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珣 《新闻世界》2007,(4):20-20
《红楼梦》里基本上没什么能要的男人。不能要的,如过江之鲫。但这仍然不妨碍可以选出“不能要”里的“之最”。这个人便是环哥儿环三爷,歹毒狠辣、阴沉算计、自私偏狭、薄情寡义,这些足以让他成为《红楼  相似文献   

2.
正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红楼梦》是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创作的代表、巅峰。作者曹雪芹以艺术家的敏锐,真切感受到了"康乾盛世"末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领域逐渐由繁荣走向衰败的末世气息,承继《诗经》《楚辞》以来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传统,以纵横跳脱而又草蛇灰线的严密结构,充满隐喻而又无限接近生活真实的细腻表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用"诗家笔法史家言",借贵族世家贾府的兴衰,  相似文献   

3.
影片传达出来的,不仅是导演个人的情感经验,更多的是男权社会对日益强势的现代女性地位的集体恐慌。[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法国出版商协会正在游说法国电视台(类似于英国广播公司)和政府,期望也能办一个图书推荐访谈节目,这样也能对所选图书做些特别报道。  相似文献   

5.
罗荣燕 《今传媒》2005,(9S):81-82
8月1日,东北传统体育专业媒体——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球报》轰然倒下,《球报》以平静告别的方式走完了在体育圈无法抹去回忆的17个春夏秋冬。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善于表达情感,人类的各种情感在《红楼梦》中都有深刻表现,这里面既有我们平常所说的爱情、友情、亲情,也有一些畸形的情感,还有宗教情感。无论是少女怀春,还是高士悲秋,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丢魂落魄,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酸甜苦辣,各种各样的情感在《红楼梦》中都有丰富表现。正是因为长于表现人类的感情《红楼梦》也是一部诗情小说,可以说是一部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7.
8.
大约于1763或1764年,也就是短暂的太平年代乾嘉盛世,一代英才曹雪芹即在贫病交加中赍志而殁,身后只留下相对完整的前八十回《石头记》,或许还有些后四十回的残稿及写作提纲。其后,又经高鹗和程伟元续写后四十回,并对全书进行修订和刊行,于是,我们就有了洋洋一百二十回的全本《红楼梦》了。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路振平等编辑的《红楼梦人物系列》对不朽巨著《红楼梦》改编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0.
大约于1763或1764年,也就是短暂的太平年代乾嘉盛世,一代英才曹雪芹即在贫病交加中赍志而殁,身后只留下相对完整的前八十回《石头记》,或许还有些后四十回的残稿及写作提纲。其后,又经高鹗和程伟元续写后四十回,并对全书进行修订和刊行,于是,我们就有了洋洋一百二十回的全本《红楼梦》了。  相似文献   

11.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应邀来到南京图书馆为诸位宣讲《红楼梦与南京》这一专题,一是因为这是我30年来研究曹雪芹与《红楼梦》的主攻方向而自成的一家之言,很希望能有机会得到大家的关注、批评和指教,今天的宣讲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二是因为今天我们在南京图书馆新馆开讲,这里就是当年曹雪芹诞生的地方。但我也有一点顾虑,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乡音难改,担心会影响诸位的听觉。这只有请诸位谅解了。谢谢大家!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到一个成熟阶段的标志。正因为这样,它经过二百年的流传,逐渐在国内外形成一门专门性的学问,这就是红学。《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问,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它本身的思想高度,是以往小说所不及的;它的艺术成就,也是集我国小说发展之大成。《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一个登峰造极的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的史志、诗词和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而位居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对丝绸描述之丰富,在文学作品中实属罕见.《红楼梦》一书在前八十回中频繁叙述到了与丝绸相关的服装、饰物、面料及陈设用品等,其专业知识的精确宽泛,种类的繁多和真实,无不令人惊叹.《红楼梦》中对丝绸描述之丰富,得益于作者曹雪芹出身子曾在康熙、雍正两朝其祖孙三代四人共做了58年江宁织造的世袭织造之家.自幼耳濡目染的丝绸文化伴随着他的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他借助于不同情节和场景的描述,生动详实地展现了清代中后期丝绸业发展状况和各类丝绸制品的功能、用途,所描述到的丝绸种类,粗略统计一下也有十几个.  相似文献   

14.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应邀来到南京图书馆为诸位宣讲<红楼梦与南京>这一专题,一是因为这是我30年来研究曹雪芹与<红楼梦>的主攻方向而自成的一家之言,很希望能有机会得到大家的关注、批评和指教,今天的宣讲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二是因为今天我们在南京图书馆新馆开讲,这里就是当年曹雪芹诞生的地方.但我也有一点顾虑,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乡音难改,担心会影响诸位的听觉.这只有请诸位谅解了.  相似文献   

15.
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此记载说明我国饮茶之历史始于神农时期,但后人对此说多有质疑,如刘源长<茶史>卷一云:"我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但多非史实.  相似文献   

16.
就在《三国》“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不,刘备来了”、新《红楼梦》“黛玉裸死”,引来观众调侃揶揄之际,广电总局一项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开拍的电视剧中,超过50%是各类翻拍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遗稿,早在乾隆年间业已在秘密传抄。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首次使用木活字本刊印《红楼梦》出版发行。其中插图24页,绘刻精雅,人物造型生动。《红楼梦》自问世以后,在美术界引起一定的影响,清代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来我给新闻班讲课中,总是极力推崇《红楼梦》。这因为在我自己的26年的新闻实践中,总觉得《红楼梦》同记者应该结成“忘年交”。因而每每想写一篇“记者与《红楼梦》”的文章,揭示一下《红楼梦》对记者和新闻写作的好处,但由于属一孔之见,是否有普遍意义,不得而知。小时读《红楼梦》,总觉得写的尽是吃饭穿衣,婚丧嫁娶和谈情说爱的生活小事,婆婆妈妈的,读不入去;当时爱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尽管是半文半白,但写的“打仗”,仍然囫囵吞枣地将它读完了。到了大学,才通读了《红楼梦》。工作之后,随着阅历的加深,才体会到《红楼梦》是一本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19.
文艺创作要繁荣、发展,一靠创作,一靠改编,这是文艺创作的两翼,缺一不可。当然,只有创作丰富多采,才能为改编提供依据。而改编,更多的是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其它文艺形式,比较多的是话剧、电影、电视剧,既扩大了原著的影响,又满足了广大观众多样的艺术欣赏。改编,总是选择那种在实践中有影响、有定评的作品,以使改编获得较大的成功系数。当然,并非说改编就易如反掌。改编虽不属于创作,但却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有些改编作品甚至与原著在文坛上都享有盛名,如夏衍根据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他认为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就不了解社会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对《红楼梦》的评价相当高,曾多次强调《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这部书,并认为这是一部写得最好的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