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平和平解放后,困守在绥远的国民党军队日趋孤立。为加快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减少绥远人民的痛苦,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解放绥远问题的独特方式,即“绥远方式”。傅作义将军正确理解党中央、毛主席的意图,竭尽全力,团结、说服、引导在绥远的旧部“走人民的道路”,并亲自领导绥远“九一九”和平起义通电的发出。绥远方式的顺利实施,使绥远人民免于生灵涂炭,并迅速转入地方建设与发展。“绥远方式”的成功实施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绥远省是民国时塞北四省之一,1914年袁世凯当政时将其从山西分出,并与兴和道组建为绥远特别区,1928年建立绥远省,至1954年并入今日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近代绥远地区,尤其日本侵略后,处境危机四伏,加之当时本地封建势力和统治阶层的疯狂掠夺,使当地社会民众生存举步维艰,这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教育事业凋零破碎,基础教育举步艰难、教育工作者受到迫害。千里草原上的文盲和半文盲的比重高达90%以上,高于全国80%的平均线。近代绥远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艰难及对文盲的出现的影响极为深切。新中国成立后,自治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民的参与,扫盲运动的开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绥远省是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设立的,是国民党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对蒙古族实行分而治之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民族压迫政策,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引下,1947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解放后,由于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加强了绥远省人民政府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密切合作。经过几年认真细致的工作,终于撤销了绥远省建制,完成了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的工作。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解决了国民党在内蒙古强行设省的历史遗留问题,增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内蒙古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清朝乾隆年间,绥远城内出现两次较大规模的兵房衙署变价活动,这两次活动发生均因为官兵军事变动。具体变价活动由山西巡抚带领各县县令评估,售卖完成,是清政府的官方行为,这两次房地变价影响了清政府驻防满城房地政策、体现了绥远城及其驻防满城的军政和财政分离的特点,确定了绥远城房地产交易的模式。开启了绥远城房地私有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民国以来,国民党在绥远地区的党务活动逐渐增多。辛亥革命后,绥远地区出现几位国民党党务领袖。在他们的带动下,绥远党务活动得以初步发展。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后,绥远的国民党党务活动开始兴盛,成立了几个县、市级党组织,共产党人在其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1927年,国民党在绥远地区大力推行"清党"政策,对国民党组织发展有很大影响。1931年,国民党绥远省党部初步建立,为日后本省各项党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项根本性政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一政策,就不会有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国抗战的发动,就不会有中共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就不能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本。文拟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对这一政策的形成过程作些探讨,并就教于专家.“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很快就占领了东三省,并进而将侵略魔爪伸向热何、察哈尔、绥远和整个华北,民族危机陡然严重起来。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和咄咄逼人的攻势,救亡图存成为全国同胞的当务之急。于是,国内的阶…  相似文献   

7.
民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本文概述了民国初年绥远地区汉族的民俗事象及其变革。民国初年绥远地区汉族的民俗具有如下特点:其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度贫乏.其二,民俗事象呈现出在传承中的发展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三,鲜明的移民社会特征.辛亥革命对绥远地区民俗的影响是缓慢的、渐近的,这是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反映,同时,民俗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1936年11月,傅作义绥远抗战,在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绥远抗战虽是局部抗战,但傅作义的部队收复了百灵庙,取得了胜利,振奋人心,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与称赞。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积极支援绥远抗战,主张“调集大军增援晋绥前线”,并宣言“全中国主力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已集中完毕,只要给我们的抗日去路,我们准备立刻开赴晋绥前线”。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还发表给蒋介石的信,要蒋介石“及时改过”,“停止内战”,将内战大军开赴抗日阵线,增强绥远的国防力量。足见,绥远抗战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过去一般中国现代史著作中,对绥远抗战,大多语焉不详。现笔者略述绥远抗战的  相似文献   

9.
傅作义,民主革命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日本发动馒略中国的战争后,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发动了绥远抗战,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西安事变,时于蒋介石走上抗日的道路和第二次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作用。抗战期间,与共产党进行了真诚合作。解放战争后期,从国家与人民利益出发,接受了共产党的建议,使北平得到了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10.
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主次地位变化的背景下 ,绥远抗战爆发。绥远抗战分为红格尔图战役和百灵庙战役两个阶段 ,其尾声是收复大庙。绥远抗战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的一次预演。这次预演对于中日双方都有重要启示 ;中国人民接受启示 ,团结御侮 ,抗战图存 ,以绥战为契机 ,迅速实现全国团结和全国抗战 ,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本侵略者拒绝接受教训 ,不愿承认自己的弱点 ,又错误地低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意志和力量 ,以主观意志代替战争的客观规律 ,最终走向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1.
