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综合性是由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面对的生活世界决定的。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是彼此交融的。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各种复杂的关系构成的。学生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过程。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通过对知识的综舍运用而不断探索世界与自我的结果。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更具有了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和单一的学科知识的范畴,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的综舍性特点。只有顺应这个特点才能处理他们生活世界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湘蓉 《湖南教育》2002,(21):40-40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可以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在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一理念时,一定要和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联系起来思考。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郭元祥教授在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讲座中指出:教师应有实践的课程观和全面的学生观。学生是文化遗产中的人,是生活世界中的人,是关系中的人,是时代中的人,是世界背景中的人。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学生、读本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性格;教学要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的关系;教…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为把语课程与其他课程打通.并把课堂教学与生活打通.特别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渊发展。理解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真正落实语新课标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就成为语教师实践新课标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但是.在学习和实践新课标中,特别在农村中小学.关于综合性学习存在着理解上的误区,在实施上也有一些特别要注意的地方。这里结合我的体会,作一些讨论和辨正。  相似文献   

4.
走进新课程 ,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全新的感受。课堂上我们关注的是人 ,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 ,课堂上不再有繁琐的、理性的、枯燥的分析 ,有的是精彩的、感人的、个性化的人文景观。走进新课程 ,我们创设出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走进新课程 ,我们注重实践 ,注重过程 ,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新课程是适合学生发展的理想课程。一年来 ,我们在实践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积累新课程的教改经验。我感受到 ,走进新课程 ,进行语文新课程实验 ,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  相似文献   

5.
《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课程”。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得到落实,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考察访问了北京、大连的一些中小学,感到有些语文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中还存在着某些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现将这些束缚教师的羁绊列举如下,供同行们讨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语文教学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文课程标准》的新教学理念的提出,教学新思路、新教法的出炉,让语文教学似乎看到了新的出路,新的途径。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进步和创新,落实到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却需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关于语文的学科属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的进行与新课标的颁布在为语文课程教学带来新的平台的同时,也给一些教师带来了教学上的无所适从感。因此,加强语文教育经验的理论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语文新课程带来的问题作了思考,并进一步分析了语文教育经验理论提升的意义与方式。  相似文献   

9.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与新课程匹配的支持系统。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合理解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关切。语文课程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拿来作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必须关乎语文课程绿色资源的立体开发和利用。一、校本资源要“新”起来。一个校园,就是…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定义学科性质时表明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取向;在课程理念方面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特点"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课程目标方面增加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人文教育目标的维度.显然,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等无不蕴涵着宏富的人文精神.关于人文精神,有的论者强调人文精神的普遍性,认为它贯穿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切方面和始终;有的强调其超越性,指出它的实质在于对终极关怀的关注;还有论者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人文精神的根.笔者认为: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它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总体特征趋向于综合整体、动态化、无规则、无序列、内隐和模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精神有不同的内涵.本文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积淀、缺失和重构.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正在进行将一场如火如荼的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场新课程的改革,确实为语文教育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语文课已不再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在发生着转变,  相似文献   

12.
跨入新世纪以后,中小学语文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时代的语文教育作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应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在关注着、思索着语文教学改革,现就自己对新课程的解读和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3.
14.
当前,中小学生语文学习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文即从本体,目标,内容,过程和方式等多个维度对这场变革,以及由此引起的语文教学转型进行了论述,力图对广大语文教师参与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重庆教育》2002,(5):12-14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全国推行的新的课程标准,不仅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要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也将在这一场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接受新的考验。我们要适应新的语文课改形势,就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确立新的教学理念。从观念、素质和方法各个层面完成角色的转变,与新课程同步成长。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为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有些教师对新课标这一理念产生了误解:认为只要学生活动多了,课堂热闹了,新课标的理念也就体现出来了。于是就让学生自己看书,随意提问,分组讨论;教师或消极旁观,或蜻蜓点水地说几句,或不置可否地对待学生争执不下的问题,或有口无心地表扬一下。这样,从表面上看,学生已成了课堂的主人;但实际上呢,绝大多数学生掌握的知识少,方法又不当,语能力没有什么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新课标"的热潮.解读"新课标",我们认为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平等对语、现代信息技术、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八个新概念必须阐述清楚,是为<语文课程标准>八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哈薇 《青海教育》2003,(11):16-17
去年9月我省大部分中小学开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一年来,语文老师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何使用新教材;如何把课改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笔者以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课程标准学得不深不透,没有领会其精髓所致。要用好新教材,就要“依纲据本”,学好课标,吃透课标,才  相似文献   

20.
实现语文创新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抛弃旧的教育理念,建立语文教育新理念。必须冲破单纯工具论、脱离生活、压抑个性、让学生被动接受等观念的束缚,使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开放性,让学生的学习具有独立性和实践性、研究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