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阎连科的《日光流年》是中国农民的一部心灵宗教史、生命救赎史,或者说,是一场在黑暗里寻求"日光"的希望叙事。苦痛生命寓意的罪感文化、贫瘠土地酝酿的生存哲学和绝望生命倾述的语言狂欢是三姓村故事的三个面向,本文希望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感受作者对生命意识的思索与探究,揭示在人神边缘徘徊的罪感文化以及在某种意义上,探究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生命哲学,从而凸显中国文化坚不可摧的生命韧性。  相似文献   

3.
打开陈染的作品,在想象的视野中走来的是一个个孤独却渴望独处,冷漠却情欲丛生,敏感却甲壳坚硬,高傲却自卑自嘲的现代知识女性。她们执行走在尘世的边缘,忧郁的眼神只专注地凝视内心深处的那片幻觉之海,要摒绝现实人生的庸俗功利,极力维护人性的高贵与尊严。但是,她们又每每在这失去中心、四散混乱的世界里痛苦而无奈地沉浮迷醉,这是一种自由却尴尬的生存困境。也许它不代表全部女性的生存困境,但却又清晰强烈地传达出纷繁多变的时代里女性无法挥去的那种矛盾纠缠的失望情绪:  相似文献   

4.
陶李 《文教资料》2011,(20):15-16
简·里斯在《藻海无边》中通过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对男性殖民意识的对抗,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追求心灵的救赎三个层面的书写,表达作者欲冲破殖民意识的束缚和男性压迫的藩篱,解构"女人说男人话"的社会系统,从而追求女性解放、憧憬两性融合、向往自然和谐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小说《紫颜色》一直以来备受各国学者所关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思想,更为研究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正是以这一视角为契机,阐述了在父权制文化中,压迫女性和压迫自然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根据《紫颜色》中艾丽斯·沃克通过自然之女——西丽的命运为主线,阐释了西丽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说明只有颠覆自然"他者化",女性才得以完整生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影片《幸福额度》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从金钱与女性的"他者"身份关系,"情境的氛围"对人类道德观念的影响以及打破女性化话语三个方面解读了影片所表现的女性主义思想。认为影片体现了女性主义伦理情怀和对女性自我与道德发展问题深刻而多元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董少权 《学语文》2002,(3):15-16
中学语文课本曾有一道思考练习题,要求学生谈谈《社戏》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一般理解为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最新的中学语文课本却删去了这道题,我想可能是编者认为初一学生是难以深刻理解这句话的。确实,“好豆”、“好戏”的含义并不那么简单,如果我们能结合鲁迅的“立人”思想和《社戏》中被删去的内容再读《社戏》,我们的理解可能会更深一些。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现代中国真正的"人"的时代的帷幕,女性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发出了个体生命的"呐喊"。作为"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凌叔华以特异于同时代作家的文学书写,在"人的解放"的同声合唱中发出了女性叙事的另一种声音。本文主要从时代"寓言"的祛魅、女性主体的自审、语言的诗意栖居三个维度解读凌叔华对于"女性"主体意识的探寻和思索。  相似文献   

9.
在《故乡》中,“厚障壁”有着重要意义,正是它把人们分隔成了孤独的个体。对“厚障壁”的形成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封建礼教是其温床,深受毒害的麻木呆钝的闰土促成了它,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小说中的“我”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正是“我”放弃启蒙立场才造成了二人之间的隔闵,小说采用的第一人称叙事使人们产生了误解。  相似文献   

10.
时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时光的流逝,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恐惧情绪。本文围绕张爱玲短篇小说《等》中两个典型的时间意象——挂钟声和猫,探讨女性在张爱玲用独特的意象所构造的时间底色下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约客》是南宋被称为“永嘉四灵”之一的赵师秀(1170-1219)的传世名作。谢枋得《千家诗》题为《有约》,《宋诗纪事》称作《绝句》,素以写景清新明了,体物精细.抒情含蓄而余味深长著称。  相似文献   

12.
《北迁季节》是苏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塔伊卜.萨利赫(Tayeb Salih)的代表作。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对小说中主人公穆斯塔法.萨义德及其追随者古稀老头瓦德.瑞斯的父权制殖民话语的表征和以让.莫里斯和哈丝娜.宾特.马哈茂德为代表的东西方女性对殖民话语特别是对父权制殖民话语的颠覆存在的二元对立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父权帝国和殖民帝国的双重"逆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儿童的兴趣点多半在游戏和吃上。在《社戏》中,鲁迅先生准确地抓住了儿童的这一特性,以儿童的眼光和口吻,叙述了“我”在平桥村与小伙伴去赵庄看戏的经历。小说以“社戏”为中心,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组织全文。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其中的“吃”字也贯穿小说的始终:从起笔时的“这虾照例是归我吃”...  相似文献   

14.
肖立俊 《课外阅读》2011,(11):303-304
猎人与狼狭路相逢,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必然是你死我活。如果猎人与狼处于同样的困境时,由于生存本能的需要,猎人与狼共舞,从而出现双方由冲突对立到相互配合以脱离困境的局面,那么,提出这样的命题,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当读完微型小说《猎人与狼》后,我们不能不承认作者的确提出了这样的命题,不能不承认作者的创作是合乎情理的。在微型小说《猎人与狼》中,作者的叙事时序完全是依照事件的自然进程来安排的:猎人在行猎中不慎掉进自己挖掘的陷阱中,此前一只凶恶的公狼也被困其中;猎人与狼相互对峙着,都不敢轻举妄动,然而为了求生,二者相互配合,最终脱离了困境;此后,狼没有伤害猎人,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5):112-116
王安忆小说《岗上的世纪》以"文革"为背景,讲述了下乡女知青与村干部的性爱故事。女知青用美色贿赂村干部,虽没能如愿返城,却充当了村干部的救赎者,两个人在失去了现实利益之后,在"性"上达到了和谐极乐。不顾一切的纵欲源于对现世悲观失望之后的虚无,也是对精神无所皈依的无奈逃避。小说渲染肉体狂欢和女性身体之美,呼唤个人性情和原始生命体验,以抵抗国家主义和暴力革命,反抗"文革",救赎罪恶。然而,对性爱的突出一方面是批判了"文革";另一方面消解了历史和政治,失去了反思"文革"的能力,在不经意间暗合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6.
陈奂生名气很大,时至今日.人们还对他津津乐道。陈奂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他在旅馆里那一系列可笑的作践行为?教材编写者认为用“小农意识”来解读是最简单和最.正确的。所以,在课后就有了这样一道思考题:“陈奂生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这种精神生活带着小农经济的烙印,表现在哪里?”教参上也说:“作品把视野非常狭隘的农民与城市文明联系了起来……农民的灵魂也被深刻地解剖出来:农民的素质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然而,接受美学告诉我们: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和渎者共同创造的.作品一经形成.它便不完全属于作者和他的时代,读者有权站在自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日本拟古典主义作家幸田露伴的早期短篇小说《一口剑》,讲述的是职业匠人正藏在逆境中铸剑成名的故事,其中“剑与铸剑”的隐喻,以及铸剑名匠、侠义、王的形象等,都受容了中国古代的干将莫邪故事。《一口剑》中,单剑是干将莫邪故事中“雄雌”双剑的变异;正藏这一人物是去神圣化了的干将,其妻子阿兰这一负心女子的形象与干将之妻莫邪形成对照;因夫妇关系而追求“立身出世”单一故事,取代了干将莫邪故事中渗透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复仇故事。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与鉴赏”是必修课的教学目标之一,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在广东省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基地语文教学交流活动中呈现出教师对同样的教材内容的解读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