由于清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对蒙古民族实行分割统治,使广大蒙古族人民遭受着日益严重的压迫和剥削,同时也加剧了内蒙古地区的农牧矛盾和蒙汉民族间的纠纷。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民族压迫政策,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导下,1947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此后,随着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内蒙古地区的深入贯彻,逐步实现了内蒙古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恢复了内蒙古历史上的本来面貌。从而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氐族苻氏在军事部落集团的基础上建立政权时,氐、羌贵族势力豪横,无君臣之体。苻生继位后,为维护和巩固脆弱的皇权,大杀酋帅重臣。而夺得大位的苻坚,更重用汉人士族王猛,继续打击朝廷和地方上违法的氐族豪强,建立起强大的专制君主制度。苻坚还实行“夷狄应和”的民族政策,采取对投降的异族贵族的优礼制和对边境异族的羁縻制。他为促进民族和解、缓和社会矛盾,而坚持抛弃民族偏见、反对民族歧视的理念是非常宝贵和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13.
三国时期蜀汉实行的民族政策最为成功,成效最为显著.在争夺荆州的战争中,各少数民族尤其是武陵蛮夷部落,表现了鲜明的“拥刘”倾向,为蜀汉集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蜀汉之所以能够赢得各少数民族的鼎力支持,是因为刘备、诸葛亮等人改变了过去单纯杀戮的民族压迫政策,执行了以“和”“抚”为基本原则的民族策略;而且消除歧视行为,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民众的人格和文化习俗,采取了汉夷两级官吏共同管理地方等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金代民族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王朝是一个以女真族为主体、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多民族联合政权。其民族政策有三个基本思想,一是确立和巩固以女真为主体的多民族联合政权,二是确保统治民族的利益.三是积极学习中原文化,提高民族自树能力。金代民族政策除具有阶级社会所共有的民族压迫特点外,还具有更强的民族特点,那就是统治民族女真族积极学习先进的汉文化,这个倾向是进步的。金代民族政策对令天我国"中华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起了重大的历史推动作用,金代民族多元一体是元代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先河。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新桂系的民族政策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桂系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是民族同化。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新桂系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社会、政治、化教育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对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新桂系推行大汉族主义,强迫弱小民族同化,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给少数民族带来了许多苦难,违背了少数民族的意愿,恶化了民族关系,加剧了民族矛盾。新桂系民族政策的反动性是明显的,消极影响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程中,清政府通过大力优崇喇嘛教,与边疆少数民族上层保持了极密切的关系,实际上是因势利导,分而治之,借助宗教力量来有效实施民族政策。融会了多民族建筑艺术精华的承德外八庙正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它见证了康乾盛世民族大团结的一次又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17.
元清两代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政权,对汉族都采取了压迫和怀柔相交织的民族政策。但是元代的民族政策始终带有不平等性,而清代的民族政策虽然也存在压迫的意味,但总的来说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向着民族和文化多元性方向发展。由于两个王朝对被统治民族所采取的不同政策,使得两个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都因此而产生了极为重要且不同的影响。文章在对比分析元清两代对汉族政策的基础上,得出其相同及不同之处,并试图探讨其产生的影响和对现今民族融合和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民族语文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字平等原则,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从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出发,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慎重、稳妥地开展民族语文工作。新时期民族语文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加强民族语文法制建设;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语文理论、政策的宣传;搞好民族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促进民族语文的翻译、出版、教育、新闻、广播、影视、古籍整理事业;推进民族语文的学术研究、协作交流和人才培养;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9.
绥远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是连接东西蒙古、内外蒙古的扼要之处。由于清朝的封禁政策和其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绥远一直被定义为边远之地,其传统地理价值可通过绥远城将军衙门匾额之上"屏藩朔漠"四字得以体现。晚清时期列强对我西北领土的觊觎、内地人地矛盾的增加等情况使得内陆边疆逐渐被重视,建省之议提上日程,军政使副使姚锡光在《筹蒙刍议》中的"屏障畿疆"四字反映了绥远的作用,此时的绥远作为农牧交接地、蒙汉杂糅区、西北门户、内地屏障,已俨然成为边疆整合的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20.
建国60年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彻底消除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形成了重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好观念,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好形式,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课程体系;全国上下形成了尊重少数民族、帮扶少数民族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