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给北极熊以喘息之机 2010年,对北极熊来说的一个好消息是,科学家估计,虽然北极气候变暖,但加拿大北部地区和格陵兰岛周围的海冰不会消融。科学家还预测,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抑制,海冰将不会面对一去不归的“临界点”。海冰构成了北极熊的主要栖息地,2010年,美国还将阿拉斯加州北部一片近5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划为“关键栖息地”,使北极熊免受航运和石油钻探活动的侵扰。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北极冰盖日益消融,北极在资源、交通及地缘战略等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美俄等北极地区国家,正大力发展极地装备与技术,全面构建极地监视、通信及破冰航行能力,以支撑未来北极地区的战略竞争及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11,(23):10-11
冰层消退与北极科研条件的变化2010年冬天,加拿大北极的部分地区变暖的纪录被再次打破。哈德逊湾珊瑚港,一月份中连续几天的气温有记录以来首次上升到零度以上。整个北极地区,极端气候条件已正成为常态。自1979年开始北极卫星观测以来,九月份海冰的覆盖面积以每十年12%的速度递减。尤其是过去的五年,覆盖面积已降至历史最低值。海冰层正变得越来越薄,这使得其对气温上升更敏感、更脆弱。气象模型预测,在本世纪下半叶,夏季海冰将大范围消失。然而,目前冰层的消失速度已超过了模型预测,这表明海冰消失将更快出现。  相似文献   

4.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31日报告说,由于北冰洋海冰不断消融,其上空的云层正随之减少。研究人员认为,这将加剧北极地区变暖趋势。  相似文献   

5.
陈晓龙  王平 《资源科学》2021,43(6):1260-1274
北极地区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北极升温速率超过全球平均速率的2倍,这一“极地放大现象”和海冰的快速消融不仅造成当地环境的剧烈变化,还深刻影响着中纬度的天气和气候系统。深入理解气候长期趋势的季节和地理分布特征,有助于应对北极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并为未来开发北极资源服务。考虑到北极地区观测台站稀疏带来的不确定性,本文利用多套格点化的观测分析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线性趋势分析,研究了1979—2017年60°N以北陆地地表温度、降水、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及相关极端气候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①各资料中气温变化的一致性很高,但对于降水在2008年之后的变化,不同资料差异较大,可能是金融危机下可用台站数量急剧下降造成的。②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能够很好地再现北极陆地温度和降水的整体增加趋势,变化速率分别约(0.57±0.07) ℃/10 a和(0.10±0.05) mm/d/100 a。春、秋、冬季升温趋势强,而夏季升温趋势较弱。北冰洋沿岸地区升温速率最大,局地可超过1.0 ℃/10 a。③降水的增加趋势在秋季最大。西伯利亚降水的增加与局地升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中秋季西伯利亚东部平均和极端降水的增加趋势可达热力学约束的8 %/K。④夏季气温日较差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春季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增大趋势,其他区域则以减小趋势为主。气温年较差在北欧、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呈减小趋势,在西伯利亚西部和东部呈增加趋势。无论冬夏,温度最小值的升高趋势比最大值更显著;冬季温度最小值的升高趋势比夏季更显著。研究表明,地表升温是北极陆地局地降水增加的重要驱动因素,不同区域降水变化的差异则可能与环流变化有关;观测台站数量的减少对降水趋势的监测有显著影响;ERA-Interim可作为北极地区观测分析资料的重要补充,特别在台站稀疏地区和台站数量减少的时段,ERA-Interim可提供一致和可信的气候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而这使得商船通航北冰洋成为可能,连接亚洲与欧洲乃至北美洲的航道长度,有望大幅缩短。人们阅读世界地图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以北极为中心,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距离,竟然如此之近!这一前景给未来世界经济版图带来无限遐想空间,作为近北极国家和北极事务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的北极政策受到环北极国家积极研究,中国提出的“冰上丝绸之路”倡议吸引多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11,(23):10-10
2010年冬天,加拿大北极的部分地区变暖的纪录被再次打破。哈德逊湾珊瑚港,一月份中连续几天的气温有记录以来首次上升到零度以上。整个北极地区,极端气候条件已正成为常态。自1979年开始北极卫星观测以来,九月份海冰的覆盖面积以每十年12%的速度递减。尤其是过去的五年,覆盖面积已降至历史最低值。海冰层正变得越来越薄,这使得其对气温上升更敏感、更脆弱。气象模型预测,在本世纪下半叶,夏季海冰将大范围消失。然而,目前冰层的消失速度已超过了模型预测,这表明海冰消失将更快出现。  相似文献   

8.
人类对北极降雨的影响新的发现提示,在过去半个世纪,北极已经成为一个更潮湿的地方,而人类至少负有部分责任。这一消息对气候研究人员来说尤其重要,由于北极独特的地块结构以及它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北极气候的异常实际上可以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在绘制了北极地区平均历史  相似文献   

