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将《虎丘记》的教学重点定位于比较鉴赏,是基于下列考虑的:该文是现行高中教材最后学到的一篇文言记游散文,有与《愚溪诗序》《游褒禅山记》《赤壁赋》等记游散文作比较的必要;该文是袁宏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代表作,有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与其他类似或同题作品作比较的条件;该文又是一  相似文献   

2.
《邯郸记》故事来自于《枕中记》。比较可看出,《邯郸记》对《枕中记》的情节进行了增、删、合并等处理,由此形成了一部更完整丰富的作品。《邯郸记》围绕卢生这条主线,以宇文融、崔氏、裴光庭和箫嵩、热龙莽分别形成四条副线,前后照应,共同推动情节发展,充满想象力。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和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初中课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分别是他们的名篇。若把这两篇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便会看到,同是出自大家手笔,都曲尽了山水之妙,但又有同曲异工,同曲异趣之处。下面我们从山水描写及其情趣方面对这两篇作品进行比较赏析。  相似文献   

4.
刘春 《文教资料》2011,(13):6-7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苏轼的《石钟山记》,作为北宋游记散文的代表,两文都是通过记游以说理的上乘之作。文章通过"同中求异"、"辨异求同"的比较研读,指出了两篇游记在实践作者的文学主张、表达方式、主旨阐发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旨趣和特色,在古代游记散文中各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谢超韫 《文教资料》2011,(24):12-14
本文用比较的态度,阐述了《浣纱记》与《桃花扇》爱情模式的相关性、延续性,以及两者爱情模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两篇游记作品和我们常见的一般游记的写法不同,它们名为“游记”,实际上并不是记游,而是通过记叙来阐发作者的见解。将两篇文章作比较阅读,既有利于把握两篇文章各自的特点,也能加深我们对这种“变体”游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杨林》、《枕中记》和《邯郸记》的比较来考察“枕中一梦”故事情节、人物、主旨的嬗变情况以及作品间的承继因袭,从而挖掘体味作品流传嬗变后其价值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时代背景、个人因素及其与前代相关小说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了唐临创作《冥报记》的因由,并运用比较的方法阐释了《冥报记》所反映的外来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与传统儒学相融合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蓝岚 《天中学刊》2002,17(3):43-46
关于《拾遗记》的作者,史书所说不同。考其文体文风和思想内容,《拾遗记》当为王嘉所著,其中的《录》为萧绮所撰。  相似文献   

10.
《记承天寺夜游》一是苏轼在1083年(元丰六年)贬官到黄州(令湖北黄冈)的第四年写成。当时他身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衔,实际上是以罪人的身份被安置在黄州。  相似文献   

11.
朱金凤 《山东教育》2002,(26):27-28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游记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文章只有80余字,却创造出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论是在内容、写法上,还是情感的抒发上,和这篇文章都有相似之处。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一、运用联想和想像,创造空灵的意境。《记承天寺夜游》描写月色,是全篇最为精彩之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仿佛积水的错觉,“水中藻、荇交横”的描绘,使人相信确实是水中情景,然而“盖竹柏影也”,又使人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2.
《霞笺记》始以传奇剧体制敷演文言小说《心坚金石传》,易悲剧为喜剧,其得失尚需探讨。惜乎作者姓字不详。《西楼记》作者则为明末清初曲坛大家袁于令。两剧皆取材于青楼妓女与士人之离合悲欢,都在不同程度上曲折地反映出晚明特定时代士人的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13.
《大戴礼记》中《千乘》等七篇,一般视为《孔子三朝记》,但日本学者武内义雄认为这七篇只不过是《三朝记》的一部分,原本《三朝记》包含《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等篇。本文通过各种文献所记载的哀公与孔子的问答分析,推测《三朝记》不包含《千乘》等七篇以外的哀公与孔子的问答。《三朝记》的写作年代,目前不能确定,但无疑是荀子以前的作品;也很难推测《三朝记》的作者是谁,可能是曾子和思孟学派以外的儒家所作。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对照记》对照的是形象(照片)与个人身世的真实,因此她用文字来解释心得。《对照记》本身有很强的“后设性”,对《对照记》的解读,则是“后设”的“后设”。从《对照记》中所列的相当可观的张爱玲祖父祖母一代人的照片中,可以解读出她的怀古幽思,她所怀念的就是她祖父母这一代的人物和生活方式,这自觉或不自觉地展露了她的历史怀旧意识。《对照记》中没有张爱玲与父亲或母亲的合影,也没有她父母亲的合影,这些照片的缺失使《对照记》创设了一股幼时的失落感或被遗弃的情境,呈现出“褪了色”的苍凉。张爱玲自己的照片在全书中有30多幅,她的姿态在“镜花水月”式的美学意境中制造了一种神秘感。张爱玲“传奇”不仅是她的文字,也是她的形象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高红敏 《语文知识》2014,(11):71-72
近几年来,高中语文课本选人了不少的文言游记散文,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好古代游记散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务必抓牢抓实。《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游黄山记》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我们不妨抓其要领,认真梳理。  相似文献   

16.
唐代僧人清彻著《金陵塔寺记》一书久佚,通过《建康实录》所引《塔寺记》及《寺记》、《太平广记》所引《塔寺记》的辨析,可知即是《金陵塔寺记》的佚文。由此进一步可知清彻《金陵塔寺记》在《建康实录》成书前已成书,系清彻早年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虎丘记》的译文有两处不妥,兹论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明代罗懋登《西洋记》一书词语丰富,但许多未见于《汉语大词典》,文章选释其中十六条词语,主要从释义、书证、收词等方面对《汉语大词典》进行拾遗补阙。  相似文献   

19.
在明代名戏剧家汤显祖的戏剧创伤中《紫钗记》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剧作取材于康传奇《霍小玉传》,又有较大的改动,其理想的追求与批判现实的精神鲜明、突出。它与明代中叶学 主流相呼应,具有一定的创伤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群音类选》卷22选《青琐记》10出曲文、《怡春锦》"礼集"选《青琐记》一整出,以之与今存全本《怀香记》比对,可知:《青琐记》与《怀香记》甚少相异,显为同剧异名。而陆采的《韩寿偷香记》则与《怀香记》并无关涉,不为一本。《青琐记》系沈鲸撰作,自古迄今各家均无异说;而《怀香记》就是《青琐记》。因此,今本《怀香记》的作者自应是沈鲸,而不可能是陆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