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蓓 《科教文汇》2023,(2):109-112
电路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按照慕课建设要求,课题组确定了校级电路一流慕课建设流程,对课程知识点进行了模块化划分和详细设计,拍摄了课程视频,并对拍摄视频进行了编辑和修改,围绕知识点设计了线上练习题和章节测试题,实现了线上课程的全过程考核。在中国大学MOOC线上开课两年,共辐射2600余名学生的线上学习,同时应用于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已走入人们视野,教育教学改革在各大高校也铺展开来。本研究尝试将慕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将翻转课堂式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英国文化入门"课程中,试图为高校教师今后开展基于在线慕课教学资源的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的翻转课堂式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董丽娟 《知识窗》2023,(11):63-65
慕课为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提供了线上指导和课程视频,有利于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与效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改革。文章以慕课视角下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为研究方向,分析慕课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优势,论述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慕课为载体,构建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措施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兴宇  宁黎华 《大众科技》2014,(4):107-108,111
文章以关系数据理论为例,阐述如何构建"数据库理论"课程知识点体系,如何从逐步细分教学内容中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从中筛选出微课视频库内容知识点的过程。还给出了微课内容知识点选取的原则和方法,为微课视频开发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慕课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典范,被赋予了颠覆高校传统教学方式、激发教学方法改革的潜力。分析了慕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对其优点和缺点的对比发现凭慕课之力难以完成整个教学体系的改革,须有其他内生动力的配合,只有通过试点和实践将慕课纳入正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才能发挥其推动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通过对慕课的优缺点分析,比较了慕课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提出了慕课对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8)
"微课"以短小的微型教学视频的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职业院校重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将实践技能较强的课程制作成微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将实践技能规范的操作步骤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按照视频的指导操作并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本文以活塞环的测量为例,对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技能类微课制作的意义及开发制作过程等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微课程的选题、教学设计和微课制作等过程,为该类课程的开发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微课指的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课程教师以知识点为依据划分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为几个"片段化"视频,用辅助性教学资源加以配之,对知识点内容进行分别标明,这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有利于于学生个性化学习选择。它的特点是聚焦化、智能化、实用化、多样化、快餐化、简单化等特点。在实用英语教学中通过该方法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便于交互式教学的开展对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上形成了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慕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型网络教育平台,该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免费课程,不受时间、地域和受众的限制。慕课平台上的优质免费学习资源,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很多便利。“金属学与热处理”是金属材料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在金属材料行业工作的人和金属材料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该门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并且能够运用自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为例,根据本校的实验慕课教学经验,对目前的该课程的慕课实验教学大纲进行了设计、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越来越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正在进入我们的课堂,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程就是数字化学习方式之一。我们把光传输网络课程拆分成视频碎片,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制作成一个微课,便于学生在自有时间自主学习,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本文以其中一个知识点"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为例,介绍其微课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0.
慕课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本文介绍了结构力学慕课的制作过程、慕课教学的实施,及教学效果的分析。实践表明,慕课教学具有灵活、主动、分享、即时互动等优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叶芳 《内江科技》2019,(7):42-43
"慕课"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把"慕课"教育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有利于均衡体育教育资源,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有利于把体育教学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推进慕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主要有:改变体育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其信息素养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打造精辟体育慕课集,采用多种方式尽量在体育课程中应用慕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工程光学"微课视频库,首先按照教学内容细分原则自上而下梳理了该课程的知识框架,以像差理论内容的细分为例讨论如何建立完整的课程知识点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几何光学基础部分内容为例,进一步阐述如何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作为微课视频库内容,并初步探讨了微课视频开发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13.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作为微学习的一种,微课已经迅速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本文结合微课的特点及实用性,介绍了它在中职"图文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同时还阐述了微课在中职图文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适合西藏高校慕课教学的科学有效慕课质量评价体系。方法通过多维度、多层次、多元化的慕课课程评价体系对慕课课程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从慕课教学质量、教学监控、教学反馈三大方面着手,通过七个一级指标和十九个二级指标进行对慕课的评价,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慕课课程的质量。结论慕课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慕课的教学质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也为相关领域开发更多、更优质的慕课课程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11)
以网络作为基础的慕课(MOOC)是目前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其包括有使用视频、研究研讨、实施作业、考察考核四个方面,对以往的教学形式是一种新的挑战。本论题对比剖释慕课教学和以往教学两种形式教学的区别,研究慕课的教学理念在会计学课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并给予一些完备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植物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阻碍其学习创新能力。慕课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地方高校正在积极应对慕课热潮,按课程特色因地制宜地利用慕课资源实施植物学混合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方式,实现植物学课程"翻转式"教学,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慕课"之路。  相似文献   

17.
慕课在当代教育界可以说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在线课程,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前沿议题和实践热点,慕课的《教育心理学》对于整个教育行业来说是具有很大帮助的,《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为了实施“教育心理学”,文章对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本文基于慕课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研究本科目的开设意图已经对教学的相关设计,想通过本文使得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以及研究方法被人们熟知,形成更加有特色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创业课程受学习环境及学生自律性多方面影响,一直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当然,简单地将课堂教学模式搬到互联网慕课中,也是难以吸引大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因素。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创业类课程,更需要创新改革。通过制作超小知识点动画微课随机组合弥补充慕课时间太长难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不足、通过产教融合吸引社会企业提供资源提升学生实践兴趣、通过知识点课程素材库支持教师授课计划编制实现学生精准知识点学习、促进创业课程平台网络孵化器方向发展实现公益平台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新时期微课教学受到教育界的众多关注并成为了大学教学的新型方式。微课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在整个教学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教学视频作为知识的传播载体引导学生形成在线或移动的学习形式,实现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对教学具体环节进行补充,对教学的资源进行综合运用。本文将对微课教学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构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建筑工程测量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着贯彻"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和教材模块化的指导思想,我校对该课程进行了颇具力度的大胆尝试,在积极推行模块化教学同时积极进行测量实训.笔者通过几轮测量实训课的技能培训教学实践,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教师的教法,总结出一套"展、问、启、评"四字教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