9.
海冰与冰川的融化愈演愈列,永冻土的解冻有增无减,而冻原正节节退却,让位于灌木丛。这些变化不仅与北极地区息息相关,而且势将波及全球。科学家正竭尽全力弄清它们可能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俞勇 《科学中国》2006,(5):30-34
海冰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全球能量平衡和极区海-气相互作用有着重大的影响。最多时地球表面13%被海冰覆盖,主要分布在南极海域和北极海域。在冬季,厚1米左右的海冰在南极海域绵延2000多万平方公里。以当年冰(first-year ice)为主,大部分海冰在夏季融化。而北极海域存在大量的多年冰(multi-year ice),厚达2米以上,其中北冰洋的永久浮冰区面积高达78万平方公里,占北极海域最大海冰覆盖面积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     
<正>北极放大现象的物理机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罗德海研究员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研究了北极地区由于海冰融化导致的海表热量的储存与释放的变化过程对AA现象的影响。该研究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基于ERA-Interim观测资料以及CMIP 5中38个耦合模式集合分析了1979—2016年期间AA,海冰覆盖(SIC),辐射以及热量通量的历史趋势的季节性变化,发现强的AA效应只发生  相似文献   

12.
《自然》     
《科学中国人》2023,(4):10-15
来自卫星的全年海冰厚度记录《自然》封面:2018年8月期间融化的北极海冰,由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的机载海冰测量系统“冰鸟”拍摄。《自然》杂志第7927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北极海冰厚度的全年估算数据。气候变化正在使北极海冰以千年未见的速度减少,但在每年的5月至9月,在这一关键融冰期测绘海冰厚度一直没有现成的方法。研究团队利用深度学习及对欧洲空间局的卫星观测数据的数值模拟,生成了他们的融冰期数据集,并用“冰鸟”的机载测量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团队希望这份全年海冰厚度记录将增进大家对北极气候反馈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给北极和南极造成的影响大相径庭:北极的海冰在融化,南极的气温在降低。科学家在5月6日发表一份极地气候研究报告中说,地球的北极和南极都受到太阳辐射和引起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水平不断上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海阔天空     
据美国宇航局的卫星照片观测数据,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减少,这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了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在北极地区的夏季,也就是北冰洋冰层覆盖率最低的季节,气温每10年平均上升1.22℃;海洋冰层覆盖面积逐渐缩小,海洋冰层温度每10年平均上升0.33℃。过去的100年当中,北极地区每年春天都要提前,秋天延长,北冰洋冰面的融化时间多出了10~18天。目前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北极地区气候的变化尤为突出。你所在的学校有塑胶跑道吗?你知道漂亮的塑胶跑道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吗?在第二届中国…  相似文献   

15.
正十几年前,科学家就开始嚷嚷气候变暖这个问题。他们担心温度升高会给世界上的生物带来影响。2010年,一些人提出了"如果地球温度升高,北极熊该怎么办"的问题,在2014年,人们便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北极熊开始吃海豚全球气候变暖后,北极冰盖数量急剧减少,像美国阿拉斯加海岸的海冰已经向北撤退了几百公里。而冰盖数量减少对北极熊捕食极其不利。北极熊最爱的食物是海豹,特别是环斑海豹。它们习惯于潜伏在冰盖上进行捕  相似文献   

16.
气候     
正北极近期快速变暖使得全球变暖继续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罗勇教授团队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张向东教授、国家气候中心聂肃平副研究员等合作,重建百年北极温度,揭示全球变暖并未停滞,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该研究重新建立了一套时间跨度达百年以上、时空协调性强的北极地区地面气温序列,揭示了北极地区的快速升温可能抵消了近年来热带东赤道地区降温对全球平均气温的影响;全球升温的空间分布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趋势并未改变。北极地区观测资料的缺乏对全球平均温度计算的影响远大于南极地区。对新资料的分析澄清了当前对全球变暖是否停滞的争论,即全球变暖仍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07,(9)
随着全球的变暖,专家预测在未来的25至30年内,北冰洋的海冰将有可能在夏天消失。作为地球最后的宝库,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周边各国有着致命吸引力。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穿过北冰洋、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通道"将形成新的"大西洋——太平洋轴心航线"。哪个国家若能控制北极地区,不仅控制了战略要道,也控制了新的世界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18.
余夫 《百科知识》2012,(11):40-43
正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严寒的冰雪环境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于是有人突发奇想:那就将北极熊迁移到南极洲吧!这听起来似乎是一种合理的做法,因为毕竟都是极地地区,气候条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那么,这个想法真的能实现吗?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指能够维持野生动物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变暖正在加剧的事实已经非常清楚。2007年IPCC第4次评估报告更加肯定了全球持续变暖的事实及其成因。例如,通过对北极2000~2006年的卫星照片分析表明,北极永久海冰层正以每10年7%~10%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2007,(8):6-6
德国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北极气温不断升高,那里的“隐居者”——蜘蛛在生活习惯和生理上都发生着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球气候变暖提供了佐证。 尼克尔介绍说,在北极生活着许多种类的蜘蛛,它们适应了北极寒冷和缺少食物的环境,大多数蜘蛛往往需要7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发育成熟。然而,他们研究发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平均气温升高,一些蜘蛛的生长速度加快,提早进入成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