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课程观作为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有强烈批判性和反传统色彩的理论框架,引发了教育领域关于课程问题的世界性讨论和变革,并给我国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首先分析了现代课程观及其局限,其次从思想渊源、理论观点等方面对后现代课程观进行了多元解读,最后就后现代课程目的、叙事方法论、课程实施三个方面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2.
泰勒的课程论主张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角度进行课程建设,为上个世纪的课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也有学校教师在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环节经常将课程目标中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割裂,基本上是根据经验、根据教学评价的任务完成教学任务[1],影响了学校教育的创造性。本世纪以来,伴随对应试教育反思的还有以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观。当我们从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角度解读多尔的后现代课程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关注点,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在对两种教育体制进行基本理论概述的基础上,从学生、高校以及社会三个角度论证了两种体制间的关系及融合的必要性,并从转变教育理念、课程结合等方面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施途径,以促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现有教学体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具有多元化、实用性、批判性等特点,在现在教育受众个性化、教育背景经济化的大前提下,职业教育要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必应该满足后现代教育的思想,虽然后现代教育的思想以不如创立之初的辉煌,但是依然成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文章介绍了后现代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后现代教育的时代意义,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职业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后现代理念,提出创新性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希望可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引发了关于课程问题的世界性讨论,引起了当代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的巨大变化,并给我国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正在发展中的具有强烈批判性和反传统色彩的理论框架,它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后现代课程观涉及的内容极广,本文仅从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对其予以评析,提出若干疑问,并阐明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大规模在线课程,短短几年时间,从悄然无声发展到井喷阶段,对现有的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革命性的影响.为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施MOOC教学的可行性,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通过对泰州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调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MOOC教学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为推动思政课程实施MOOC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外现代教育思想交流为宏观背景,梳理外来教育思潮影响下中国现代教育思想价值取向的演绎脉络,简介美国杜威民主主义教育观与中国现代生本教育思想的诞生、前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与大陆指令型课程范式的形成,重点详论以美国威廉.多尔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与近十年新课程理念的崛起,阐述后现代的课程目标观、师生关系观和课程评价观等对新课程的理论营养,由此而引发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评价的关系等多维度的深刻蜕变,催生着教学创造力的一次空前解放。文章最后从中外现代教育思想交流历程提炼出对大陆未来教育发展的若干启示,并深切期待中国教育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为指导,在本土化与后现代等外来教育新思潮的和谐交融中获得更开放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8.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汲取了多家思想的精华,并在批判传统的现代课程观方面有所超越。通过对具有典范性的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分析,可以认识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特征,为理解后现代课程观的发展和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石慧 《教育教学论坛》2011,(15):132-133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在理念和目标后现代教育有着太多的相同点,无限度地放大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在这次浪潮中进行了一场革命,对后现代教育思想并不可以完全地用在现代教育的基础上,也不能把未成形的思想与孕育的温床一起全盘抛弃。借鉴后现代教学思想,对于推进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着一种革命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为此本文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旨在以课程知识、技能教学为载体和手段,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更好地推进、落实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以公共管理学专业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专门探讨和实践;在重新深入认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内涵、分析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基础上,从课堂教学角度对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进行了实践,并提出应用策略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