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淹始终没有接受并融入永明时期新的文学风尚之中,这主要与三方面情况有关:1.永明时期文学活动群体性的特点;2.江淹在永明时期在身份地位上与新兴作家的差异;3.江淹的内向狷介性格。所谓“江郎才尽”是这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江淹是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一生历仕宋、齐、梁三朝,留下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创作数量仅次于沈约,而其杰出的文学成就不容忽视。其传世诗作以描写悲愁苦恨者居多。本文在分析南朝时期文人的自省意识、创作取向的基础上,结合江淹本人的经历,对江淹感伤诗形成的原因及其艺术魅力试作解析。  相似文献   

3.
毛泮文 《天中学刊》2002,17(3):121-122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便是六朝文学内容的浮丽、词藻的华美堆砌,后人多用“绮丽”一词概括之。其文风对后人影响深远,但对其评价却有褒有贬。为公正、客观地认识其文风,很有必要对六朝文学的成因进行探讨。 其时,文坛的情况是“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秀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1](P416)。从曹丕开始,文学的绮丽之风便日渐盛行。晋武帝太康时期,文学一意追求辞藻华美,对偶工整,走向了形式主义,典型的如陆机和潘岳,二人追求诗的绮丽,其作品在晋代都非上乘。南朝时,骈文…  相似文献   

4.
江淹与佛教     
南朝时期 ,多数作家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历代研究者大多把眼光聚焦于谢灵运、颜延之、沈约等人。这是不全面的。本文从确凿的史料出发 ,有理有据地说明了佛教在南朝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 ,以及以江淹为代表的南朝文人对佛教的基本态度。在此基础上 ,又具体论述了佛教对江淹文学创作影响最为明显的两个方面 :借用佛教的素材和形象 ,丰富其作品的内容 ;在作品中阐发佛教义理。研究本课题对深入了解南朝文学与佛教的关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淹才尽与永明新变文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朝时期文学追求新变的思潮很盛,永明体诗歌便是这股风气影响下的重要产物。而江淹的文学思想带有明显的复古色彩,他对前人借鉴较多,对永明体诗人缺乏认同,江淹才尽便是永明文学思潮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江淹是南朝著名文学家,对于其生平事迹、诗文系年以及思想观念的探讨,更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文创作的背景、特点以及南朝时期的文人心态。本文主要从江淹的出身、从建安返京的时间、《从建平王游纪南城》的写作时间以及对陶渊明和隐士文学的发现与认知等四方面进行考证分析,以求对江淹的生平以及创作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江淹与佛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朝时期,多数作家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历代研究者大多把眼光聚焦于谢灵运、颜延之、沈约等人。这是不全面的。本文从确凿的史料出发,有理有据地说明了佛教在南朝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以及以江淹为代表的南朝文人对佛教的基本态度。在此基础上,又具体论述了佛教对江淹文学创作影响最为明显的两个方面:借用佛教的素材和形象,丰富其作品的内容;在作品中阐发佛教义理。研究本课题对深入了解南朝文学与佛教的关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淹是南朝著名文学家,《杂体诗三十首》是其著名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但世人在看到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之余往往忽略了其所具备的文论价值。细究其序言,可以发现江淹在摹仿古人诗作的同时又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文学批评观念——通方广恕、好远兼爱。  相似文献   

9.
杨俊伟 《焦作大学学报》2012,26(3):44-45,48
南朝著名作家江淹,一生身历宋、齐、梁三朝,其诗文创作皆取得较高成就,"江郎才尽"这一文学典故更是为后人熟知。然而,对于江淹"才尽"之原因,前人大都以为是由于其后来的仕途得意,不再精心于文学创作所致。此种解释虽有其合理性,但未免失之简单,且易给人一种错觉,认为江淹晚年的"才思微退"仅由此而致。为更深入地认识这一问题,笔者试图从江淹的生活经历、人生态度以及齐梁之际文学风气的转变、文学创作在南朝之地位等角度对"江郎才尽"的原因进行再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江淹,是我国南北朝时南朝的著名作家。在“江郎才尽”的传说中,江郎因得笔而才华横溢,妙笔生华,名声大噪,又因失笔而一夜之间才华尽失,笔不成文。不过,当我们拨开神话传说的迷雾,认真考究历史的真相,却可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同而真正的根由,那就是作者人生地位的变迁和文坛潮流的变化以及持有的不同文学观点所导致的作者罢笔休作。  相似文献   

11.
南朝诗人江淹著有《杂体诗三十首》,《沧浪诗话·诗体》评江淹“拟古最长”。江淹“品藻渊流”的拟古创作和严羽的文学思想是相通的。《沧浪诗话》以“气象”为批评标准,认为江淹拟古最似原作。严羽学江淹,以仿古摹唐的创作,倡汉魏、盛唐之气象,以“救一时之弊”。严羽那些能在抒写心中之块垒时得古诗之风神的诗作,是其理论和诗歌结合最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从艺术风格、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意象色彩四个方面来分析比较姜夔和张炎词作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浅析江淹《杂体诗三十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淹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著名文学家,其诗歌创作重视模拟前人但又有很大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诗风。其《杂体诗三十首》选取了自汉至刘宋三十家诗人的诗体作为模拟对象,通过这种模拟创作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文学观点。这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江淹是南朝著名文学家,其诗歌<杂体诗三十首>是其著名的拟古之作.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从另一个侧面表达了江淹的文学批评观念,对后来的文学理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蒋捷,宋末遗民词人,与张炎、周密、王沂孙有“宋末四大家”之称,其《竹山词》受到历代词坛的关注。元、明两代是蒋捷词传播接受的初始及成长期,词人或选家从词集流播、词作艺术、思想意蕴、词史地位等着眼,既有品评鉴赏,又有实践创变,显示出不同时代词学观念下的接受效果有显著区别,并为走向繁盛的清代竹山词学提供了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南宋东阳人蒋沐所建的横城义塾,为宋末浙南地区甚具影响的民办书院。而理学家方逢辰参与制订的《义塾纲纪》,较为系统而详细地规定了义塾的办学主旨、学生入学资格、教学内容与方法、义塾管理等,对横城义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姜夔词在南宋词坛别具一格,其词具有“清空”特色。本文结合其词作具体阐述了其空灵含蓄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骚雅词派"是崛起于南宋中晚期的一个重要词派.其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大都植根于《离骚》,崇尚雅丽、讲究音律为其基本宗旨."骚雅词派"的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后期的代表词人有张炎、蒋捷、周密等人."骚雅词派"不仅推动与促进了"乐词的复兴",而且对于元曲的兴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蒋捷是宋朝末年一位多有创作的词人,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蒋捷的白话词数量较大,风格鲜明,独标一格,颇具独创性和艺术性。通过对蒋捷白话词的概要分析,体味其自然之趣,了解其独创性和艺术性,并结合南宋末期词的典雅化、贵族化状况,对蒋捷白话词给予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