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20,(22)
"三全育人"是指在育人过程中全员参与、全程设计和全方位推进,在学生群体中突出教育的实际效果。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育机制相结合,在教育中实现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领统一的过程,通过思想与实践达到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文是在"三全育人"理念下,结合新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情况,研究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从教育效果、保障机制、实施路径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研究如何创新大学生理念信念教育实现路径,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蒋琼 《大众科技》2012,(11):149-150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而专业社会实践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内在要求,所以开展专业社会实践,实现专业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互贯通连接,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也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然趋势,从而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5,(19)
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开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结合工作实际和经验,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把育人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全力培养合格的和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社会实践是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纽带。是青年学子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有效途径。要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效果,真正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首先应认清和处理好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六对关系。  相似文献   

5.
吕云超 《科教文汇》2009,(27):71-71,95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从它的育人功能出发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即思想升华型、专业巩固型、科研创新型、文化提升型、爱心奉献型。本文从以上五种类型来分别研究其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从它的育人功能出发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即思想升华型、专业巩固型、科研创新型、文化提升型、爱心奉献型。本文从以上五种类型来分别研究其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近年来,各高校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大力组织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湖南理工学院长期坚持抓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先后18年连续15次获得全国先进单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该活动从制度设计、教育培训、途径探索、机制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的构建,使活动开展做到了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茜茜  杨莉 《科技风》2022,(6):151-153
实践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是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为例,探索以实践育人为媒介,以科研育人为目标,将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进行深度融合的“一二三四五”工作体系,在社会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规律,开展科技创新,用科技创新的成果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展实践育人新平台,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的建设是高校教育内涵提升与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三创"能力培养是完善新工科人才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因此,本研究从高校"三创"育人的理念与价值、学生主体、课程与师资梯队建设、育人环境塑造、平台搭建、评价体系建设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思考,探索新工科教育与学生"三创"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与融合,能够对高校新工科教育内涵不断丰富,以及我国产业提升发展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已成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依赖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对高校"三全育人"实践途径进行研究论述,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由岳修峰等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研究》一书,将高校立德树人之工作要旨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教学导向,多层面探索高校教学成效提升的切实路径,为高校良好运用"三全育人"教育途径进行现代化教学体系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多方面挑战,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重要力量,在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严重,应该通过积极转变观念、创新队伍管理体制、创建有效交流平台、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等措施,构建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形成协同育人教育合力,不断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组织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深入基层,为社会服务,结合社会工作或生产一线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教育、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课外教育活动。如何借助国家大型赛会活动平台,通过加强对社会实践过程的引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鼓励大学生自觉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高校开展德育教育、实现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总要的地位。目前在各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中存在较多问题。通过建立学生自主研究思想政治科研机制;建立校校联合共同培养机制;完善各项社会工作内容,让学生加强意识;加强学生思政社团建设,拓宽教育平台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1,(31)
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正确指导下,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当前高校心理育人的实践困境,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研究:完善顶层设计,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心理育人合力,创设良好的心理育人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期等。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5)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国家精准扶贫方针有效推行与实施的重要手段。当前,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存在着活动主体的思想认识存有偏差,活动保障机制相对滞后以及对实践活动基地的持续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通过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工作、创新"三下乡"的育人内容与手段、构建完善的社会实践基地项目化机制等措施来提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从而帮助党和国家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取得重大胜利,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我省高校大学生社团发展蓬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注重开发研究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实践育人功能,将对我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社会、学校管理层面、学生社团整体层面和学生个体层面等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抑制了大学生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坚持科学原则,把握社团特点,借鉴国外经验,科学地管理指导建设学生社团,将使学生社团的实践育人工作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姜朝晖  郝鑫 《科教文汇》2013,(13):9-11,15
我省高校大学生社团发展蓬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注重开发研究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实践育人功能,将对我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社会、学校管理层面、学生社团整体层面和学生个体层面等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抑制了大学生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坚持科学原则,把握社团特点,借鉴国外经验,科学地管理指导建设学生社团,将使学生社团的实践育人工作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雯 《科教文汇》2020,(11):37-38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了传统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反思了育人功能不足的原因;第二部分说明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的体现,着重于从思想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以及能力素质四大方面来进行详细论述;第三部分阐述了本文在推进实践育人工作方面的有益尝试与探索,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来引导大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强化价值塑造,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服务区域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吉庆 《内江科技》2011,32(5):97-97,84
大学生廉洁教育既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又与高校共青团一样有着育人成才的教育目标。而高校共青团通过开展理论教育、宣传引导、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及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等各种形式的工作,可以有效的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  相似文献   

20.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应注意专业教育与全员育人的结合;校园文化与养成教育的结合;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的结合;社会实践与社会力量的结合;普及知识与重点培养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