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科研能力突出、教学能力欠缺的问题,这与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相去甚远。针对这一问题,该文首先用矛盾论的方法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对立统一性,然后基于该分析,提出了高校青年教师应该以科研反哺教学,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也给出了具体的科研反哺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学是推动中药学发展、促进中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枢纽。中药学专业人才不仅肩负着中药文化传承的使命,还应具备推动中药学发展的能力。教育与科研是高等教育的两大支柱,教学与科研的融合能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满足新时代培养综合研究型中药学人才的要求。该文从教学质量、教学体系、科研反哺教学面临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科研反哺教学的设想四个方面,探讨了科研反哺教学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体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发挥科研的"反哺"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可利用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挖掘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完成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单片机原理和接口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应用科研反哺教学的思想,用机器人智能控制科研项目技术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该内容包括了项目设计型教学、研究型问题、工程型作业及项目验收型考核。大学生机器人类比赛及参与科研的各类实践活动的成果表明:该课程教学改革行之有效,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范松义 《内江科技》2014,(6):99-100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核心任务,我们既要重视教学,也要重视科研。高校的科研有两个层面,一是学术研究,二是教学研究。科研会为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21,(1):95-96
为了培养新时代制药工程创新人才,本文以洛阳师范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①科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②开展制药工程卓越班计划;③构建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经过探索和实践,在制药工程专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科研反哺教学"激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卓越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前天在BLOG上写了自己关于科研和教学关系的苦恼,网友们看后也纷纷写出了自己或家人的苦恼。看来,科研和教学的矛盾并不是我个人或单个大学的事情,而是具有共性的。那么如何来理顺科研和教学这一关系呢?下面是我的一点建议和思考,和广大网友继续交流,也供决策者参考。一、岗位细分类。分出科研、教学、科研 教学、教学 科研等多种岗位类型,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让教师自己报名自己选择属于哪个岗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临床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临床科研成果促进临床专业建设方面论证临床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助力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强调临床科研成果的转化及应用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优化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高校的育人机制与质量对国家发展、社会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家和社会不断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由此出现严重倾斜的现象。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力,其重要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但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不能忽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科研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有利于缓解当前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失衡现象,同时对提升高校教师的核心素养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探索该模式下科研反哺教学的有效实现方式。文章首先通过学习通平台重构课程内容,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料库,并将最新科研成果以实例、案例等形式导入教学中,实现科研成果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同时通过学习通平台线上和线下资源,与学生展开主题讨论、文献交流、PPT答辩等教学活动,营造沉浸式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科研探索的氛围中全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理工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为此,我院创新开设《科学研究方法》一课,力图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本文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课程分析与教学思考,以切实提高《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也供广大高校教师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11年"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时间利用状况调查"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造成高校教师工作时间尤其是科研时间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高校教师不仅在教学、科研和总工作时间上存在性别差异,而且在睡眠、家务劳动这些非工作时间上也存在性别差异,这些差异在控制了年龄、婚育、学历、职称、机构类型的情况下依然显著存在;第二,非工作时间尤其是家务劳动时间的性别差异,是工作总时间和科研时间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务劳动作为中介于性别与工作时间/科研之间的解释机制是显著的。上述发现意味着,对于高校教师群体而言,家庭内部不平等的性别分工延伸并影响着职业领域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职称评审中教学、科研绩效评价的替代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进功  汪应洛 《科研管理》2005,26(3):144-152
本文论述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教学、科研绩效评价替代性的关系,给出了教学、科研工作绩效评价替代性的定义,不同的职称评审模式与替代性等。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教学、科研绩效评价权重变化对替代性强度与替代性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在科研上,用朱嘉的话来说,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研究者。在无数前辈的面前,自己在材料研究领域只做了一点小工作,依然是一个刚"在路上"的赶路人。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路上"的朱嘉带着自己的团队,步履坚定地向一个个新台阶迈进。在教学上,朱嘉说,自己是"野路子",但"野路子"也慢慢悟出独属自己传道、解惑的新方法。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立志要成为一位"人师"是朱嘉永恒的追求。此刻,他还在"人师"  相似文献   

15.
从当前高校科研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中分析,部分高校教师丧失科研积极性是导致科研舞弊、经费滥用等现象的罪魁祸首.本文在总结了现阶段影响高校教师科研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议高校科研管理实行"人本管理"、通过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优化科研环境、重视科研人员的科研道德管理,加强校内团队建设,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当前高校科研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中分析,部分高校教师丧失科研积极性是导致科研舞弊、经费滥用等现象的罪魁祸首。本文在总结了现阶段影响高校教师科研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议高校科研管理实行"人本管理"、通过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优化科研环境、重视科研人员的科研道德管理,加强校内团队建设,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林慧 《西藏科技》2007,(11):39-41
文章认为,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学和科研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过于重视科研而忽略了教学工作,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和科研融合机制必须解决高校教师的评价体制,教师本身的教学和科研之间如何融合以及教师和教师之间如何建立一个机制,做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国高校教师的科研伦理意识和科研伦理行为状况,并探索高校教师科研伦理意识与伦理行为之 间的关系,对全国范围内621名教师,以自编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种科研论理项目抽样基本都有超过50%的结论,甚至有超过80%,科研行为的发生率在所有18个科研行为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表明高校教师的科研伦理意识和伦理行为既有不足,也有合乎伦理要求之处,且其科研伦理意识与科研伦理行为有统计学相关,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科研伦理意识来改善其科研伦理行为.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0,(20)
翻转课堂是把传统的"教师课上讲授,学生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课前观看微课视频,课上探讨疑难问题,巩固理论知识"的翻转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本文将翻转课堂应用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因子分析是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取因子分析法可以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估,能够从五花八门的指标中找出公共因子测定教师评价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能够解决传统的主观因素确定指标权重的问题,使得教师评价更加客观、合理;由于高校教师评价指标复杂且样本数量较多,因子分析可以通过SPSS软件进行操作,对数据的检验、提取公共因子、计算因子得分等程序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了4个教学能力指标公共因子,分别为教学质量、师生关系、教学研究、教学创新;科研能力指标共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分别为科研产出、科研成长、科研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