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线数字发射电路采用无线发射芯片TRF4900。TRF4900是单片集成的、低价格的、能提供完全功能的多通道FSK发射器。现着重介绍应用电路、与微控制器连接的电路以及特性参数的设置等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555定时器是一种模拟—数字功能相结合的中规模集成定时电路。它结构简单,使用灵活,用途十分广泛,利用它只需加少量的外围元件就可以构成多种波形发生器、多谐振荡器、定时延时电路、双稳触发电路、报警电路、检测电路、频率变换电路等。本文主要介绍555定时器内部电路及其逻辑功能,以及由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电路的应用,说明在实际生产中,只要将其各个功能加以综合应用,便可以得到许多实用电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枯燥、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特点,将Multisim仿真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通过在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教学、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环节中的具体电路应用,阐述了Multisim仿真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各个环节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时代,通信设施分布不均、应用场景有限等数字鸿沟问题加剧了国家、各类组织及用户之间矛盾,如何弥合数字鸿沟成为社会中各类组织和个体共生的关键。企业作为数字经济主体,其对数字鸿沟的产生与解决具有重要作用。那么,企业如何弥合其与相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体间的数字鸿沟?现有研究关注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及国家和社会层面解决方案,缺乏企业层面的讨论。鉴于此,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追踪并解析华为弥合数字鸿沟的过程,以回答“企业如何弥合其与社会中其他组织和个体间数字鸿沟”这一重要问题。研究发现:(1)基于企业主营业务的赋能机制是其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围绕主营业务,案例企业通过“从基础设施到产品设计再到知识传授”的逐级赋能弥合3类数字鸿沟,进而实现与合作伙伴、用户及公众共生。(2)在具体行动中,案例企业通过设定实践目标、执行策略和焦点领域,分阶段消除数字鸿沟。本文结论为其他企业立足自身产品/服务等业务弥合数字鸿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将不断运用到我国的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是我国电路中重要的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也是我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科目。在电子电路中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但是,两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应用到相关领域时,应合理的分析两种技术的优劣,使这两种技术在应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与数字电子技术基本概念,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的优劣以及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的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这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期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城市、环境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一系列数字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城市建设中,其对于数字城市的构建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数字建设中,基础测绘是重要基础,需要充分重视,采取正确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5)
多功能数字种电路是采用数字显示的基本电路,按照时间"分"、"秒"进行计时,测算时间的一种装置。通过稳定测算可以保证精度,与传统的机械钟表相比,更加具有参考的意义。同时多功能数字时钟可以通过计时的方法,完成日期、星期的计算,可以对时间进行自动校正处理,具有直观的自动电子显示功能。本文将针对其原理、电路、功能、软件、仿真实验等多项功能进行组合分析,研究适合电路的有效制作方法,加强电路的实际应用效果。从设计角度,加强多功能性的应用创新,实现采用数字电子技术完成时间、计时等多项任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凌朝东  刘蓉 《学会》2000,(10):35-37
介绍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及EDA技术在数字系统设计这一较新方向的一些尝试性应用。提出一种采用Lattice公司PLD芯片 ,并利用窗函数法实现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设计了一个十阶FIR低通滤波器 ,通过软件程序进行了仿真验证和硬件实测 ,结果表明电路工作正确可靠 ,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数字电子的综合应用、课题设计及电路解读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并以一个具体电路的设计为例,说明数字电子综合应用、课题设计及电路解读的全部流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Multisim12平台设计了一款具有整点报时、12或24小时切换、校时、驱动、时分秒显示功能的数字电子钟。晶振秒脉冲电路经过在面包板上实际测试可以实现,其他电路在Multisim12仿真平台可以成功实现。电路结构采用层级化设计模式,清晰明了。10个底层电路采用分立元件实现具体功能。采用分立元件可以检验学生对基本元件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功能应用的熟练程度度。通过Multisim12软件的仿真,为后续数字钟的实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数字万用表基本构成和功能进行简单总结,提出将数字万用表应用在汽车电路检测中的具体方式,以期为我国汽车维修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徐留金 《内江科技》2023,(12):39-40+42
<正>乡村治理是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而数字赋能可以通过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有效地改善乡村治理水平。本文在阐明数字赋能对乡村治理智能化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剖析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智能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为乡村治理智能化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向以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稳定性强等为优点方向发展。电源技术尤其是数控电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技术,服务于各行各业。本文介绍可调遥控电源开关的设计,该设计采用红外遥控系统,由红外遥控发射电路发射红外信号,通过红外遥控接收电路接收信号并进行解调,控制电源电路输出所需电压。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正逐渐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方面,包括传统的建筑领域。本文根据制作历史建筑三维模型,进而制成由外部到内部漫游视频的经历,探讨了所涉及的数字技术及其在建筑三维虚拟表现中的应用(包括技术路线、流程等)以及应用体会等问题。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波及了传统的建筑领域。数字技术不仅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全新的工作媒介,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通过运用新的表达媒介,使建筑三维虚拟表现成为可能,弥补  相似文献   

15.
数字鸿沟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职业、家庭、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现象。数字鸿沟在本质上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它进行社会控制的主要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教育、提高网民媒介信息素养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大脑已经成为各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其在架构、功能和应用场景上的演进不断驱动着社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但当前城市大脑仍处于功能与结构协同演化的阶段,有效实现数字赋能必须依靠城市大脑和功能小脑的协同合作.以温州瓯江口"城市大脑+产业智脑"为例提出城市大脑赋能城市创新发展新模式:以双脑并行实现系统化数字聚能;以双舱联动对企业全生命周期进行数字赋能;以数据整合共享推动业务功能的协同,以多维度的职能协同推动应用场景的创新,促进产城融合.这一机制激发了城市创新发展活力,对当前各地城市加快数字化发展,探索数字赋能路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谈EDA技术     
21世纪将是EDA技术的高速发展时期,并着眼于数字逻辑向模拟电路和数模混合电路的方向发展。EDA将会超越电子设计的范畴进入其他领域,随着基于EDA的SoC设计技术的发展、软硬核功能库的建立、IP核复用,以及基于HDL的自顶向下的设计理念的确立,未来的电子系统级设计(ESL)将会得到更深入的发展,EDA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调音台在节目录制工作中重要性越来越高。数字调音台相对于传统的模拟调音台而言,它在电视节目中的可操作性、可靠性以及可视性等方面上都有了更健全的制作系统。本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数字调音台的主要功能与特点着手,阐述了数字调音台的在节目录制工作中的自动化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破解这一矛盾,迫切需要把握创新驱动社会服务数字转型发展战略机遇,推动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文章研判了政务服务、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就业服务、公共安全服务等社会服务领域创新驱动数字转型发展趋势,梳理了发达经济体创新驱动社会服务数字转型的政策实践,总结了中国创新驱动社会服务数字转型发展的成效,明确中国创新驱动社会服务数字转型的发展思路,并提出4个方面政策建议:(1)构建社会服务数字转型发展技术创新体系;(2)推进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政府服务流程再造;(3)推动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公共服务转型发展;(4)营造数字赋能社会服务转型政策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测绘技术领域也有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二维测绘技术已经逐渐失去了应用优势,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对测绘的准确性以及高效性目标得到了实现,大大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本文主要就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测绘技术的实践应用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