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洋 《科技风》2011,(13):49
海底可燃冰清洁、高效、储量大的特点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正逐步成为人类未来能源组成的主要部分。在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藏之前,我们必须要对可燃冰藏的形成机制进行仔细研究。本文将对海洋型可燃冰的成因做出可能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君立 《百科知识》2010,(1):21-22
有这样一种“冰”,只要你用燃烧的火柴接触它,它就会被点燃并产生火焰,为你提供热能,这就是“可燃冰”。有科学家认为,一旦开采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可燃冰会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据相关估计,仅仅是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就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但是,前景真的如此光明吗?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南海北部陆坡已经探明大量的可燃冰.其能量相当于185亿吨石油。经过多年研究和勘测,中国研究人员对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已经心中有数.接下来将优选出一批可供钻探目标区,并着手准备可燃冰的试验性开采。研究员说,在整个南海,可燃冰的储量更为可观,估计有数百亿吨。可燃冰类似于固体酒精,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冰状固体物质.其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能量密度很高,主要分布在海底.在陆地冻土带也有一定分布。  相似文献   

4.
<正>"可燃冰",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为数不多的化石类能源之一,遇火即燃,且清洁无污染,是全球公认的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绿色能源。目前已经发现的石油储备量可供人类40年使用,天然气还可用70年,煤炭还可用190年。据科学家预测,"可燃冰"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煤炭、石油全球储量的两倍,是常规天然气的50倍。有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了希望,整个世界的能源格局或将发生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5.
《大众科技》2008,(11):4-4
中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近期在武昌造船厂建成下水。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建造的该船,以海底“可燃冰”调查为主,能在海上航行60天无需补给。  相似文献   

6.
王宁寰 《今日科苑》2013,(12):63-65
新闻背景日前,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已成功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这是全球首次通过在海底分解"可燃冰"取得天然气,标志着日本在可燃冰开采的商业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1.特殊环境中储藏的新型能源以往人们谈到能源,首先想到的是能燃烧的煤、石油或天然气。  相似文献   

7.
日本经济产业省3月11日发布信息说,开采天然可燃冰的实验获得了成功。开采试验是在加拿大的西北部进行的。除日本外,加拿大地质调查所、美国地质调查所、德国地球科学研究所都参加了这一试验。试验中,工作人员打了一口深1200米的钻井,井一直通到可燃冰层,通过井注入温水后,可燃冰的甲烷便溶在了温水中,然后把溶有甲烷的温水再抽回地面,进行分离得到甲烷。可燃冰又称甲烷水化物,多数蕴藏在地球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深海海底100—300米的地下。可燃冰是甲烷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吸入水分子而形成的结晶体。其形成的条件是:…  相似文献   

8.
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所含的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现在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作为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石油替代能源,可燃冰是否能扫除石油危机所带来的焦灼感?技术上的突破是可燃冰商业开发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9.
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2月14日宣布,其钻探可燃冰的工作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力争于当晚开始在爱知县渥美半岛近海海底进行钻探,为明年的生产试验做准备,本次钻探工作预计将持续到今年3月下旬。  相似文献   

10.
“可燃冰”作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固态形式存在于海洋深处的岩层中,它的形成条件和提取方式一直都是地质学家研究的重点。日前,我国科学家首次在模拟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可燃冰”,并成功地点燃了提取出的气体。这项实验是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室中完成的。实验通过模拟海底低温高压的环境使反映釜中的水和气体发生了变化,并通过安装在反映釜中的微型摄像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变化的全过程。人工合成提取“可燃冰”在我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己成为全球第一个可燃冰试采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消息传出,举国欢庆,世界瞩目。本刊曾在2017年第9期上刊登《可燃冰——不只是睡着的水,还是燃烧的火》一文,对可燃冰进行了相关介绍,之后有读者提出,希望多介绍一些可燃冰开采技术和我国的最新科技突破,因此我们特地编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6,(11)
可燃冰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清洁能源,已经被世界公认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着重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开采方法和发展前景讨论可燃冰的研究发展,以期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着丰富的海洋能资源,而各项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海底油气资源的开发成为了可能。海底油气运输管道,作为其运输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输出油气的管道容易造成管道损伤造成大量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海洋环境污染巨大,因此,海底管道检测对于节能环保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海底管道金属探测器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4.
姜山 《未来与发展》2013,(9):62-65,37
自2009年起,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能源消费大国。然而由于中国自身能源储藏量不足,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能源安全问题已经危及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安全,实现能源安全,刻不容缓。近些年来围绕南海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不断发生摩擦,对油气资源的争夺是诱因之一。南海"可燃冰"储量丰富,两岸若是能合作开发南海"可燃冰",不仅能加强对南海领海的话语权,强强联手更能加快开发"可燃冰"的步伐,尽早实现中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5.
可燃冰     
正当国际社会急切地感到能源日趋紧缺的时候,地矿专家发现,在海洋中还大有潜力。当今全球的石油产量已有1/3来自海上,其份额还在急速地增大之中。据估计,海底石油的资源量在7 000亿吨以上,天然气资源量200万亿立方米以上。海洋石油是人类在开发新型替代能源之前的主要希望。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海洋里还有一种能源储备也许知者不多,那就是“可燃冰”。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资源的重要性日渐提升,技术的空间流动日渐频繁,客观上也要求这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不断加强。文章主要从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技术流动的动力机制、基本要素、流动环境以及二次开发的相关研究等方面总结了技术流动的研究成果。强调要结合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以知识资源的开发及其效益发挥为视角。进一步探究技术流动的空间规律。  相似文献   

17.
<正>可燃冰既然是"冰",自然其温度也不会太高。然而,我国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的消息,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对可燃冰的关注度持续升温。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可燃冰的世界,去了解关于可燃冰的更多秘密。颠覆常识的可燃冰俗话说,水火不容。冰作为固态的水,自然也是不能燃烧的。可是,可燃冰却是一种可以燃烧的"冰"。那么,可燃冰到底凭借什么颠覆了我们的常识呢?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快对可燃冰的商业开采步伐,我国科学家首次针对南海可燃冰开采进行模拟研究,并取得了系列进展。这是记者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悉的。  相似文献   

19.
以美国页岩气开发利用带动的能源革命为范例,对照分析中国与美国资源禀赋与开发情况,根据现有规划及专家预测的中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并类比分析煤层气、可燃冰、致密气、页岩油等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对电力行业以及整个能源和国家经济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消息称,我国首次对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消息一出,引起广泛热议,很多媒体称"这将推动一场新的能源革命"。7月29日,可燃冰试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圆满结束。可燃冰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到底有多大的价值,为何能让全国人民如此欢欣鼓舞?可燃冰的奇怪身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