油气性受沉积微相的控制。通过对沉积微相和油气分布的研究,可以为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一、概况面22区位于八面河油田的西南部,构造位置处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八面河断裂构造带南端翘起部位,南部与面120区相连。油层顶面整体构造形态为一北西倾向斜坡,地层倾角3°~5°之间。含油层系为沙三段和沙四段,共有14个砂层组31个含油小层,主要含油层位为沙三上3砂组和沙四段1、4、5、6砂组。油层埋深1023.2~1249.2 m,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面22区沙三上3砂组4小层沉积类型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河口坝、席状砂沉积微相。沙四段1砂组属滨浅湖沉积,主要发育有  相似文献   

15.
邢静 《内江科技》2012,(3):51+60
东辛浅层勘探范围包括东营穹窿背斜构造和辛镇长轴背斜构造以及二者接合部。东营构造在平面上表现为放射状和环状断裂体系,辛镇构造是被两条二级断层切割,近东西向长条状的地堑。该区断层活动时间长,在油气大规模运移的馆陶-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深部油气通过断层、不整合面、储集层运移到浅层,聚集成藏。该区浅层成藏受宏观构造背景控制,大的油源断层附近油气易于富集,尤以反向屋脊断块最为有利,局部受岩性控制。断裂组合制约油气富集程度。实践证明,东辛浅层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张俊锋  柴先平 《内江科技》2014,35(11):28-28
<正>下干柴沟组下段是马北地区主要储集层,而上段是该地区最重要区域性盖层。马北地区下干柴沟组为河流相沉积,本文从河流相层序地层角度探讨河流相储盖组合的形成机理。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沉积了下干柴沟组下段的辫状河沉积,河床亚相砂砾岩储层发育,随着基准面上升,在水进体系域沉积了下干柴沟组上段的曲流河沉积,泛滥平原亚相极为发育,河道砂体孤立分布其中,形成了马北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的区域性盖层。  相似文献   

17.
长岭断陷南部龙凤山地区沙二段长期被认为是该区的主力烃源岩层系,近年来在该层段钻井后获得良好的油气显示,表明沙二段的源内致密气具有相当广阔的勘探前景。本文根据钻井、录井等资料,结合古构造分析,详细研究了龙凤山地区沙二段的沉积特征及源储配置关系,进而探讨源内致密砂岩气的成藏特征。分析认为该区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储集体,砂体与暗色泥岩呈互层状,薄层砂岩被暗色泥岩包裹,有利于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及保存。  相似文献   

18.
张文明  李德鹏 《内江科技》2013,34(3):143-144
受来自西北的近源物源的控制,欧利坨子地区沙三段早期发育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沙三上段沉积时期则形成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在此沉积背景的控制下,沙三上亚段扇中亚相以及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的砂体成为主要的储层,其储层岩性特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内溶孔、胶结物内溶孔、粒间扩大孔和晶间孔等,微裂缝发育差,储层物性特征以扇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沉积为最优,其次扇中砂体,最差为扇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间沉积砂体。  相似文献   

19.
滴南凸起二叠系气藏储层发育段与其沉积前古地貌位置密切相关,古地貌是控制沉积体系发育特征与砂体分布的主要因素。针对研究区勘探程度低且井控程度分布不均的特点,将钻井与地震紧密结合,采用层拉平法对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进行恢复。恢复结果表明该区古地貌可划分为东部隆起带和西部凹陷带2个地貌单元,其中东部受中间高四周低的古地貌格局影响,二叠系砂体呈断续天窗展布,古构造低部位发育有利砂体;西部凹陷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砂体发育广泛,是勘探开发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中段,区块内涉及了杨楼、王集、柴庄油田部分,西部为付湾油田。文章从油气成藏条件出发,通过对研究区生、储、盖、运、聚、保以及时空匹配关系的分析来推断成藏期次和过程。分析表明研究区核三下段地层为主要烃源岩,储层为高孔高渗,物性好,从上到下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断层和层间砂体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组成了油气运移的空间网络,构造与时间、空间配置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