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15,(24)
微信以其便捷快速的信息接收和传输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气象部门借助微信平台发布、传播气象服务信息,开展气象灾害预警和科普宣传工作,有效发挥了"气象微信"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也提升了气象部门的服务能力。阐述了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介绍了平台模块组成,并从如何满足公众需求、公众平台团队的运营、公众平台品牌打造等方面,讨论了关于气象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曹甜甜 《科教文汇》2023,(17):24-2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微信公众号已成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关系到思政教育的实效。该文基于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分析和“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中微信公众号的历史文章数据,总结了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最后从内容质量、互动策略、推送时间和服务功能四个方面出发,提出提升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运营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的以其息资源丰富和沟通方便快捷的优势,快速成为高校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相互交流和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它在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学生管理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微信微信公众号为例进行研究并提出,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平台改进与提升,理清团学微信公众平台的目标,提出提升高校团学类微信公众号的有效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技术以山东农业科研机构开通的信知服务微信公众号为例,详细分析了一年来的用户增长、图文消息、菜单分析、存在问题等运营情况。选取同类型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推送数量和时间、图文并茂、关注社会热点、增加原创、读者互动等提高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建议。为农业科研类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和运营提供借鉴,使之成为农业科技宣传推广和应用中一支优势突出的新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及移动客户端的成熟,以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和较快的发展。微信公众号是在微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继承了微信的方便性,快捷性,即时性和易操作性赢得了人们的青睐,被广泛的使用。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图书馆系统的结合,方便了读者在查找文献资料,借阅图书等方面的便捷。各大高校图书馆纷纷建立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公众号管理服务平台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就微信公众号在图书馆的实践应用作简单的探讨,希望能为图书馆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青海省公众气象服务为例,分析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气象网站、报刊等传统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在气象信息传播服务中的发展变化。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方式呈现新特征,气象服务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提供主体更加多元。  相似文献   

7.
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密不可分的一种网络活动的主要载体。本文研究的是在微信等新媒体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使用微信等新型媒体处于正常状态,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等新型媒体行为活动中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的变量有"参与微信互动测试"、"关注公众号"等,负向预测变量有"发布照片"、"点赞"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普及,"两微一端"是各大城市官方主流媒体从纸媒转战新媒体的模式之一。西藏主流媒体与时俱进以注册微信公众号为例子,目前各大官方主流媒体注册的微信公众号有"中国西藏网""西藏日报""网信西藏"等100多个官方微信公众号。文章以西藏日报为例,根据相关资料了解到西藏日报目前打造了"八报、一刊、两网、一端、13微、一网群"为格局的媒体集群,且该公众号以第一时间发布国家事件的独特内容权威平台收揽了10万+的粉丝,它不仅担负着西藏地方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而且对于弘扬西藏的社会正气、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微信推送文章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试图找出影响学术期刊微信推送文章传播效果的因素,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融合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引入新闻编辑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微信传播力指数(WCI) ”为标准,将排名前50%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和后50%的微信公众号分为A、B两组,对A、B两组的微信文章进行比较,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等,分析了72个学术期刊公众号中的1222篇文章。【结果】 发现传播效果好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时使用了更灵活的多媒体手段,更重视内容的筛选和修饰。【结论】 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加快了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学术期刊应更加重视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学术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气象服务多媒体发布渠道不断拓展,气象部门纷纷开始通过微信开展气象服务。本文针对普遍存在的气象微信开通容易推广难的瓶颈问题,对"赤峰微天气"微信公众号推广活动的开展关注量的增长情况进行解读,分析推广宣传中主要采取的推广方式,总结出气象类微信宣传的有效方式和值得注意的问题,为各级气象部门微信服务账号进行宣传和推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析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完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提升服务效果。【方法】基于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调查情况,总结和分析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结果】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命名未能体现期刊品牌、使用偏重科技类期刊、功能与结构参次不齐、信息服务未多样化、内容受制于传统纸版期刊。【结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在体现学术期刊品牌、加快认证进程、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推送效果、加大平台宣传、提升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努力。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微信使用热潮,文章以湖北省档案馆推出"读档"微信公众号为例,用SWOT方法分析了"读档"微信平台下档案宣传服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提出了可行的优化建议,希望通过对个例的研究分析,为档案微信平台的改善与发展带来更多启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揭示了读者利用信息资源的现状,建议图书馆同步开展面向师生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推送,通过网上论坛、微信公众号、读者QQ群等新媒体手段,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30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31个微信公众号近两年的发文情况,包括发文天数、发文篇数、文章阅读数、点赞数等,分析得出各公众号的发文特点,着重对篇阅读数top10文章进行了内容分析,以及名人逝世时的馆藏推介特点与阅读推广特色,研究结果可为大学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传播力领先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与传播策略,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借鉴。【方法】 以微信传播指数为标准,从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400种CSSCI来源期刊和694种CSCD来源期刊中,筛选出104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总结其建设步骤与内容生产策略。【结果】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在开通、维护和提升期对应着不同的建设目标,传播力领先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主要采用了学术文章的高级搬运工、科普知识的传播者、行业资讯的传声筒和综合内容的集成体4种传播策略。【结论】 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是不断积累与修正的过程,学术期刊应在明确公众号定位和目标用户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传播策略,逐步提升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院校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提升实验室利用率,可以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中。其中,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重要形式之一,能够应用在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中,满足实验室管理需求,获得理想的实验室管理效果。通过分析现阶段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微信公众平台新媒体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福州市大学城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WCI微信传播指数分析了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信息传播影响力排名,包括公众号的热门文章、粉丝活跃数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最后,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提升策略,为同行建设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18)
本文对新型媒体"微信"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总结归纳了"微信"的诸多特点。详细阐述了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在气象服务与宣传工作中的意义,探索微信在气象服务与科普宣传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H5+微信”的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索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转型和媒体融合之路,提升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的策划能力和移动互联网传播水平。【方法】 采用“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对刊物宣传、专题组稿、增强出版、新闻事件深度报道、热点抓取、会议和活动宣传、为广告客户提供增值数字广告和服务等进行探索和实践。【结果】 在“煤传媒”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中融入“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取得了比常规微信宣传方式更好的传播效果。【结论】 “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可大幅提高科技期刊数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的水平,有效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已进入以移动传播为主的智媒时代.我国各级气象机构开展的公众气象服务与新媒体时代传播环境及用户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和技术的变化,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新媒体时代公众气象服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新媒体时代公共气象服务挑战发展战略、开展生态圈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